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要照错了“镜子”邱剑云刘梦得写过一首《昏镜词》。其“引言入云;一个增长制镜的at匠出售10面铜镜,唯有一面平整光洁,其余9面皆膝跪昏暗。有人指责他做L粗糙,他却笑着说:“明镜皎洁无比,在它面前半点缀疵也无法隐藏。这只有自身很美的人才会选用,而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镜子.是日常生活端貌正冠的工具,它能弥补眼睛的生理局限,直接、客观地展现自己;镜子,也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帮助我们律己修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照镜子以自省”,这样的典故不胜枚举。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他曾把魏征批评他的一篇奏章写在屏风上,当做“镜子”,随时对照,而魏征又何尝不是太宗的一面“宝镜”呢,正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明太祖朱元璋“守井之道”也是一种“秉镜”以自律的智慧,他也常教育大臣老实为官。守好“一口井”,方能天天汲取,用之不竭;开国领袖毛泽东一辈子简朴,无论对待革命事业或是私人生活,简朴精神就是“明镜”,照亮革命道路,带来新中国的第一缕曙光,带领中华儿女走上康庄大道……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肯于用“明镜”照自己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董伟 《今日广西》2008,(11):67-67
房价月月飘红,老百姓自然怨言不轻。对此,有学者、官员抛出了新说法:为什么要买呢?可以租嘛!有的说,中国高房价的最主要症结是老百姓的观念“非常错误”,“每个人都想买房”。此后不久,建设部一位负责人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出.对于普通的市民。通过租赁房屋来解决暂时的住房问题,应该是一个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尚友     
申徒嘉是一个断了腿的人,他和郑国的子产一起从师伯昏无人。一天子产对申徒嘉说:“若是我先出去,你就留下;若是你先出去,我也留下。”第二天,他们又合堂同席而坐,一起问学。当子产要出去时,他又重复昨天讲过的话,还轻蔑地责问:“你见了我这样的执政大臣还不回避,难道是想与我平起平坐吗?”申徒嘉不卑不亢地回答:“在先生这里,怎么还有这种执政呢?你来到这里进德修业,竟说出这样的话来,不是有点过分吗?”子产有恃无恐地说:“你现在既成这种样子了,确还想和尧争善,思量一下你的操行,该可以自省过失了吧?”申徒嘉从容地…  相似文献   

5.
切莫重用“没有缺点”的干部段义海“讳疾忌医”作为对缺乏自我批评精神者的批评,已经是讲了又讲的一句老话。但现如今,有的人对自己的缺点、错误,已不是什么“忌医”,而是根本不承认有“疾”,自然也就根本用不着“医治”了。真的无疾?当然不是,只是“讳疾”已讳到...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不要加强以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刘社会主义道德(以下简称道德)建设呢?回答应该是完全肯定的:经济体制要转换,道德旗帜不能丢;市场经济的上空不能没有道德的旗帜!然而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当前在这个问题上有些人还存有不少模糊认识:有的认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只要抓好法制建设就行了,不需抓道德建设”;有的认为“搞市场经济必然开展竞争,而竞争就不能讲道德”;也有的认为“市场经济就得讲赚钱,而赚钱怎么能讲道德?道德良心…  相似文献   

7.
镜心,是一种小画的名称。中国书画装裱有在画心四周镶加边框而不上轴的样式,也就是像将裱件装在镜框内的品式,叫镜心。“水竹邨人”呢?就是徐世昌。  相似文献   

8.
<正> 路灯,都市不倦的夜眼,它变幽昏为透亮,化黑暗为光明,对人的贡献可谓大矣。可这一基本职责在有的人眼中却变成了不可容忍的“缺点”。一种是个别“有情人”,正当花前月下,情意绵绵之际,路灯那恼人的光破坏了苦心营就的“恋爱气氛”,为追求幽昏静谧的“朦胧美”,他们举起了砖块石子。倘不是新民晚报披露过这种情形,谁也不敢相信情男情女们连一盏路灯都宽容不下。另一种是趁黑打劫的剪径贼,他  相似文献   

9.
人物     
《中国残疾人》2014,(8):12-12
关于残疾人的人物报道,很多年前我曾向一位老领导发过牢骚:“为什么都是写成一个模样出来见人呢?”他听了哈哈大笑。说:“‘见人’这个词用得好。”  相似文献   

10.
一位作家说得好:“人,活一辈子不容易,忧伤是活,开心也是活,既然都是活,为什么不开开心心地生活呢?”是啊。生命再长,也不过百年,为什么要让自己幽怨一生。而辜负这大好年华?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22日,河北邯郸晚报刊登了一则贫困夫妻的动人故事,主人公是邯郸市丛台区永和里社区卖冰糖葫芦的夏广超。23日,永和里社区的居民们被一个热闹的景观震动了:这天下午1点多,人们竟不约而同地来到社区老住户夏广超的摊点买“夏记冰糖葫芦”。这么多人“一窝蜂“光顾,老夏和他坐在轮椅里的妻子忙得不亦乐乎也供应不上争购的人群。1元、10元、100元……有的买上一串.而有的还没买上就慷慨地丢下钱,拥挤的场面让在附近执勤的交警不得不过来维持秩序。居委会的干部来了,区委宣传部的领导来了,人们还看见扛着摄像机的电视台记者也来了。难怪还没看到报纸报道的社区居民疑惑不解:老夏的糖葫芦是”灵丹妙药”吗?什么原因让贫穷的夏广超“发财”到这个地步……  相似文献   

12.
事由心生     
下雨了,大家都在往前跑,唯有一个人不急不慢,在雨中踱步。有人问:“干吗不跑?”回答是:“急什么,前面也下着雨呢!”这不是淡定。有个选秀冠军说:“只要我喜欢的人喜欢我就好,不要所有人都喜欢。”这却是淡定。  相似文献   

13.
(Situation:Johnconsultshisfriend,XiaoLi,onaproblemhehasencountered.)约翰:有一件小事我不太明白。小李:什么事啊?约翰:我今天去李老师办公室,很不巧,他不在。我问另一个人,“请问,老李呢?”那人奇怪地看了我一眼。难道我说错了吗?小李:你确实说得不合适。对自己的老师不能称呼“老…”约翰:有的书上说,称呼“老…”是表示尊敬、亲近,我为什么不能这样称呼呢?小李:书上的说法不全面。能不能称呼“老…”,要看双方的身分、地位。学生对老师,孩子对父母,都不能这样称呼。约翰:嗅,原来是这样。汉语的称呼比英语复杂…  相似文献   

14.
《就业与保障》2011,(11):7-7
小保:会计陈强和女友明子相恋多年,两人每个周末都要约会见面。可最近,明子发现陈强每个周末都被公司安排去培训。明子追问陈强,“单位培训为什么要利用双休日培训呢?双休日是法定休息日,你完全可以拒绝不去?”陈强说:“是啊,我也不想去啊,但培训是公司统一组织的,就像加班一样不能不参加。明子更激动了:“如果是加班,那加班费在哪里呢?”请问:公司安排员工双休日参加培训算不算加班呢?  相似文献   

15.
每天早上踏着晨露而来,傍晚休着晚霞而归;上课时听讲,课后完成作业。每个学生都这么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到底为了什么而读书呢?这个问题有些同学可能想都没想过。问他们,有人回答:“在这个年纪,大家都上学校念书,我也就去念书呗。不读书,干什么呢?”可悲呀,整天忙忙碌碌,却又不知道忙忙碌碌到底为了什么。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十七八岁的我们已经开始更多地思考人生。很多人读书只是为了能考上大学,将来谋个好工作。记得有一次,有一位老师问我们:“假如以后取消高考制度,你们还会不会来上学,…  相似文献   

16.
2000年6月.一家电视台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进行专访。当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幺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问:“没有必然么,在这里面?”丁肇中依然回答:“不知道。”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能让自己在今天作出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的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不知道的.我绝对不能说知道。”  相似文献   

17.
慎言“误区”朱其高近年来,“误区”一词使用较滥,一些探究“误区”的文章也并非都是正确之言。所以,应当慎言误区。比如,有的文章在探讨加强农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认为,现在在用人上存在一些误区,不敢起用有这样那样缺点的人,建议要大胆起用一些“两头冒尖”的人...  相似文献   

18.
契诃夫“狗叫论”续话雁寒早已作古了的俄国大作家契诃夫先生,留下了一句名言:“世界上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应该因为有大狗的存在而慌乱不安,所有的狗都要叫,小狗也要大声叫——就按照上帝给的嗓门叫好了!”中国人愿不愿接受这位洋名人的“狗叫论”(姑妄称之)?...  相似文献   

19.
一只小鸟问它的父亲:“人类优于我们吗?他们比我们生活得更幸福吗?”大鸟说:“他们也许优于我们,却远不如我们幸福。”“为什么呢?”小鸟疑惑不解。“因为许多人心中都长着一根毒刺,这根刺无时不在刺痛他们,折磨他们,这根刺的名字叫贪婪。”这是一则埃及寓言,内容不长,却发人深思。贪婪,古人云:“爱财曰贪,爱吃曰婪。”合起来讲,就是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之意。贪婪是一根毒刺,心里长了这根毒刺的人,贪心永远不会满足,内心永远痛苦,即使他拥有金山银海,即使把整个世界都给他,也不能使他幸福。明代朱载育曾用一首散曲《十…  相似文献   

20.
《劳动保障世界》2006,(6):62-62
步入老年,有的老人开始哀怨,觉得自己不幸福,而有的老人却能够保持舒畅的心情,安享晚年。实际上,老年朋友们是否觉得幸福取决于自身能否“老有所乐”。“老有所乐”与“老有所为”二者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老有所为”更有助于“老有所乐”。那么,无为是否就无乐呢?有的老人说:“我身体有病,子女不听话,日子不顺心,烦恼特别多,哪里还有乐呢?”其实,乐要自己寻。寻乐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在生活中自寻其乐并由此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