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师的茶道     
《世纪行》2015,(11)
<正>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国人的骄傲。一杯好茶,清幽质朴中,有花的香气,诗的情愫。细细品味,感怀浮生得失,洞悉沧海桑田,心灵回归宁静,此为茶道之境。鲁迅先生生于茶乡绍兴,喝茶是他的爱好。他对品茶有自己独到见解,并且善于借喝茶来剖析社会和人生的弊病。他的文章和日记中记述了不少饮茶之事、喝茶之道。"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要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鲁迅先生在  相似文献   

2.
茶俗茶礼     
有一句俗语叫“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日常所需,既是所需,就成为文化。有茶艺、茶令,又有茗具、茗粥,如东坡诗“偶为老僧煮茗粥”,是茶和米一起煮。又多有煮茶、沏茶、斟茶、品茶、饮茶等名称。唐代诗僧皎然,有茶饮诗:“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将茶饮提到极高境界。用茶待客,向长辈敬茶,又是一种礼仪。南方有对长辈敬茶习俗,清晨倒一杯香茶,双手捧着,恭恭敬敬地献给长辈。如今香港、广东等地还盛行这种礼节。这礼节颇有人情意义,有助于尊敬老人的社会风…  相似文献   

3.
闵令文  辛平 《人民公安》2013,(21):27-27
“王爷爷,请喝…杯茶啊。请喝一杯茶,小分队的茶甜又香,甜又香啊,喝了小分队的茶啊。包您开心无忧愁啊……”10月29日,在江西省赣州市小南门干休所,当“公安文化慕层行”文艺小分队队员刈雅进、胡丽莹将一首改编自江西民歌的《请茶歌》献给98岁的老红军王承髓时,老人跟着节奏拍起巴掌,脸上瞬间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相似文献   

4.
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毛泽东同志与茶徐德瑞你还记得三湘大地那首甜美的民用吗:桑木扁担轻又轻,我挑担茶叶上北京。乡亲们送我十里坡,都说我是幸福人!桑木扁担轻又轻,千里送茶情意深。香茶献给毛主席听,萧湘儿女一片心!这首深为人们喜爱的湖南民歌《挑担茶叶...  相似文献   

5.
茶者,雅称“茗”,自神农尝百草,遂有茶。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人以茶为饮,演绎出许多故事。有人说: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情溶工夫茶     
林长华 《两岸关系》2005,(12):58-59
我们闽南人是在工夫茶中泡大的,闽南与台湾一峡相连,共风同俗。台湾同胞看到闽南人喝茶的礼节和习俗,有一种亲近感,一下子拉近了距离我小时候,看着大人们津津有味地品啜酱油般的工夫茶,不禁感到好奇。我曾备足喝中药汤的勇气,皱着眉喝下去。初喝似嫌其苦,但苦过之后便充满着回味无穷的甘香,习惯后喝其它茶就不够滋味了。我们闽南人把工夫茶看成比大米还重要,把它与人生所有的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举凡寻根谒祖、婚丧喜庆、敬老尊贤、交朋结友、和解是非等等无处不是以茶当先。所以,闽南人把茶冠于米之首,平时习称茶叶为"茶米",如果有谁说"茶叶"反而会让人感到别扭。在故乡闽南,几乎家家户户都置备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泡。一泡工夫茶几多人情味。它体现出闽南人的热情、豪爽。  相似文献   

7.
农家二首     
张士龙 《云南人大》2006,(12):47-47
自明初以来,茶从煎煮改为沸水冲泡,品茶已慢慢地成为一种仪式,一种日常生活中的精神享受。茶也从日用品转变成休闲品。如今,劳作之余,亲朋往来,谁不喜欢泡上一壶,边叙边品,喝上三、两杯呢?  相似文献   

8.
欧阳林夕 《创造》2006,(11):I0001-I0008
在昆明金实小区茶叶市场,中古茶堂的门脸上风上水。其古色淳朴的门额上隐有一匾,上书“品味人生”,墨迹笔触厚重扎实,亦不失醇柔之感,观之必觉茶堂的文化茗香。当然,要看见这笔字迹,需要走进茶堂,悠悠然品得简崇军奉上的老茶,细细听得其人之茶缘。  相似文献   

9.
人们通常认为俄国人嗜酒如命,其实,说俄国人嗜茶如命倒是更贴切,因为前者虽典型但非人人如此,而饮茶却是每个俄罗斯人每日不可缺少的一项生活内容。今天,大部分俄罗斯人都不否认,茶这个外来饮品已成为俄罗斯的国饮。在俄罗斯,人们不能一日无茶,不仅一日三餐有茶,还要喝上午茶和下午茶。作为最普及的大众热饮,无论在家还是做客,无论在食品店还是咖啡馆,无论在影剧院的小吃部还是卖热狗的街头小摊上,只要有卖食品的地方,都能喝到茗香四溢的热茶。要说俄国人饮茶,至今才有250多年的历史。1638年,俄国大臣瓦西里&#183;斯塔尔科夫给蒙古汗进贡,后者也  相似文献   

10.
《上海支部生活》2011,(12):31-31
“好香用以熏德,好纸用以垂世,好笔用以生花,好墨用以焕彩,好茶用以涤烦,好酒用以消忧。”笔墨纸砚、清茶浊酒里,都有慰藉人心的力量。人不同于鸟兽的地方,在于有情,人必须过一种有精神的生活。在物质生活远远不如今天的古代,我们就有过最美的诗句,最美的建筑,最坦荡开阔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茶思     
高延萍 《中国保安》2012,(15):75-75
我爱喝茶,喝了大半辈子茶,终于从茶水中有所思,有所悟。 我偏爱喝绿茶,特别是清明前后采摘下的绿茶。当那茶叶在透明的杯中冲泡后,你看那嫩芽一片片舒展开来,呈现出了一片绿色,仿佛在小小的茶杯中浓缩进了春的色彩,你眠一口茶,仿佛感受到春的清新,大自然的气息。进而你会联想到一幅春天的画面,在布谷鸟的歌唱之中,一群采茶姑娘在云雾缭绕的青山之间,像穿梭在林中的燕子,用纤纤柔手采摘那片片春芽。此时,你喝茶就更有兴趣了,仿佛是在喝春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人生如茶     
吴方林 《今日广西》2007,(15):79-79
我喜欢喝茶。 儿时对茶的记忆就是父亲喝的浓浓的苦涩的茶和每逢冬季吃过油腻的东西之后,母亲冲泡的香甜可口的奶茶。我特喜欢喝奶茶,特别是红茶那浓浓的茶香,伴着奶香,那种滋味至今还留在记忆中。  相似文献   

13.
高山 《民主与法制》2014,(24):47-49
披上马甲 校工冒充领导骗家长 2003年,王斌大学毕业后进入海口教育系统,在海口多个学校工作过。2011年分流到海口海港学校,从事学校后勤工作。 王斌的业余爱好是喝老爸茶,与茶友聊天打发时间。在谈天说地过程中,他也很会把握机遇,经常帮人跑龙套赚钱。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近年来,他在看到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一所好学校四处奔波、因择校而上当受骗失财的报道后,觉得这也是一条非常好的生财之道,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自己在学校,身份没人怀疑,何不利用这一便利条件发点上学财呢。主意打定,他平时在与人交往中,刻意把自己打扮成海港学校的领导,言谈举止间处处流露自己是“说了算数”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漫画与幽默     
特制炸药 一名歹徒手拿一包“炸药”劫持了飞机,飞机油料耗尽,必须紧急降落。机长对劫机犯说:“赶快把炸药扔出飞机,在迫降中会有剧烈震动,飞机会爆炸的。” 劫机犯喝道:“少废话,我还没听说过沙丁鱼罐头会爆炸。” 该吃安眠药了 护士:“醒醒!醒醒!” 病人:“什么事呀?” 护士:“是你该吃安眠药的时候了。” 胖子求医 一位胖子找医生寻求减肥的妙药。 “你应该多喝浓茶。”医生说。 “我几乎每分钟都在喝!” “您应该多运动,少睡觉。”医生又说。 “每天我只睡三四个小时!” “那么,每天你只吃一片面包,我肯定你马上会瘦…  相似文献   

15.
吴亚明 《台声》2011,(7):33-34
台湾许多地方出产好茶,最负盛名的要数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乌龙”。冻顶乌龙香飘两岸及海外,还曾入选“北京奥运五环茶”。为了一探冻顶乌龙的玄妙,日前在冻顶茶第七代传人林桓渝先生的引领之下,记者专门到冻顶问茶。  相似文献   

16.
正"打油茶"是广西北部地区三江、龙胜和恭城瑶族一种特别的饮茶习俗。"打油茶"就是煮油茶、喝油茶的意思,以茶汁和杂粮食品配制成咸、辛、苦、甘、香五味俱全的"油茶"汤。目前,"油茶"茶馆遍布广西的各个城市,喝油茶已经成为广西人的一种传统文化,恭城油茶成了一种广西特产。桂北少数民族"打油茶"的生态文化现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西北部少数民族"打油茶"的习俗,是人们长期依托于  相似文献   

17.
《今日广西》2008,(15):F0004-F0004
桂平西山茶又名棋盘石西山茶、棋盘仙茗,产于广西桂平市的西山。西山集名山、名泉、名寺、名茶于一地,景色迷人。在广西的名茶中,桂平西山茶品质突出。  相似文献   

18.
香港回归话“香港”名称探源“香港”一名的由来说法颇多,主要有两种:一说有人认为是到香港就在这里登陆。村里有一条泉水注人大海,成为一个小小的港口,水手们发现这泉水甘甜可口,便称之为“香江”,而它的港口就成为“香港”了。二说香港所名称由“盗香”而来。因香...  相似文献   

19.
《今日广西》2008,(17):F0003-F0003
桂平西山茶又名棋盘石西山茶、棋盘仙茗,产于广西桂平市的西山。西山集名山、名泉、名寺、名茶于一地。景色迷人。在广西的名茶中,桂平西山茶品质突出。  相似文献   

20.
<正>茶境从唐的华丽奔放,到宋、元的沉静内敛,再到明代的精致隽永,掩映之间默默述说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脉络茶古体字为荼。《尔雅·释木》:“槚,苦荼。”槚即楸树,茶树古名。荼系苦菜,味微苦。晋朝郭璞《尔雅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西汉蜀人王褒《僮约》中有“牵犬贩鹅,武阳买茶”“脍鱼炮鳖,烹茶尽具”的句子,最早记载古人买茶、煮茶之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