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立波 《党史纵横》2003,(11):26-28
得罪了江青、林彪,萧华在京西宾馆碰头会上受到中央文革一伙人的猛烈攻击 就在《长征组歌》风靡一时时,萧华却感到了中国政治空气的紧张。1965年12月,萧华突然接到命令,要他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林彪对军委秘书长兼总参谋长罗瑞卿发起了突然袭击。与萧华交情很好的罗瑞卿被打倒,令萧华震惊不已。1966年2月,在林彪的支持下,江青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江青曾要求萧华参加,但萧华认为江青并无部队职务,不  相似文献   

2.
萧华(1916-1985),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7岁担任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22岁时已是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他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被誉为“娃娃司令”.智斗沈鸿烈1938年,萧华率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在冀鲁边区坚持抗日.  相似文献   

3.
萧华是解放军高级将领中有名的儒将,因创作音乐史诗《长征组歌》而名声斐然,成为妇孺皆知的将军。这部史诗在中华大地广为传诵,周恩来在弥留之际还在吟唱着《长征组歌》和《国际歌》。萧华17岁就成为少共国际师政委,抗战时期是有名的“娃娃司令”。1955年授上将军衔时年仅39岁,是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迄今为止最年轻的上将。1950年,34岁的萧华担任了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起继罗荣桓、谭政之后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直至被林彪、江青一伙迫害而身陷囹圄。《儒将萧华在总政治部》一文着重叙述了萧华在总政治部工作期间的主要业绩及遭林彪、四人帮迫害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4.
安平  赵晋 《北京党史》2007,(4):50-52
抗日战争期间,平北地区是敌我双方长期拉锯残酷斗争的焦点地区。1938年至1940年初,八路军曾三度挺进平北,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前两次都没有立住脚。1940年1月,八路军第三次挺进平北,在不长的时间内,地方工作开展起来了,逐步开辟了平北昌延根据地。  相似文献   

5.
成立少共国际师,周恩来力荐萧华出任师政委 蒋介石在第四次“围剿”中央苏区失败后,又调兵遣将,积极部署第五次“围剿”。为了保卫革命根据地,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参军参战的热情,发挥青少年在革命战争中的突出作用,经周恩来提议,总政治部向少共中央局提出成立“少共国际师”的建议。少共中央局于  相似文献   

6.
水新营 《党史文苑》2013,(12):28-32
萧华是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最年轻的的开国上将,年仅39岁。他12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4岁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中央苏区,17岁的萧华担任了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成为红军和人民军队历史上最年轻的师政治委员,铸就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的一段非凡传奇。萧华在中央苏区的的成长进步.自然离不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苏区领导人的关心和提携。当时。被誉为中央苏区红军四大领袖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对萧华的成长进步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怀。  相似文献   

7.
余玮 《党史纵览》2008,(5):38-43
工新兰,原名心兰,萧华将军夫人,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女红军。1924年6月出生于四川宣汉,6岁送过情报,9岁参加红军,11岁随红四方面军长征。曾任红四方面军红四军政治部宣传员、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中央军委三局五十五分队报务员、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新闻电台台长、一一五师政治部秘书处机要秘书、  相似文献   

8.
在新华社每日播发一篇的“永远的丰碑”中,称萧华是“文武纵横将军魂”(2005年10月12日)。萧华是有名的儒将,因创作音乐史诗《长征组歌》而名声斐然。作为继罗荣桓、谭政之后的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萧华在“文革”中受到林彪、江青一伙的打击,身陷囹圄达七年之久。  相似文献   

9.
第一一五师是我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平型关战役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斗志,增强了全民抗战必胜的信心.该师所属部队在八年抗战中共歼灭日伪军80万人,同时建立了山东、晋察冀两块最大的抗日根据地,为宣传我党抗日主张、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全国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宋磊 《党史纵横》2011,(8):32-33
1945年7月11日,时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的萧华,在《大众日报》上发表《一年来山东的对敌政治攻势——为纪念抗战八周年而作》的文章,盛誉敌后武工队是——  相似文献   

11.
国学大师陈寅恪是蜚声中外的著名史学家,抗战期间旅居桂林,讲学年余并留下学术著作和诗作,为桂林这座山水旅游和历史文化名城留下珍贵文化遗产,增添了绚丽光彩.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三晋子弟,洪洞县人.1937年11月,作为县牺盟会工作人员参加抗日救亡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1,(16):93-94
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之后,八路军三大主力立即奉命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他们在从陕北渡过黄河路途遥遥地到达晋北期间,从侯马到太原这一段重要路程,是分批乘坐火车到达的。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铁路大运兵。  相似文献   

14.
丁晓平 《党史博览》2011,(11):25-29
王安娜,原名安娜·利泽.1907年生于德国。青年时代在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历史和语言学,并获得博士学位。1931年,24岁的安娜·利泽就积极投身于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在这里她结识了长她一岁的中国留学生王炳南,因为共同的信仰和追求,两个年轻的异国青年在交往中碰撞出爱情的火花。  相似文献   

15.
姚文锦 《党史文汇》2005,(11):51-51
1946年 7月 22日,时任 120师兼晋绥军区政治委员的关向应同志不幸病逝了.噩耗传到晋绥边区,宛如晴天霹雳,喜气洋洋的解放区立即陷入一片悲痛.农民倚锄而叹,泣不成声;指战员泪流满面,默哀不语.我当时任边区警卫员,从参加八路军起他就是我的政治委员,我的悲痛之心更是难以言表.  相似文献   

16.
杜介厘,1916年生,山东郓城县人。1935年参加西北军第三路军,1937年底随召1师参加对日作战,1939年参加八路军。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兵在抗日烽火中有着怎样难忘的经历?且看这一个一个他亲历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7.
何长工外交轶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军 《党史纵横》2001,(10):13-15
在我国的老一辈革命家中、前国家政协副主席何长工同志,曾有“何铁嘴”之称,他虽然没有专门从事过外交事务工作,但在年轻时候,到过法国勤工俭学,精通英、法语,同洋人打过不少交道。其机智能辨的口才和胆略,无不使外国人对他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8.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结束那天,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即一一五师、一二○师和一二九师,徐向前被任命为一二九师副师长.洛川会议一结束,毛泽东对徐向前说:你是山西人,和阎锡山是同乡,下一步,你和恩来同志去太原,做做阎锡山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张玉艳 《党史博览》2010,(12):49-51
在抗日战争时期,凡是到过抗日根据地的国际友人和大后方来的朋友,无不对八路军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坚持敌后抗战感叹不已,认为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当他们看到在艰难困苦的敌后.在荒僻狭窄的山沟里。诞生出的抗日根据地第一本摄影画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时,更加感到振奋,惊叹这是“奇迹中的奇迹”。  相似文献   

20.
萧岛泉 《党史文汇》2000,(11):34-36
杨献珍从端氏镇返回浮山三交,等待组织上给他重新分配工作.期间,他在"民大"四分校原来的基础上,又办起了一所军政干校十一分校,为决死三纵队办了一期排以上干部训练班,两期敌工训练班,一期以县、区农会主席为主的地方干部训练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