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懿 《学理论》2010,(8):46-48
新闻的隐性采访是一类有争议的新闻现象。对此类现象的研究主要涉及对隐性采访的定义与评价及其道德层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权作为记者与新闻媒体进行新闻采访活动所拥有的最基本的权利,但是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从其本质属性及运行过程来看,新闻采访权的权源可以追溯为宪法上的言论自由权,以及由言论自由权延伸出来的表达权、知情权以及舆论监督权。  相似文献   

3.
董媛媛 《学理论》2011,(26):55-56
随着社会文明、技术手段、传播媒介的进一步现代化,人们对内心世界的安宁和独处环境、私人空间的保留要求将更加强烈。隐私权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法律权利。我国法律虽然多处涉及到隐私权的问题,但在私法领域中的成文法律中,没有一部法律有明确的隐私权保护内容,仅仅在司法实践中,遇到隐私权问题时,司法解释予以规定,以名誉权的名义来保护隐私权。因而我国隐私权保护立法显现其不足,尚未形成完整制度,隐私权被侵害相当突出。加强和完善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鲍春 《学理论》2009,(28):126-127
隐私权是一个较为晚近的权利。之所以隐私权在美国首先被确立,与美国的特殊社会、文化环境大有关系。1890年,沃伦和布兰迪斯提出"隐私权",引起了轩然大波,在理论界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但隐私权体现在法律实践中乃至最后被确立为基本权利,却并非由此而一帆风顺。隐私权的发展史,就是一个举步维艰但却勇往直前的革命史。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35)
随着经济和网络的发展,侵犯消费者隐私权的事件越来越多。而我国法律对消费者隐私权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所以如何给予消费者的隐私权法律上的保护是现代民法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网络购物在消费者间的普及,消费者的隐私会受到更大的威胁,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更为了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我国应该考虑有关隐私权的立法。  相似文献   

6.
姚震乾 《学理论》2014,(7):127-130
隐私权是重要的人身权利,隐私权保护问题开始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管理机构在对履行职责的过程中,部分做法与公民的隐私权相冲突,民政救助过程是其中一个体现。首先对民政救助制度进行概述,进而论述民政救助过程中与隐私权相冲突的表现,最后讲述现行法律制度下对民政救助中隐私权保护的局限以及克服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对网络隐私的侵权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网络隐私权现阶段还未能通过现行法律法规和司法程序得到很好的保护,这就要求对网络空间侵害隐私的行为加以法律制止。网络安全问题,正在使得人类隐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隐患。加强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已经成为各国立法趋势。因而,在我国隐私权立法缺位的情况下,确立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机制进行建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公众人物作为自然人中的特殊群体,其隐私权自然要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由于公众人物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此类人群的私人信息享有知情权,由此,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和公众的知情权之间就产生了冲突.完善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特殊法律保护,设立解决冲突机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是现代信用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征信体系运转的多环节中,个人信用信息的利用是对个人隐私权冲击最大的环节,如果法律对个人信用信息的利用不能进行有效的规制,个人隐私权就极易在个人信息利用的过程中受到侵犯.所以,法律要在个人信用信息的利用目的、范围和方式等方面进行规范,使个人隐私权通过法律得到应有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商静  张少锋 《学理论》2009,(24):80-81
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对网络隐私的侵权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网络隐私权现阶段还未能通过现行法律法规和司法程序得到很好的保护,这就要求对网络空间侵害隐私的行为加以法律制止。网络安全问题,正在使得人类隐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隐患。加强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已经成为各国立法趋势。因而,在我国隐私权立法缺位的情况下,确立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机制进行建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2)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个体享有的对私人安宁生活和私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恶意收集利用的人格权。作为社会关注的公众人物,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现行法律对公众人物的隐私并未明确规定,这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造成一定冲击。通过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概述,从平衡公众人物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构思,以期对将来完善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公开限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空间下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日渐突出,传统的隐私权领域因此扩展到网络空间,网民的隐私权不仅遭受着来自于民事主体的侵权威胁,有时也面临着以政府为代表的公权力的侵害。作为现代信息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权利,网络隐私权应当得到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宪法的保护。而我国的宪法只对隐私权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结合我国的宪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当前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对网络隐私权的宪法保护进行探讨得出:将隐私权作为基本权利规定在宪法中;完善隐私权立法体系,辅之以相关制度;防止公权力对网络隐私权的侵犯;完善宪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3.
邵真真 《学理论》2011,(26):53-54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与网络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在享受网络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我们个人的隐私也在经历着被窃取和被曝光的危险。因此,相对于传统隐私权而言,网络隐私权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网络隐私权是公民在网络中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个人数据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公开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可以理解为隐私权在网络中的延伸。目前有关网络隐私的侵权行为屡见不鲜,进一步探析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隐私权是一项独立的具体人格权,其主旨在于保护自然人生活的自由和精神的安宁。我国民法将隐私权纳入名誉权的范畴进行保护,方式间接,混淆了二者的界限,不利于隐私权的法律确认和保护,应予修改。  相似文献   

15.
张宝亚 《理论导刊》2004,18(12):53-55
隐私权是自然人依法享有对其个人的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信息、私人事务、生活安宁及私人领域独立支配的人格权。侵害隐私权责构成的特殊性决定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独立性。针对现行立法缺陷,建议我国建立对隐私权保护的宪法、刑法、民法及行政法多层次立法系统。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现代科技的进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跨地域流动性越来越大。民事诉讼迎合时代的需要,为了更好地便利当事人参与诉讼和法官审理案件,网上审理孕育而生。由于我国相关法律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均处于隐性保护阶段,更无从谈及对网上审理中当事人隐私保护问题,这在实质意义上对当事人隐私保护造成不可避免的困难。本文从网上审理与当事人隐私权保护的认识出发,分析司法实践中的现存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网络隐私权保护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己成为崭新的人类生存空间的21世纪,个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法律对个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已有所体现,基于用户、中间代理和服务商的隐私技术也得到应用,但还不足以遏制个人网络隐私侵权事件的发生.当前,很多国家纷纷制定颁行法律法规,并通过行业自律来保护个人的网络隐私权,其经验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从具体国情出发,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从法律、技术、伦理等方面入手,构建个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10,(8)
官员只享有有限隐私权张立伟在《人民论坛》发表文章指出,为防止官员们管不住自己,现代政治文明用法律的方式在官员们背后设置了一双双眼睛,  相似文献   

19.
张平安 《各界》2008,(10):95-96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类对自身价值认识的逐渐完善.加强隐私权保护有利于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实现伞社会的安定团结,同时也有助于保护个人生活安宁,维护公民人格尊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有关网络侵害隐私权问题不断出现,因此,"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亟待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20.
朱明 《学理论》2009,(29):230-231
电子签名能够保障交易的安全,但需要法律来保障。在电子签名法的法律关系中具有自己的特点,涉及到隐私权、著作权、签名权和行政管理权等问题。电子签名法应重点考虑的原则是签名自由、功能等同和信赖保护原则,其法的价值应首先体现为安全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