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014年以来,榆树市民政局多措并举推进民政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取得了明显效果。一、强化组织保障,打牢民政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基础。一是健全组织体系。民政局成立了民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把民政信访工作网络向村屯延伸,建立起上下联动的民政信访工作网络。二是明确工作职责。民政局信访科负责全市民政系统信访工作;乡(镇)街民政办公室负责协调处理本乡(镇)街信访问题;村(社区)民政信访协调员负责协助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荣成市全市68万人口,有各类民政对象12万多人,约占总人口的16%。几年来,市民政局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民政信访工作,着力建设基层民政信访工作网络,取得了一定成效。连续十年,全市没有民政对象到省进京集体上访,信访总量每年下降10%-20%,民政局多次被评为省、市信访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3.
宁夏民政厅积极做好民政信访工作,多次召开厅长办公会议,研究部署信访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全面加强。 一、民政厅成立信访接待室。设置专门机构,抽调得力干部,专门从事信访接待工作。此外,还在救灾、优抚等4个主要处室确定了4名兼职信访干部。这样,从组织上保证了民政信访工作的顺利运转。  相似文献   

4.
陈伟极 《中国民政》2009,(12):53-53
为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工作程序、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切实维护民政对象合法权益和帮助来访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浙江省仙居县民政局推出民政信访工作“五法”:  相似文献   

5.
为紧密结合上级公安机关统一部署的信访“抓源头、打基础、强机制、促规范”活动,破解制约公安信访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福州市公安局组织了专项调研活动,认真倾听福州地区基层公安队伍的心声。大家一致认为,要做好公安信访工作,就应加强公安信访源头治理、完善公安信访工作机制、加强公安信访部门队伍建设、依法规范上访行为。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民政局建立民政信访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民政信访的职能作用,积极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信访领导责任制.局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听取信访情况通报,研究分析信访工作.实施信访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和完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其他成员各负其责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至少一次研究信访工作,分析信访形势.同时建立和完善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每月10日局领导接待来访群众.  相似文献   

7.
<正>灾情信息管理工作是做好救灾工作最基础性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关系到受灾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民政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不断提升灾情信息管理水平,取得了一些成效。为进一步做好基层灾情信息管理工作,现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合理核定人员编制。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领导和相关部门支持,重视民政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基层民政机构、编制建设的薄弱环节,核定人员编制,合理配置干部,稳定基层民政干部队伍,缓解基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政》2008,(11):48-48
四川省巴中市民政局孙启洋认为.民政部门面对的是社会最基层最困难最特殊的群众.他们的基本权益能否得到保护.他们的利益诉求能否得到落实,他们的困难能否得到及时解决.直接取决于基层民政干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当一名合格的基层民政干部.就要做好“八种人”:一是做政策法规的明白人。基层民政干部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强化学习意识,结合部门工作职责,加强民政业务理论、法律法规的学习,既要严格按政策办事.  相似文献   

9.
在今年年中分析会上,李学举部长在谈到加强基层民政队伍建设时强调指出,“解决‘人’的问题,要从增量和提质两方面考虑。”也就是说,加强基层民政队伍建设,既要从增加机构编制方面努力,也要从提高队伍素质方面着手。在当前乡镇政府普遍面临机构精简、扩编增员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提高基层民政队伍的素质,增强基层民政干部的工作能力,对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当前,民政信访工作面临着任务重、难度大、机构人员与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等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民政信访工作,我们认为,加强信访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政》2011,(10):40-40
1999年12月23日,民政部颁布的《民政信访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加强各级民政部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指导、规范民政信访工作,切实保护民政信访对象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民政信访工作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办法》制定时间较早,已经远远滞后于当前信访工作形势的需要;信访总量呈大幅上升趋势,信访任务和压力与日俱增;信访群体范围不断扩大,特殊民政服务对象的诉求日益增多,群众法律意识增强,对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2005年新的《信访条例》出台后,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又下发了系列文件和制度规定,《办法》需要及时作出相应修订。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政》2013,(9):48-48
湖北省宜城市民政局局长胡长君认为:民政干部做好业务工作要讲“四气”:一是加强学习添灵气。民政各项政策不断细化完善,民政干部的责任随着任务的变化越来越繁重,民政工作对每名民政干部的能力和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和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东平县民政局学习江泽民主席关于领导干部要讲政治的重要讲话,狠抓局机关民政形象建设,大力提高民政干部队伍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东平县民政局抓民政形象建设,突出了四个方面的要点:加大政治思想教育力度,提高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局机关成为高效廉洁、雷厉风行、快速运转的办事机构,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展示于民,作为民政形象建设的基点;制定了优秀民政干部10条标准,辅以激励措施,鼓励竞争,奖优罚劣,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工作创一流,处处争上游的热潮,以良好的勤政姿态告…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个山区贫困县,地广人稀、山多、贫困人口多的特点,决定了乡镇民政办的工作在全县工作中的分量。几年来,为缓解基层民政干部超负荷工作的矛盾,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民政局狠抓乡镇民政办建设,取得了好成绩。其主要做法是:一、建立健全乡镇民政组织。面对各乡镇民政办底子薄、基础差的客观现实,近两年来,公民政局着力抓了硬件建设。一是为了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县民政局在经济条件较差的情况下,采取各乡镇挤、调、腾、并等办法,千方百计为37个民政办全部解决了办公用房,改变了过去无固定办…  相似文献   

15.
刘梅 《中国民政》2013,(5):59-60
江苏省溧阳市四项措施加强基层民政机构建设。一是抓好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各镇民政基层设施建设,先后投资对部分镇民政办进行维修和改造,改善办公条件。各镇民政办建立高标准的民政工作宣传专栏,及时公布民政政策和公示社会救助对象情况,提高民政工作透明度。二是加强基层民政队伍建设。切实增强基层民政力量,健全镇级民政机构设置,配齐配强工作队伍,配置镇级民政公益服务岗位。三是加强敬老院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政》2006,(1):47-47
湖北省竹溪县民政局冯诗贵 罗传仁认为,为 适应新形势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的新要求,基层民政干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 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一是牢记分忧解愁的为民宗 旨,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始终关注民生。基层民 政干部要不断提高执行民政政策法规的能力,把 “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要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政策,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民政局在全市率先倡导推行信访预案"1 3"制度,将民政信访工作由过去事后化解向事前预防、事中化解,事后安置三个层次转变,使信访工作从被动转为主动,运行一年多来,民政信访量成倍下降,信访满意率稳定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三举措加强民政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民政干部能力建设。抓好民政干部政治理论、民政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二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增强民政干部服务大局、服务基层群众的意识,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民政系统窗口单位“创先争优”活动,为群众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优质服务,树立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9.
观点集萃     
南京市江宁区民政局局长周久根江宁区救助站站长张敬良认为,打造强势民政的基础在于加强基层(区县、乡镇)民政队伍建设。因此,基层民政干部应做好“三个到位”。第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协调到位。一是协调管理好内部工作人员的关系,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协调处理,以诚相待、取得沟通、争取理解与支持,充分发挥每个人员的最大潜能。二是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求大同存小异,识大体,顾大局,形成合力搞好工作。三是搞好上下级之间的协调,对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应主动去贯彻落  相似文献   

20.
引入临床心理学技术是公安信访矛盾化解机制的一个创新,由于公安信访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保密性,其所需的专业技术和人才既要内部解决,同时又要广开才路,整合全社会的资源。信访矛盾化解机制之专业队伍建设的创新思路是:三管齐下,组建支持公安信访工作的临床心理学专业人才队伍;加强信访干部的在职培训和在岗训练工作;面向全警普及临床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广开才路,建立社会援助公安信访工作的临床心理学专业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