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辉 《法制博览》2013,(6):90-91
合同是一种契约,一种保证形式。合同发生法律效力是成立合同的目的,以此来保证双方当事人交易的顺利完成。合同的效力是合同对双方当事人所具有的法律上的约束力,使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合同如要产生效力,则其先要生效,合法有效的合同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拘束力。本文阐述合同效力的概念、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关系、格式合同的效力、预约合同的效力、不同合同类型的效力问题及合同生效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2.
朱爱军 《法制博览》2023,(1):100-102
当前预约合同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但实践中我国关于预约合同的法律规制体系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为了回应社会所需,立法机关等相关部门应围绕着《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五条构建起完善的预约合同法律规制体系。本文从预约合同的概述入手,分析了预约合同的效力及其违约责任,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完善构想,旨在促进我国的预约合同法律体系规范化、健全化。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反映合同的普遍规律,反映立法者基本理念、体现合同法的总的指导思想、贯穿整个合同法的原则.<合同法>总则第一章"一麓规定"的第3条至第8条规定了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它包括:合同自由原则、平等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合法原则和合同法律约束力原则.  相似文献   

4.
严慧  刘辉 《法制博览》2023,(35):91-93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了合同无效的后果,即行为人因无效合同而取得利益的,有返还的义务,该返还请求权性质不仅取决于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理论,还取决于是否支持合同无效后所有权会发生复归。本文认为,所有权在合同无效后不应发生复归。因此无论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的返还都指向不当得利返还而非原物返还。  相似文献   

5.
曾燕 《法制博览》2023,(14):139-141
在企业管理中,合同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为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有效控制各项风险点。下文阐述了工程合同具体特征与要求及其具备的法律效力,分析了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合同管理认识上的误区、合同管理模式存在缺陷等,并从合同签订与合同履行方面提出了法律风险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6.
朱嘉琦 《法制博览》2022,(11):82-8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在合同编的第十八章中具体规定了有关建设工程合同的有关法律规定,体例上沿袭了原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原《合同法》)第十六章中有关建设工程合同的相关规定,但在内容上《民法典》新增了两个重要条文,分别为第七百九十三条和第八百零六条.其中第七百九十三条规定了建设工程施...  相似文献   

7.
周艳 《法制博览》2013,(2):113+112
存款储蓄合同是现今较为多见的一种合同。由于我国现今《合同法》上未有对此的专门规定,因此,由储蓄合同引起的各类纠纷在法律适用上遇到了一定的难度。虽然储蓄合同在立法上仍属于无名合同,但合同的订立的一般规则仍适用储蓄合同之中。储蓄合同为兼具借贷和保管性质要素的新型合同,与现有民事合同中的借款合同最类似,因此可参照借款合同的严格责任原则来归责。随着储蓄业务的飞速增长和公民法制意识的提高,将公民与银行平等关系的储蓄合同纳入民法领域乃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8.
赵勤砚 《法制博览》2023,(11):132-134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规定了合同解除权问题,在合同陷入僵局时赋予违约方合同解除权,能够让违约方在合同中“脱身”,提高民事交易的效率。传统理论认为违约方不具有合同解除权,但司法实践中出现大量的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案例,在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问题研究上,需要从立法上赋予违约方在符合特定条件下的合同解除权,完善《民法典》关于违约方合同解除权规定存在的理论逻辑问题,使得违约方合同解除权更适合司法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娟 《法制博览》2023,(25):35-37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第二款使合同僵局的问题再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态下,合同僵局既会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产生影响,也会损害社会整体的利益,合同违约方解除权是解决合同僵局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已有的合同违约方解除权规定过于简单、模糊,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明确,从而更好地化解合同僵局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旅游服务合同尽管以精神利益为合同标的,但这并不代表其违约责任中应当包含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以现行法律规定为必要,但世界各国均未在旅游合同中规定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即使修改现行立法,考虑到相关后果,也不应该支持旅游服务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之诉。  相似文献   

11.
唐菲菲 《法制博览》2023,(12):91-93
合同违约方是否享有解除权在学术上与实践中都存在着巨大的争议,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二条第二款的颁布有效填补了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立法空白,对合同解除权法律体系的完善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本文从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正当性证成入手,分析了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法律界限,进一步针对违约方合同解除权实现路径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完善办法,旨在在平衡双方利益与控制社会成本的基础上,打破合同僵局,实现合同效率。  相似文献   

12.
孙洁 《法制博览》2024,(4):126-128
随着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雇佣类合同关系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我国通过民法和劳动法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来调整雇佣类合同关系。本文将比较分析民法和劳动法对雇佣类合同关系的调整差异,评估其利弊,并探讨两者的交叉适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同时,进一步明确民法与劳动法调整雇佣类合同的制度。  相似文献   

13.
陈洪娇 《法制博览》2023,(25):115-117
烂尾楼问题是关涉“住有所居”的基本民生问题,可以通过重构商品房预售制度中的合同关系来解决烂尾楼问题。将旧有的购房者托起商品房开发商和银行的联立合同关系构造,变为由银行分别与商品房开发商和购房者形成两个分散的、各自独立的、互无关联的合同关系构造。  相似文献   

14.
谁是被告?     
故事是因为5000条果皇牌牛仔裤而起的。话说1985年6月,广州某贸易中心(我们将它称为A中心)需要果皇牌牛仔裤5000条,经接洽,另一贸易公司(B公司)说可以提供,于是双方高高兴兴签下了合同书,按每条牛仔裤18.2元算,合同金额为9.1万元。可谁会想到,两年之后,这对合作伙伴竟会对簿公堂? 在合同签订后的不几天,B公司的经办人C先生向A中心提出请求,要A中心开具一张面额为1.82万元的支票,作为先付1000  相似文献   

15.
孟斌  毛艳艳 《法制博览》2022,(15):74-76
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第二款确立了违约方申请合同解除的权利,但在该项权利的性质及司法适用路径上存在一定困境及争议."不完全的合同解除权"说可解决前人理论未能解决的困境,更符合司法实践需求.以此为基础,违约方申请合同解除的司法适用应采纳不完全的合同解除权理论,注意合同解除权的限制条件,逐步淡化《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  相似文献   

16.
何昌宏 《法制博览》2024,(6):100-102
当前国内不动产交易量明显提升,在不动产交易过程中预约合同的关键作用逐渐显露。预约合同的本质是以契约的形式确立买方卖方合同关系,并通过预约合同明确交易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基于此,本文将对预约合同的基本内容与法律效力等问题展开探究,同时结合相关案例,探究预约合同公证介入不动产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在不动产交易领域发挥预约合同的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胡美珍 《法制博览》2015,(6):264+263
时代在发展,法律也在发展。一成不变的法律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处于社会中的消费者们的利益也需要随之变化。《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十二条扩大了消费者可选择适用的范围,有利于当事人意思自治。但在某种程度下,此条款的规定过于宽泛,会让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有利的保护,以至于保护消费者和不同国家对待消费者合同的平衡点不能达成一致,出现法律条款无用的状态。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从涉外消费者合同的历史,立法模式和解决办法来论述本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冯作霖 《法制博览》2015,(8):258+257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5条规定了合同卖方交付货物的要求,其中第2款对当事人的协议空白事项提供补充,以保护买方的权益。第2款试图提供一种"客观"标准来弥补双方当事人主观约定的不足,但仍存在解释空间,比如"通常使用目的"在实践中就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对各种观点进行了总结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张秀敏 《法制博览》2022,(5):109-111
场外配资合同虽然具有民间借贷合同中资金融通的内容,但其配资目的是进行股票交易,系非典型合同中混合合同类型,应为无名合同,不宜将场外配资作为民间借贷关系处理.因场外配资合同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合同无效后,在配资方无明显过错的情况下,穿仓损失应由用资方承担.  相似文献   

20.
《工会法》第六条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说明,法律加重了工会组织的责任,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工会组织的一种义务规定了下来。 一、正确认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几种关系 近年来,全国各级工会组织在依法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