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针对拉拢,直言劝高岗 新中国成立后,在完成了经济恢复和土改、镇反等民主改革任务的情况下,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将各中央局和大区行政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调到北京,并调整、增设中央和国家机关的部分机构,以加强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于是,在邓小平由西南局调北京担任政务院常务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后不久,高岗、饶漱石、邓子恢、习仲勋也陆续来北京担任党和国家机关的领导职务。 高岗在来北京之前是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集东北的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同时他还是中央  相似文献   

2.
杨德华 《世纪桥》2000,(2):58-60
解放战争时期,以李富春为主要领导的西满根据地的开辟、创建和巩固,对于整个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是东北历史上的辉煌一页。赶赴东北,担任西满分局书记李富春是在日本投降之后,迅即来到东北的。中央最初任命他为冀热辽中央局书记,同时任命林彪为冀热辽军区司令员。由于当时形势复杂、严峻,中央越来越感觉到东北战略地位的重要,1945年9月14日,中央决定成立以彭真为首的东北局。此后,中央共派20名中央委员(占中共七届中央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2万干部、10万军队,日夜兼程赶赴东北。后来李富春在…  相似文献   

3.
<正>解放战争时期,薄一波带着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殷切期望,来到晋冀鲁豫边区最高领导机关——中央局。他不负重望,不辱使命,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8,(1):116-117
“书记”成为党中央最高领导的称谓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中央只设了由三个人组成的中央局,负责人称为书记。中共二大、三大,虽然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机构仍是中央局,负责人称委员长,到四大时改称总书记。  相似文献   

5.
《党史纵览》2007,(6):54-55
"书记"成为党中央最高领导的稳谓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人员少,事务少,所以中央只设由3人组成的中央局,负责人称为书记.中共二大、三大.虽然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机构仍是中央局,负责人称委员长,到四大时改称总书记.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建立东北根据地,党中央曾先后派遣七届中央委员会44名中央委员中的10名,33名候补中央委员中的11名来东北和内蒙古参加领导解放战争,这21名东北局委员是: 陈云 1905年生,上海青浦人。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1945年9月18日到沈阳。曾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北满分局书记,东北局副书记、南满分局书记。东北财经委员  相似文献   

7.
一、对西部各省 (区 )的协调和统一的政策党中央对西部各省 (区 )的协调和统一政策主要是依靠成立相适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划分领导层次 ,领导协调工作有职有权 ,以充分保证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的落实。建国以后 ,党中央曾建立了西南、西北局 ,1 954年以后撤销。 1 961年 1月又决定恢复并成立新的中央西南局、西北局。这次成立中央局的目标 ,就是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努力建立本地区较完整的经济体系 ;根据本地区的特点 ,制定一些必要措施 ,以保证党的任务全面完成和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央局一级的领导机构在后来 1 0年动乱中被冲…  相似文献   

8.
正1952年下半年,由于新中国正在进入工业化建设时期,各方面的工作都要求中央的领导更加集中。但实际的情况是,党中央的负责同志过少,工作却十分繁重,中共中央决定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各中央局的书记抽调回北京,以加强中央的领导,因此有了"五马进京"的说法。"五马进京"之说见于许多文史资料,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某刊2015年第5期文章称"五马进京"即五大行政区首脑调入中央任职,"包括西南局书记邓小平、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东北局书记高岗、中南局书记邓子恢、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尤以高岗位高权重,故时人称为‘五马进京,一马当先’。"  相似文献   

9.
东方 《湘潮》2021,(1):23-26
西柏坡,一个光芒闪烁的名字,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曾经的驻地。在这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了三大战役等战略决战,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在这里,毛泽东运筹帷幄,"一纸吓退敌人十万兵";在这里,党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为全党立规矩;在这里,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和"赶考"命题,光耀史册;在这里,党中央谋划建立新中国的重大事项。  相似文献   

10.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野战军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进行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时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实现党中央的战略意图置生死荣辱于度外,体现了坚定的政治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央与地方、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不惜以局部损失换取全局改善,体现了突出的大局意识;坚决听从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挥,毫不动摇地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体现了明确的核心意识;整肃党纪军纪,自觉执行中央决策部署,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体现了鲜明的看齐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续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11.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野战军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进行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时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实现党中央的战略意图置生死荣辱于度外,体现了坚定的政治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央与地方、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不惜以局部损失换取全局改善,体现了突出的大局意识;坚决听从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挥,毫不动摇地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体现了明确的核心意识;整肃党纪军纪,自觉执行中央决策部署,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体现了鲜明的看齐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续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在沪机构:中共中央局(1921.7-1922.10;1923.4-1923.6;1923.9-1927.4)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央局设在上海,领导全国党的工作。1922年10月,中共中央局曾一度迁至北京,1923年4月迁回上海。1923年6月,中共中央局委员长陈独秀及其他中央负责人都到广州筹备召开“三大”。“三大”决定中央设在上海。当年9月中共中央局委员除谭平山任驻粤委员外,都到上海工作。直至1927年4月…  相似文献   

13.
一提到华北大学,我就油然想到我们敬爱的老校长吴玉章,“忠、信、诚、笃”四字座佑铭也鲜明地呈现在自己面前。 那是1948年6月,由于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和各条战线的新发展,党中央决定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边区中央局合并,改称华北局。校长成仿吾参加会议回来报告说,根据革命形势发展与需要,中央决定将住在河北正定的华北联合大学与住在邯郸的北方大学合并,改名为华北大学;并带来由毛主席亲自题写的校名。吴玉章任校长,成仿吾、范文澜任付校长,钱俊瑞任教务长。校址仍在正定,直属华北局领导。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成立的中共中央长江局和南方局,是为适应“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新形势,为加强我党在国统区的工作而成立的。先后在两个中央局担任领导工作的周恩来,肩负党中央的重托,长期坚持在国统区(先在武汉,后在重庆),一方面以中共代表的公开身份同国民党当局打交道,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维系国共合作抗战的局面。另一方面,直接领导国统区各级党组织开展秘密工作。周恩来在主持长江局和南方局工作期间,对湖南工作作过多次指示,在1938年10月至1939年4月间曾多次亲临湖南指导工作,使湖南的抗日民族统  相似文献   

15.
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决战时期.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以人民解放军痛击蒋介石反动军队的武装斗争的第一条战线和以学生运动为主体的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即第二战线.本文仅就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学生运动的领导问题作以探讨.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学生中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一套组织严密,战斗力强的领导体系,为学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中共中央首先设立城市工作部.1946年底,城工部重新改组,由周恩来同志兼任部长。各中央局、中央分局也没有城工部,如晋察冀…  相似文献   

16.
党的一大"书记"成为最高领导称谓1921年7月,党的一大召开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由3人组成中央局,负责人称为书记。党的二大、三大,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机构仍是中央局,负责人称委员长,四大时改  相似文献   

17.
《党的建设》2008,(5):60-60
"书记"成为党中央最高领导的称谓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人员少,事务少,所以中央只设由3人组成的中央局,负责人称为书记。中共二大、三大,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局经过演化分合,形成了庞大的中央局组织群,新中国成立初期化合为六大中央局。各中央局间的迁转并出,谱织了庞杂的组织"姻缘谱系"。华东局最为复杂,其先后历时十二余载、交织四条谱系、化合三次"姻缘"。  相似文献   

19.
重评建国初期农村经济政策中的“四个自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即1949年至1952年,为了活跃农村经济,各大区中央局和军政委员会曾先后颁发布告,允许在农村中实行土地买卖和租佃自由、雇工自由、借贷自由、贸易自由的政策(以下简称为“四个自由”)。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恢复农业生产曾经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刚结束不久的1953年,它却被当作提倡  相似文献   

20.
鄂豫皖中央局成立经过陈德鄂豫皖中央局于1945年9月成立,由三个区域组成:(1)鄂豫皖区。抗日战争时期是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5师的作战区。党的领导机关是中共中央华中局领导下的鄂豫区党委。1945年,鄂豫皖边区进一步发展、扩大。4月,鄂豫区党委管辖7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