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3月7日,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邓发诞辰 100周年。邓发生前常说:“你不把谷子撒在地上,怎望它长出芽来。”他的一生,正是全心全力,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播撒于中华大地的一生。他播撤的不是普通的  相似文献   

2.
【字幕】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解说】这一刻,山崩地裂。这一刻,地动山摇。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犹如罪恶的魔爪,疯狂地摇撼着神州大地。巨大的灾难,紧随着震波,从汶川蔓延开来,穿过秦岭山脉,一直肆虐到陇原大地。  相似文献   

3.
这是邓小平最后一次出国正式访问。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这个国家。 这一天,正好是中国的大年初一。舆论认为,邓小平选择新年的头一天飞洋过海,对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是件有象征意义的事情。 (字幕:1月29日 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 主人与客人都显得十分惬意,这是一个政治的抒情之夜。 美国总统卡特说,邓小平的来访,对中美两国来说是久已关  相似文献   

4.
王敏 《求是》2003,(20)
电视连续剧《郭秀明》是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它以陕西省铜川市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郭秀明的先进事迹为题材,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英雄形象。主人公郭秀明生前有一句名言:“不把党的阳光送到群众手里,我死不瞑目。”可以说,该剧是对郭秀明以及成千上万个郭秀明式的“播撒阳光的人”的最好告慰。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力作,《郭秀明》的成功之处首先在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矛盾冲突进行了准确把握与深刻挖掘:在尖锐的碰撞中,表现了郭秀明的崇高精神境界;在揭露、批判党内吃请受贿、走后门、假公济私、…  相似文献   

5.
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部电视片翔实而生动地反映了邓小平同志70多年的革命生涯和丰功伟绩,反映了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最突出的,是邓小平同志以政治家的胆识和气魄,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伟大的历史性转变,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记录。应读者的要求,本刊从本期起,全文连载这部纪录片的解说词。连载期间,原副刊栏目“枫叶”停办。  相似文献   

6.
第四集 十七年间 (字幕:1949年6月摄于上海) 1949年6月,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和新中国的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家搬到了上海,两家人合住在一栋小楼里。 从1931年夏天邓小平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到这时已经整整18年了。 18年的经历太多了。 半生戎马,他很少与家人团聚。  相似文献   

7.
第二集 苏区风云 (字幕:1986年1月27日 桂林) 邓楠:爸,你什么时候第一次见到胡子叔叔(王震)的?在中央苏区? 邓:记不得了。 王震:全苏大会(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时候。 邓:噢,全苏大会,知道了。 (广西的兵能打仗)  相似文献   

8.
70年前,在北伐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刀光剑影里,杀出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雄壮之师。它就是叶挺独立团。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气吞山河的英雄赞歌,以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斗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以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锻铸了彪炳千秋的铁军雄风。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的泥潭,无数生灵涂炭!为铲除军阀,统一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生前有过四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达官显宦的府第。这是曾经显赫一时的“青海王”马步芳的私人官邸。这也是青海乃至西北地区很有代表性的民居珍品。  相似文献   

10.
放眼世界──大型电视专题片《毛泽东》解说词之一陈晋编者按: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大型电视专题片《毛泽东》。该片从不同的角度,以众多的手法,既记述了毛泽东壮丽辉煌的一生,又揭示了这位历史巨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尤其是该片的解说...  相似文献   

11.
正努尔江,哈萨克族,初中毕业于四师七十六团二中哈萨克语学校,1976年参加工作,1981年与十二连哈萨克族青年女职工古丽森喜结良缘,生养一对儿女,分别在国外和国内上大学,妻子于2012年光荣退休。在十二连37年的牧工生产生活中,努尔江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事迹成为十二连职工群众当中言传的佳话。努尔江1981年结婚时,家中就承包了国有畜100只羊,私养大畜5头  相似文献   

12.
独领风骚──大型电视专题片《毛泽东》解说词之二陈晋一位西方人说: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题记1992年5月,为纪念毛泽东一百周年诞辰,用一百块花岗岩精心雕刻的我国最大的毛泽东诗词碑林在韶山动工兴建。工程指挥:整个碑林区占地25亩。一共有五个时期...  相似文献   

13.
第五集 十年危艰 (字幕:中南海 含秀轩) 中南海里有一所叫含秀轩的住宅,是邓小平的旧居。五六十年代,他在这里日理万机,为党和国家操劳了十多年。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忽然有一天,这里竟变成了党中央总书记被监管的地方,而且,这一“管”就是三年。  相似文献   

14.
1989年11月9日,新闻媒介向全国播发了一条重要新闻。 现在播送邓小平同志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中央政治局: 我向中央请求辞去现在担任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 1980年我就提出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近年来……(播音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5.
历史转折 (字幕:北京 宽街) 从江西回来以后,邓小平一家再也没有搬回中南海。 1976年,就在这所临街的院子里,邓小平迎来了他的第六个本命年。这一年,是中国的龙年。 (邓小平) 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周恩来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为失掉了我们的总理而感到深切的悲痛。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一提起少数民族居住地,我们就会想到西藏的藏族、新疆的维吾尔族、内蒙古的蒙古族,而同样,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青海,我们往往回答不出.一个主要少数民族的名字,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7.
这是每年秋季一个特定的日子,我们都会在青海湖看到的景象,僧人们扔进湖里的这些东西.里面包裹着当地的人民积攒的金银财宝、五谷杂粮以及其它财物。而且僧人们,为他们扔下去的财物越多.他们就越自豪。青海绝非富庶之地.如此斗富好像不大可能,那么本就不富裕的人们,为什么如此抛撒财物呢?  相似文献   

18.
这是1974年的春天,在青海东湖海拔2450米的乐都县,一个叫柳湾的小村庄,村民们正像往常一样挖地修渠。一个村民一锄头挖下去,没有人会想到,竟然会挖出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第七集 古风神韵 这些堆砌在一起的是石头吗?如果是,那么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呢?这些石头上面刻的,又是什么呢?这么大的石堆.是人为的堆砌,还是浑然天成呢?它们又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20.
大型文化专题片《三江源》是一部以宏阔的视角、完整的形式和厚重的内容解释三江源的文化专题片。它展示给观众的是一轴色彩斑斓而又层次密致的人文长卷,不仅是一座活动着的历史民俗博物馆.更是一部大气磅礴的江河组歌.是一部审视人类自身行为和发展方向的启示录。该片在中央电视台和青海电视台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而其中文彩绚丽、雄健激昂的解说词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为满足广大读者的文化需求。同时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和关注三江源,了解和关注青海。本刊从这期起以每期一集的方式连续刊登《三江源〉解说词,以便干大家更深刻地感悟青海、感受地域文化的力量。也便于大家在欣赏之后收藏这一非常值得珍视的艺术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