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推动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以低保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将在"十三五"脱贫攻坚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使命。在精准扶贫视角下探讨社会救助的改革发展问题,迫切需要研究如何与扶贫新战略的要求"合拍",打造社会救助"升级版"。从这一目标出发,未来  相似文献   

2.
《世纪行》2016,(7)
正消除贫困,是人类千年发展目标,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的基石,必须最广泛地汇聚智慧和力量,共同为之努力奋斗。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开展"救济扶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到"扶贫开发"、帮助贫困人口提高生产发展能力;从实施"扶贫攻坚"的国家行动计划,到确立"脱贫攻坚"的国家战略目标:确保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大绩效。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并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的工作要求。其中,"精准扶贫"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社会救助是"五个一批"中最后一项兜底性的措施。要实现精准脱贫,必  相似文献   

4.
昭通是云南省扶贫攻坚的重点地区,贫困人口占全省总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有30余万已基本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就地脱贫无望,需要采取移民扶贫才能解决温饱问题。回顾昭通地区的扶贫工作,我们深感加速实施异地开发扶贫势在必行。首先,实施异地开发扶贫,让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尽快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需要。其次,实施异地扶贫,是基本失去生存条件的贫困地区广大群众追求和向往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在历史上,为了逃避战乱,躲避瘟疫,寻求富裕生活,有的不得不躲进高山峡谷。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虽…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任务近在咫尺。入之愈深,其进愈艰。到2020年现有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的完成,远不意味着农村贫困问题的终结。届时,农村贫困将会进入一个以少量的绝对贫困和部分相对贫困并存为特点的新阶段。当前,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救助机制,借鉴国际经验,创新贫困家庭认定办法,对于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可持续脱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经球 《桂海论丛》2007,23(2):42-4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村扶贫工作经历了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扶贫开发、“八七”扶贫攻坚和新“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实施等四个阶段,虽然扶贫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当前农村反贫困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扶贫效益递减、农村中贫困人口的收入差距拉大以及贫困人口脱贫后返贫。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实施“以人为本”的可持续脱贫战略。可持续脱贫战略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动态性和整体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农村扶贫工作已开展十几年了,现又提及扶贫对象问题,似乎不可思议。但从各地扶贫工作情况看,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准确地选定扶贫对象,才能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赋予我们民政部门的任务。(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指出:“民政部门要加强救灾救济工作,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系统,为贫困人口中的优抚、救济对象创造基本生活条件。”就是说,民政部门的工作对象,不是贫困地区的全部人口,也不是一般贫困人口,而是贫困人口中的优抚、救济对象。”。农村扶贫工作是农村救济工作的延伸和发展,扶贫对象自然应该是救济对象,…  相似文献   

8.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渝府办发[2016]239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5部委《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国卫财务发[2016]26号)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切实解决我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下简称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现就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出以下意见。一、主要目标到2017年,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档案建档全覆盖,贫困区县(自治县)医疗服务网络更加完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和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因病致贫、因病返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针对残疾人贫困户占全镇贫困人口比例大,扶贫资金投入大,脱贫敛富难度大的问题,采取政府牵头、民政救济、财政补助、群众资助、民政同残联共同实施的办法把残疾人特困户立为扶贫攻坚的重点,通过3年的定点有效扶持,22户残疾人喜迁新居,14户脱贫、6户成为富裕户、2户达到小康家庭标准。  相似文献   

10.
如何做好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的救助工作?近几年来,青海省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初步探索搭建完成了以受灾灾民救助为基础,以“五保户”供养、农村牧区特困家庭救助为重点、以特困群众医疗救助为补充的青海省农村牧区贫困人口救助工作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保障了青海省农牧区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打开了我省新时期农村救灾救济工作的新局面。完善“四个体系”,落实“三项任务”,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青海省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省份,农牧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5%。目前全省有贫困人口145万,…  相似文献   

11.
<正>在全国第6个扶贫日到来之际,2019年扶贫日系列论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兜住脱贫攻坚底线"为主题,总结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经验和规律,分析面临的形势,探寻推进兜底保障工作的思路和对策。论坛指出,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将186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做了周密部署,党的十九大更是提出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真贫、真脱贫"。这充分表明,我国扶贫战略和实践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思想引领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也走进了新时代,"精准救助"成为政策绩效目标和公众  相似文献   

13.
正山东青岛城阳区:构建心理救助服务体系青岛市城阳区树立"多维救助"理念,统筹各类资源,基本形成了阳光心理救助服务"1235"体系。一是成立"1"个社会救助心理关爱基地。组织区、街道、社区及社会组织力量,动员单位、家庭和个人积极参与,为困难群众搭建心理沟通和对话平台,开展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正社会救助作为现代社会保障的重要基石,是国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底线公平的制度安排,也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道防线。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工作,必须把社会救助兜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当前,扶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脱贫攻坚越到后期,脱贫比较困难的人口剩下的主要就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对于这些特殊人群,只有采取农  相似文献   

15.
伴随精准扶贫阶段性任务的达成和扶贫开发工作步入常态化,我国2020年后的扶贫开发工作将面临四个重大的转型:首先,脱贫攻坚的治理形式将转向长效机制的建设。其次,绝对贫困的治理目标将过渡为相对贫困。再次,精准扶贫的治理经验将融入民生保障体系。最后,以农村贫困为主的治理对象将逐步调整为城乡贫困统筹治理。对此,应在相对贫困线设置、严防社会救助救济化风险、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推进"一体两翼"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国民教育、巩固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成效和扩展社会福利服务等八个方面作出积极努力,以巩固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成效。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中共中央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和推进,各地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任务中均列出了"健康扶贫工程"计划,开展了因病致贫、返贫等调查工作,出台了健康扶贫实施方案。然而,由于一些地区健康扶贫工作底子不清、医疗救助制度兜底能力不强等原因,难以形成政策合力。为此,建议:一、完善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为民生"托底"。一方面紧紧围绕农村贫困人口完善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形成政策合力。(1)提高贫困农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保障水平和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减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还存在7000多万贫困人口,要在2020年前实现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的目标,形势依然严峻。为此,必须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加快制定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摘帽"标准,建立脱贫攻坚督查制度,加强金融扶贫制度安排,促进社会合力扶贫,以确保"两个确保"的目标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上级精准扶贫工作有关部署,河南省上蔡县民政局按照"瞄准特困对象、实行兜底保障、开展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以落实救助政策为抓手,以提高困难群众救助精准度为重点,多策并举,强力助推精准脱贫工作深入开展。一、基本情况。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382户79753人,其中需要低保政策兜底3253户9207人;2016年,全县要实现脱贫5872  相似文献   

19.
正为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攻坚战,2020年2月20日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方案》。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方案民发[2020]18号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道防线,事关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能否如期脱贫。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为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决定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  相似文献   

20.
<正>河南省民政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脱贫攻坚作为践行"四个意识",落实"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任务,认真履行脱贫攻坚专项责任,推动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精准衔接,全面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政策、临时救助政策,完善兜底脱贫政策体系,为困难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