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讨论我国高中教育改革的会议,与会者从很多方面对高中教育进行了思考,其中关注最多的就是高考改革,认为高考不变,教育难兴。但是,高考变了,教育就能兴吗?我们的高考其实也一直在努力变革。我认为,招生改革比高考改革更重要,因为不管怎么考试,学生总有应对办法。大学招生如果没有专业化的改革,那么,高考改革就只是隔靴搔痒。  相似文献   

2.
继2009年8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之后,2010年百万人放弃高考。在这百万人中有20%是为留学而放弃高考。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留学生大多是年过三十,甚至是步人不惑之年才走出国门。他们是所谓“公派留学生”。当时,自费留学对中国人来说,有如天方夜谭。今天,留学在中国正在呈现低龄化和平民化趋势。不仅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成为潮流,而且越来越多的初中生走上了留学之路。2009年发布的《中国留学教育现状调查自皮书》中披露,40%以上家长希望在孩子20岁前出国留学。家长们希望孩子能够接受国外的优质教育,更早地融入到当地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考制度是一个毁誉参半的制度,它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既功不可没,又弊病丛生。为此,学术界和社会上出现了恢复全国统考和彻底取消高考两种不同的主张。中国高考制度改革既要敢于坚持自己好的传统,又要勇于从根本上革除其沉疴痼疾。为此,我们提出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包括三部分,即将现行高考改为国家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普通院校直接根据高中水平测试、高中平时成绩和综合表现进行自主招生;研究型大学和希望成为研究型大学的高校,可以在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基础上再进行选拔性考试。新高考方案力图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考生人口大流动的时代要求,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和社会全面现代化提供助推器。  相似文献   

4.
因其实质上是一种价格歧视行为,高中教育中的多元定价收费制度长期以来备受争议,但考虑到我国目前高中教育的地区差异、学校差异以及受教育者支付能力差异等社会现实,多元定价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管理者应努力完善多元定价制度,健全救助体制、监督体制,最大程度上实现高中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成为继义务教育之后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现状堪忧.通过对流入地政府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问题的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笔者认为现有政策过于保守,并从政策制定方式之被动、政策本身缺失公平、政策执行效果不确定三个维度对当前的政策进行评价和反思.教育制度改革滞后、户籍本位凸显的高等教育机会分配、高考移民的挑战及高中教育供求失衡是制约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的深层障碍.  相似文献   

6.
周阳 《当代思潮》2012,(11):28-30
一问教育公平 异地高考牵涉到的第一层面的问题毋庸置疑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尤其是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在中国可谓由来已久,仅从高考政策的变迁看,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坎坷经历。民间呼吁声音最高的莫过于北京、上海等地在高考录取政策上的地方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广大的版图上,许多地方都大写着一个“农”字,农民兄弟的子孙大多也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从事着种种营生。据统计,中国每年每百名高中毕业生中,有91.2名将在“高考指挥棒”驱使下,纷纷掉下“升学率”的战车,进入纷繁复杂的大社会,  相似文献   

8.
胡艺 《人大论坛》2010,(7):44-45
一年一度的高考刚刚结束,各地新一轮高考成绩宣传工作备受社会广泛关注。如何规范高考成绩宣传发布,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至关重要。记者昨日从广西自治区教育厅获悉,对于高考宣传,教育部门出台十项举措,规范高考宣传,违规学校的校长将被撤职,示范性高中将被“吊销”示范性高中称号。(6月13日《南宁日报》)  相似文献   

9.
互动平台     
倒计时牌淡出校园是种进步您好。听说北京的部分高中学校,对往年在高三教室里比比皆是的高考倒计时牌进行了淡化处理,高考倒计时牌都不见了。笔者不禁为此大声叫好!高考倒计时牌淡出校园是教育的进步,值得赞赏。高考临近,广大的考生日夜备考,从体力及至精力几乎都处在一种虚脱状态,编辑同志:  相似文献   

10.
郭超  张升 《人大建设》2008,(9):34-35
6月26日,南召县民办高中——现代中学传出捷报:在2008年首届毕业生高考中,三本以上进线329人,与去年全县所有民办高中三本以上进线20人相比,实现了南召县民办高中教育的历史性突破。该校校长邱显东激动地说,是县人大常委会对民办教育的监督支持,为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创造了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春末,我在看《过去的中学》一书时,恰好看到5月18日《南方周末》一篇关于中学生的报道,超粗黑的标题大字很醒目———《“高考准状元”保送之争》。先简介一下这个发生在当代中学的故事吧:这就是我们今日的中学!已经无耻到了利用强权剥夺个人权利的地步!对于这个新闻,网友评论毫不客气:“功利教育,势利学校,中国教育何以堪!”“为人师者,毁人不倦也。”“现在的学校完全不顾学生的前途,而是一味地追求升学率,真是误人子弟!其实整个的高考体制下,很多事情都是扭曲的,中学、大学和学生的关系也是华北某市第一中学的高三学生李佳参加了北…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教育要进行大改革、大变革,而不是小改、小闹。现在的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而且愈演愈烈,是害死人的。看看现在的高中学生每天睡几个小时?吃了饭马上就要学习,半夜还打着手电筒学习。说不让补课,但现在却是全国的学生都在补课,从小学一直补到高中,这个问题太厉害了。现在教育的环境是应试教育,没有创新,不能够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现状可以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来形容。我们解放了几十年,没有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如果还是这样的教育模式,再过几十年也不会有诺贝尔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7,(25)
<正>四十不惑。2017年,40岁的高考迎来了"新高考元年"。"2017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为76.0分,比上年提高了3.2分。在"最受中国父母关注的九大教育类型"排行榜中,高中教育最受关注,这也是高中教育首次击败义务教育,登上该排行榜榜首。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2016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7.4%,比2012年提高12.9个百分点,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小学净入学率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4.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4%,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普及程度超过  相似文献   

14.
二十多万高中生放弃高考出国留学,再加上今年高考季,越来越多的状元们放弃北大清华选择香港大学,杨澜微博更直言大学教育让人失望。中国现行的大学教育制度再一次被推进大众视野。  相似文献   

15.
在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尚未大众化、还在依靠高考成绩选拔人才的当下,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禁止炒作状元也是一厢情愿。要真正做到不炒状元,就要打破唯高考成绩论英雄的教育GDP理念,先从升学选拔体制与教育评价手段改革开刀。  相似文献   

16.
高中三年级是学生高中学习阶段的终点,也是学生跨入新生活的起点。在高中三年级,学生的思想教育往往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学生思想状况的复杂性。学生的思想因临近高考而分化,大体有以下表现:①亢奋型。一些学生面对高考的挑战,精神振作志气昂扬,务求必胜。②消沉型。一些学生尤其是成绩不佳或复课的学生由于压力较大,对高考信心不足,而情绪消沉,对前途悲观失望。③混饨型。一些家庭背景较好又自认高考无望的学生,往往思想放松自我约束,纪律散漫。④解脱型。这类学生往往已在社会上找到工作,敲定职业,或务农或经商或从政,将高…  相似文献   

17.
互动平台     
《观察与思考》2007,(16):4-4
<正>我看公办高中禁办复读班编辑同志:你好。不久前,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明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原固是,公办高中办复读班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这条新闻勾起我对高中生活的回忆。我所就读的高中是当地最好的学校,每年的高考成绩总是名列地区前茅。由于师资  相似文献   

18.
邹正 《群众》2011,(4):50-50
说起中学教育,人们立刻想到的是高考。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诉求越来越功利化,高考分数成为评判学生成功与否、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分数进而步入心仪的名牌大学,学子们肩负着家长的期望和学校的荣誉,将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反复操练、强化训练这类应付高考的做法用到了极致。面对如此现状,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在反思,学校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何小琴 《今日浙江》2013,(10):43-43
4月29日,新出台的浙江教育考试新政引起广泛关注:从2013年9月起,停止实施30年的高中会考制度,首次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实行高考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二考合一",考试成绩既用于高校招生录取,又用于高中学业水平等第评定。上述做法,是浙江近年来通过深化高校、中小学等各层次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公平公正教育的最新实践。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07,(1):8-9
Doria(美国王氏公司总裁助理) 大学教育是2006年中国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长期以来高考制度都备受争议,如何改革高考制度使之更适于选拔和培养高素质而不是死读书的人才,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2006年全国很多地方开展了高考改革.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很好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