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融汇宗教与艺术的傣族佛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于云南西双版纳、德宏、临沧、思茅等地州的傣族,全民信仰小乘佛教,有着“三日一小赕、七日一大赕”的宗教习俗。无论婚丧嫁娶、大小节日、还是送男童入寺出家、和尚晋级等礼仪,都要持幡祭庆,而后将之赕进佛寺。于是,在佛寺中我们总能看到许多精美的佛幡悬挂于殿堂梁柱之间,透着几分世俗,却遮不住那厚重的神秘。佛幡是小乘佛教传入傣族地区的伴生产物,作为祭祀赕佛用品,有着装饰佛寺的实用功能,功能在于它是“灵魂通向天堂佛国的阶梯”,具有满足傣族人民精神需要的作用。佛教教义认为,通过赕可以洗刷个人犯下的罪行,多赕多…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上海世博会“云南活动周”期间,名为“记忆云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的目光。18名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现场展示了白族布扎、纳西族东巴画、傣族剪纸、傣族竹编、  相似文献   

3.
高昌回鹘时期摩尼教绘画特征既源自于该教本身的哲学内涵与摩尼自身的艺术修养,又深受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吸纳萨满教、佛教、印度教等多宗教及中原文化的审美思想。绘画类型主要分为壁画、插画、幡画几个方面,载体为寺院的墙壁、绢、麻等材质上,内容主要表现摩尼及众教士像、男女选民像、供养人像、神祗像以及装饰图案等。这一时期的绘画是在西域本地原有艺术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4.
打造贝叶文化品牌提升西双版纳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香宰 《今日民族》2005,(10):60-61
贝叶文化,是人们对傣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性称谓,是傣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统称。“贝叶文化”经本,包括叶质形和纸质形的两种。叶质形的傣语称为“坦兰”。它是用民间制作的铁笔将文字刻写在经过特制的贝叶树叶片上而成。纸质形的傣语称“坦嘎兰沙”。大量的佛教故事、佛教经典、傣族民间故事、神话和传说,记载在《贝叶经》里,而大量的民间叙事长诗、歌谣、情诗、谚语、俗语、格言、谜语以及法律法规、天文、历法、医药、伦理道德等都是传抄在《绵纸经》书里。由于西双版纳的傣族与泰国的泰族、老挝的老族、缅甸的掸族具有相同的族源(百越族…  相似文献   

5.
南朝的梁武帝崇尚佛教,花了很多钱建寺庙,又花了很多钱装饰。当时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善画龙,梁武帝命他在一座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龙。这四条龙画好后都没有眼睛,众人不解。张僧繇解释说,这些龙不能画上眼睛,如果画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众人不信,张僧繇便拿起笔,给其中的两条龙画上了眼睛。果然,乌云翻滚,雷电大作,画上眼睛的龙腾空而去了。这个故事的价值不在“点睛”上,而在“不敢”点睛上。岂止古人不敢点睛,今人也同样不敢随便点睛。  相似文献   

6.
傣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云南境内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的傣族主要集中在滇南、滇西南一线,以西双版纳、德宏、孟连、耿马等地的傣族为主。这些地区傣族的佛教经典和世俗典籍在历史上主要是通过僧侣用铁笔刻录于贝叶上,被称为“贝叶经”,是这部分傣族保存其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由于记载中还包括了傣族的天文历法、道德法律、医药卫生、文学艺术、生产生活、体育武术及历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并借助宗教文化的传播而深入傣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而这种以佛教文化为特征的傣族文化同无数宗教经典一起又被概…  相似文献   

7.
傣族文化并不等于佛教文化,佛教文化包括着佛寺文化。傣族文化体系应当包含百越文化、中原文化、佛教文化三个方面。傣族文化中所保留下来的百越文化色彩极浓,有大量的事实为证。而中原文化对佛教文化的影响也是很深的,很早以前,傣族的先民曾在中原地区居住过。不少学者正在探索傣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提出不少重要线索。但是,“上座部佛教传入以后,佛教和佛教文化给以傣族的影响更大、更深,佛教文化已经浸入到傣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说傣族文化是多元的,而佛教文化似乎占居了领先地位,佛教给予傣族的精神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可以…  相似文献   

8.
赵狄娜 《小康》2023,(12):72-74
<正>滕氏布糊画的第五代传承人郝如香,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创新探索。“中华百艳,华夏一绝”,形容的是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丰宁滕氏布糊画。在20世纪90年代的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由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滕腾创作的滕氏布糊画一鸣惊人。“远看如绘画作品般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近看又像雕刻艺术般富有层次和立体感。”  相似文献   

9.
佛塔与奘房     
充满神奇和诱惑的孔雀之乡德宏,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会使你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就是遍布全州各地的佛塔和奘房。由于傣、德昂、阿昌等民族大都笃信小乘佛教,故而,凡信仰佛教的地方,特别是傣族地区,几乎寨寨有佛塔、奘房。佛塔,傣语称“广姆”,因由缅甸传入,故也称缅塔,在灿烂的朝霞下,涂有金粉或洁白无暇的佛塔更显金碧辉煌,故也有金塔之美誉。佛塔多由四层大小不等的正方体依次叠合为塔基座。主塔由多层次葫芦型重叠向上收缩渐小形成塔尖而成。塔尖戴有工艺精湛的金属顶冠,冠沿系有小巧玲珑的风铃。母塔周围还附有造型别致的多座小塔,形成一座…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是块多彩的土地。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是不羁的画者,他们把颜色随意堆砌,绿色尤多,也有花和禅的颜色。据说,从前古傣王有一个儿子,因避战祸从版纳逃到境外,娶回了一位公主南巴杜麻波罕为妻。后来,他们骑着大象、带着贝叶经、树籽和佛教归来,并建起版纳第一座佛寺。现在,我正赤脚走在这个佛寺的大殿上。殿中供奉一尊跌坐金佛,佛脸清秀、祥和,并不象汉佛的浑圆尊贵,带有浓厚东西亚佛教情调。大殿里的壁画,因岁月流失,而显得陈旧,也显出了斑斓,画的是傣族小乘佛教里的故事。画中景物,馥郁灿烂,浑厚可爱,有花和叶的颜色,还有小鸟的啼痕。佛寺像傣族竹楼一样呈尖顶形。寺中正殿无  相似文献   

11.
高二《思想政治》上册新教材第58页有这样一段话:《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教材接着又指出,这是一种典型的离开客观物质谈运动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这一问题不能准确把握,甚至个少教师对慧能的观点也不能正确剖析。实际上这涉及到中国佛教小有关禅宗的知识,现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禅宗,这是中国佛教各个宗派中最为中国化的一个宗派,它分为神秀的北禅和慧能的南禅,前者讲“渐修”,后者讲“顿悟”。自从唐朝安史之…  相似文献   

12.
傣族人体绘画艺术──纹身胡在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有一片美丽富饶的地方,被人们誉为“孔雀之乡”,这就是傣族人民的家乡。傣族地区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勤劳、勇敢的傣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片丰腴肥美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  相似文献   

13.
在喧闹的西街坐落着一座千年古刹——开元寺,它没有奇岩峭壁和自然山水的衬托.而是以其精妙的建筑及不同一般寺庙的规制而驰名中外。早在1983年,前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为了一睹开元寺的风采而不远万里来到此地,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寺庙呢7泉州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78000多平方米,是福建省内规模较大的佛教寺庙。寺庙初名“莲花寺”,后来又陆续改为“兴教寺”、“龙兴寺”。  相似文献   

14.
试论正确处理上座部佛教与傣族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傣族,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地区的孟连傣族拉枯族侗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临沧地区的耿马傣族侗族自治县、双江拉枯族拒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以及散杂居在其他地区的30多个县内。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有101.4万多人口,是云南52种少数民族(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有25种)人口中,具有100万以上人口的彝、白、哈尼、傣、壮五种民族之一;约占全世界傣族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是全民信仰上座部佛教(亦称对。乘佛教,”下同)的民族。建国初期,西双版纳州有574座佛寺,920名佛爷,555…  相似文献   

15.
缅甸被称为“万塔佛国”缅甸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全国有80%以上的人信仰佛教。男青年到一定年龄都必须出家为僧,短则三个月,长则超过一年,还有的终生当和尚。因此修建寺庙、佛塔是缅甸人  相似文献   

16.
玉朋 《今日民族》2010,(1):31-32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有自己的礼仪。 傣族是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其佛教文化很丰富,佛教风俗与佛教礼俗十分多彩。很多礼仪是从佛教风俗、佛教礼俗中流传下来的。在佛教教义里有教为人处世的、与邻里相处的、夫妻之间相处的、小辈与晚辈之间相处的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互相尊重的和谐内涵。现在,傣族群众仍然保留着入室必脱鞋的风俗,这是一种礼仪,也是傣民族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7.
纸,《辞海》解释为“用以书写、印制、绘画、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美国百科全书》则说“从悬浮液中捞在帘上形成的由植物纤维交结成毡的薄片”。可以这样认为,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用于书写、绘画、包装等,同时又须是“制品”。至今仍在版纳傣族民间使用的“构树纸”,就是一种运用传统技法生产的纸。它是由构树皮土法制作的,其流程为:1、选材。首选不影响来年发丫的构树,砍其枝丫作为原料。2、取皮。将构树枝丫的青皮(外皮)剥离,再将整张树皮撕下。3、晒干。将去了外皮的白色内皮晒干储存(干树皮可保存6年)。4、浸泡。将树皮置于水…  相似文献   

18.
贝叶档案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叶档案是一种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文字遗存.在古代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一些国家,都广泛使用贝叶来书写文件.贝叶档案多为贝叶经书稿档案,以巴利文和梵文书写的佛经原件都是以贝叶为载体,贝叶经是中华佛教典籍的原本.小乘佛教传入云南傣族地区后,贝叶又成为傣族人民的主要书写材料.贝叶档案对保存灿烂的古代文化,载录历史,弘扬佛教,都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佛教对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寺庙僧人,是因为很多佛教语言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比如“觉悟”一词,甚至进入了政治文件;比如“阿弥陀佛”几乎成了某些人的口头语。我们对佛教感到陌生是因为我们无法进入僧人们的修行世界,对他们的生活几乎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20.
主要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包括藏传佛教)和道教。全市信教群众约有33万多人,其中天主教徒4万余人;基督教徒2万余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乌兹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10个少数民族穆斯林25万余人,佛教徒2万余人。目前全市开放的寺庙教堂共有102处。其中天主教堂17处,基督教堂8处,伊斯兰教清真寺68处,佛教寺庙9处。为维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全市成立了北京市基督救“三自”(自传、自治、自养)爱国运动委员会、天主教北京教区爱国会、北京市天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