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巴马政府就职以来,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态势不断加强,美国比过去更加重视亚太地区,并制定实施了较为系统的战略。奥巴马政府的第二任期开始后,继续实施其战略重心东移战略。军事方面的投入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最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军事步骤对中国和亚太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讨亚太和中东两大地缘板块日益增强的联动性,如何制约美国奥巴马政府的战略重心东移。奥巴马政府实施全球战略收缩,将战略重心从中东转移到亚太,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遭遇巨大阻力,形成所谓"战略重心东移之困"。本文侧重于借助系统科学和复杂科学理论,从国际关系的体系层次,剖析全球地缘战略环境的变化对美国战略调整的制约作用。本文认为,亚太和中东联动性的增强,是制约奥巴马政府战略重心东移的结构性原因。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亚太和中东两个地缘板块的联动日益紧密,形成一个范围更大、形势更复杂、互动更频密、非线性结果更加突出的"亚太—中东"跨地缘板块。"亚太—中东"联动机制描述在该系统内一些相互影响、共同变动的国际关系现象。奥巴马政府的战略重心东移必然受以上联动机制的制约,影响其从战略设计到实施,再到结果预期的全过程。相应分为三种制约模式:一是整体战略环境的变化对美国战略设计的制约;二是复杂的战略互动对美国战略实施的制约;三是内非线性的系统效应对美国战略目标预期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夏立平 《和平与发展》2012,(2):9-14,70,77,80
奥巴马政府调整美国亚太战略,将美国全球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重点转向东亚地区。其主要特点:一是高调宣示"重返亚洲";二是通过加强与盟友关系和建立加入多边组织以强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三是加强美国在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四是争取区域经济合作的主导权;五是在地缘战略上以南海问题形成联盟。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将受到经济上力不从心、以军事力量为主要手段支撑其亚太领导地位作用有限等因素的制约。但奥巴马政府调整美国亚太战略将使东亚地区特别是南海地区形势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亚太战略与中美关系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政府将亚太战略作为美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这是冷战后美全球大战略演进与亚太形势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完全针对中国,但在其实施过程中针对中国的一面却非常突出。尽管如此,过分强调美亚太战略对中国的挑战不仅会使当前的中美关系更加复杂,还将给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重大战略风险。中美在亚太实现和平共存,既是确保美亚太战略成功的关键,也是中美长期战略稳定关系的核心议题,并将对亚太乃至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美国亚太政策进行大幅调整,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奉行美国优先原则,坚定推行"以实力求和平"战略。但其并非彻底否定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政策,而是对其既有继承、又有区分,继续将亚太作为美国对外战略重点,而在实施方式和途径方面多一些功利主义、少一些理想主义。美国新政府亚太政策的推进与实施,受到国内政治、同盟关系、域内外因素等牵制,将在目标与能力之间寻找平衡。  相似文献   

6.
刘鹏 《亚非纵横》2012,(5):42-46,60,62
近期美国防部长帕内塔在亚太安全会上详细阐述了美国新的亚太防务战略。与此同时,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各项活动全面展开,在防务、外交、发展等多个领域同步推进。综合美国的官方战略文件、高层领导的讲话以及美军的实际行动来看,奥巴马政府新的亚太防务战略已经形成并进入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7.
付瑞红 《亚非纵横》2012,(5):1-7,14,59,61
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在延续中有所调整,与冷战后历届总统相比,甚至与自己执政初期相比,战略目标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在战略议题、战略手段方面都出现变化。美国通过外交、军事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强化了领导亚太地区的能力和意愿,其基于地缘政治的战略布局转为指向威胁的战略布局。美国战略重心的全方位转移与中国因素和中关关系具有关联性,中国是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缘起和重要内容。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对中美关系和中国地区外交战略带来新挑战。  相似文献   

8.
奥巴马政府逐步展开与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不仅给中国带来了诸多挑战,而且给中美关系的发展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尽管如此,从战略意愿与战略能力两个关键变量来分析,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美战略对抗的可能性不大。中国需积极思考和制定中国的外交方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正式启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执行出现均衡推进、瞻前顾后、谨言慎行等细微调整动向,其意图是通过变换和控制“再平衡”的步伐、节奏,以适应中东、亚太局势新变化,防止因操作不当给美国带来新的战略风险和资源配置压力.但总体而言,这些变化均属局部细节性调整,美国战略资源向亚太“再平衡”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但将降速纠偏,从“跃进式”东移转向更加平稳的长期性经营.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奥巴马政府推行“重返亚太”或者叫再平衡战略,那么台湾在里面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现在已经是奥巴马政府执政第五年了,我尝试谈谈美国的对台政策与美台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球霸权护持的需要,美国对亚太地区日益重视。纵观冷战后美国亚太战略的演变,美国对亚太地区主导权更加关注,显著体现了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的"亚太优先"。自奥巴马政府伊始,美国的亚太主导权战略愈加明显,特朗普政府大体延续了这一态势。在战略环境评估方面注意亚太地区的战略价值提升、地区权力格局变动、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和地区合作与地区秩序调整等因素;在战略利益方面关注美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优势;在战略资源方面关注美国自身实力、盟国与伙伴、地区制度影响力和美国的权威;在战略实施方面采取了增加战略投入、强化联盟关系等手段。不过美国的亚太主导权战略也面临诸多限制,能否实现战略平衡至关重要。基于亚太主导权维护,美国对华战略趋向强硬的趋势短时期内将难以改变,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竞争会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2.
威慑与胁迫是两种不同的战略,后者比前者更具进攻性.“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奥巴马政府重要的“外交遗产”.在实施该战略的过程中,在钓鱼岛、南海、网络安全、朝核及伊核等问题上,美国对中国实施了军事威慑及非武力性胁迫.总体看,这些手段尚属轻度强制,与近年美国对俄罗斯、叙利亚、朝鲜和伊朗的严厉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有显著区别.在中美存在重大分歧的领域,两国的战略回旋余地在缩小.未来如果美国对华加码威慑和胁迫,中国可以更积极有效地应对,但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难度将增加.  相似文献   

13.
自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在深化与亚太盟国关系方面显现新思路,包括采用更具灵活性的方式拓展与盟国的合作渠道、整合盟国与伙伴国的战略资源等。美国亚太同盟呈现出向"软同盟"拓展、向"影子同盟"衍生和向"分权"趋势发展等特点。美国强化同盟关系的新做法,加大了地区国家间战略消耗,但能否达到其预期目标还受东盟平衡政策等因素制约。面对新形势,中国需继续保持战略定力,以"两手对两手",妥善应对美国亚太同盟关系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4.
在奥巴马政府防范中国崛起挑战美国霸权利益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日本扮演了亚洲"英国"的角色。然而,日本的军国主义基因和羽翼日渐丰满的右翼势力也使美国在拉拢日本的同时,担心为之所利用。运用"黄金分割"理论分析奥巴马政府的对日政策,对我们认识和分析美国的对日政策具有重要启迪。奥巴马政府在对日外交中存在巩固"美主日从"关系、谋求单边利益最大化的诉求,对日政策具有"黄金分割点"的客观存在。"黄金分割"理论思维体现于奥巴马政府对日政策的调整中,即"利用"日本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重要的地缘政治支点的角色,为它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提供支持,通过"拉拢+管控"的途径,强化美日关系,使美国能够主导亚太事务,并示意日本实行自我约束,以防范"远东之锚"失控。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亚太地区已形成中美相对均衡的力量格局并存在中美“双领导”的客观条件,但是由于中美发挥领导作用的主观条件差距较大,亚太地区并未真正形成中美“双领导”体制.中美实力对比和亚太权力分布的这种客观事实,对于分析两国亚太自贸区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中美各自推进的自贸区建设有特定的目标,但两国的亚太自贸区战略是互补性竞争而非零和博弈.特朗普政府调整了奥巴马政府的亚太自贸区政策,使美国的亚太自贸区政策出现一些新变化.特朗普政府的亚太自贸政策仍在完善中,今后有多种发展可能,中国需要密切关注并继续推进自己的亚太自贸区战略.  相似文献   

16.
军事外交和军事合作在美国的东南亚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护美国的主导地位和围堵中国的战略选项。美国军事重返东南亚的战略部署完成于反恐战争时期。在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调整的背景下,美国对东南亚的军事外交强调与盟友和战略伙伴的双边军事关系,也注重在多边场合的战略阐释,通过军事教育与合作项目向东南亚内陆国家实施军事渗透。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军事外交打破了中美地缘战略平衡,中美战略博弈日趋复杂。  相似文献   

17.
美国霸权是冷战后世界秩序中最重要的特征。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中国崛起引起了人们对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广泛争论。奥巴马政府高调宣布“重返亚太”战略,中美之间围绕亚太地区的博弈愈加剧烈。全球格局/战略与地区格局/战略息息相关,本文立足对后危机时代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判断,对美国亚太战略的基本目标和政策手段以及中美关系的新博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奥巴马政府亚太安全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政府上台一年多来,其亚太安全战略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即以机制为手段,以外交合作为方式,达到领导和控制亚太地区的目的。该战略是美国新自由主义思维方式对布什政府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和强权政治的反思,是对克林顿政府亚太安全战略的重新肯定和扩展后出台的"重新参与战略"。该战略可能对维持地区安全稳定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也将使亚太地区形势变得更为复杂,并有可能在亚太地区形成新的区域政治生态。其战略目标决定了美国对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将会形成更多的掣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亚太和中东是美国两个战略重点关注地区。奥巴马政府在第二任期内坚持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同时对中东政策进行了调整,旨在统筹美国亚太战略和中东战略间关系,改变在中东的被动局面,实现其"稳定中东,着力亚太"的战略目标。基于中东长期动荡、地区格局孕育深刻变化的现实,奥巴马强化对中东地区各派势力的影响,力图在中东政治新格局形成中起主导作用。在巴以争端、叙利亚危机和伊朗核问题上,奥巴马为防止形势失控,加大外交投入,争取有所建树为自身留下历史遗产。然而,由于美国实力衰落和影响力下降,其难改霸权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中东政策面临一系列严重困境。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战略制定与实施团队”(简称“战略团队”)在其亚太政策转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手作用,这个战略团队所推动的政策转型对中美日三边关系以及亚太地区安全局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者通过案例研究梳理了美国如何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和实施《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从而实现其外交安全格局“华丽转身”的政策制定过程。美国外交政策体系中的战略团队对这次转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核心力量就是当时的美国亚太政策“三驾马车”——约瑟夫?奈、傅高义和库尔特?坎贝尔。这一战略团队在美国外交转型时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包括:它成功地阻止了日本漂离美国的趋势;加强了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双边战略关系;重新确立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这次战略转型既为奥巴马政府提出的“重返亚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也为中美日三边关系增加了良性互动的可能性。美国战略团队举足轻重的推手作用是值得所有关注美国外交政策和亚太国际关系的学者专家和相关人士高度重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