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的本科高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等方面存在过多、过细、过窄的问题。近年来,俄罗斯本科高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需要、时代特点与国际发展趋势设置专业,突出了新兴的、跨学科的、科技方面的、生活服务方面的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我国高校应借鉴俄罗斯经验,在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建立起一种良性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国际商务活动日益增多,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为国际商务人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我国高校的英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高层次的英语人才是时代所需,本文主要探讨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我国高校如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商务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进入了新的发展和跨越时期,外语人才首当其冲。在东盟语境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要进行全新的改革,课程设置需进行调整,这必然影响到人文素质课程的设置和学习,从而影响到学生基本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因此,必须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对我国人才培养方向、结构甚至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面向自由贸易区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成为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自由贸易区发展繁荣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建成对我国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其后探讨面向东盟的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苏联对核武器的作用、核战争是否是政治的继续等问题的认识,经历了辩证发展的过程。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了苏联核政策的制定。苏联的核政策与美国的核政策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表现出几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苏联最初坚持美国应率先进行核裁军。美国的核垄断被打破后,苏联在努力发展核武器的同时,开始与美国合作致力于限制他国发展核武器;随着对美核均势的形成,在限制他国发展核武器的同时,苏联开始实施与美国进行相互限制的核政策;冷战末期,由于自身实力的衰落,苏联努力争取与美国共同削减核武器。苏联核政策的主要结果,是使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随着苏联核政策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历史表明,反对霸权主义,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这一新安全观为指导处理与他国关系,才是各国防核扩散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6.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主题,其中的重点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为他们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国高校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这个问题上也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已刻不容缓,而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不断减少,人口负增长和人口外流导致该地区劳动力资源短缺.来自独联体和东北亚国家的移民成为远东地区重要的劳动力补充,但高技术人才数量不足.俄政府应采取措施发展经济、改善社会服务条件、鼓励生育、制定合理的移民政策,以保障国家安全利益与经济利益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21世纪高校科技俄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间的经济和科技往来服务。21世纪中俄科技交流迅速发展的新形势要求科技翻译人才的媒介支持。当前,国内高校俄语专业重点发展语言文学且忽视科技俄语人才培养的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技俄语翻译人才的缺失。高校科技俄语人才培养应注重社会的需求方向和产、学、研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葛兵 《东南亚纵横》2009,(12):71-7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既懂多国语言又熟悉专业知识的“双语”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加强双语教学,学习借鉴东南亚等国家的人才培养经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广西高校未来人才培养改革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西伯利亚发展创新型经济有人力资源优势,居民的教育水平较高,但教育体系特别是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培养的人才还不能满足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需要。西伯利亚联邦区正在积极解决该问题,各联邦主体也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改进人才培养体系,提高高等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1.
泛北部湾经济开发战略中,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广西地方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培养为区域经济服务的人才,需要在人才培养总量、人才培养类型、专业设置、实践能力、高层次优质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相应的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关系恶化并形成冷战.为反击美国的遏制政策和核威慑,苏联抓紧实施核计划,建设核工业.在建设核工业期间,苏联采取了独特的核工厂生产和生活管理模式,为核计划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为苏联在最短时间内打破美国的核垄断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3.
朝鲜“核牌”战略的缘起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不断打出“核牌”,引发两次核危机,成为当今世界备受关注的最棘手问题之一。解读朝鲜“核牌”战略背后的真实意图和战略目标,有助于正确把握朝核问题的症结所在及发展前景。一、朝核问题的由来朝鲜开发核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56年和1959年,朝鲜同苏联先后签署两个技术合作协定,在苏联帮助下,60年代上半叶在平壤以北80公里的宁边建成核研发基地。80年代初,美国怀疑朝鲜秘密研制核武并告知苏联,在苏联压力下,朝鲜于1985年12月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此后朝鲜开始自行研发核技术。1989年9月,美国卫星…  相似文献   

14.
1991年的苏联剧变使苏联共产党失去了政权,丧失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十月革命是列宁领导的、建立在坚实理论基础之上的伟大革命,其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二月革命之后,列宁根据俄国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调整策略,由和平夺取政权发展为武装夺取政权.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坚持原则,始终捍卫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同时根据革命实践提出了多党合作原则.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在政权问题上进行的一系列实践和探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相似文献   

15.
人才长期外流是印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顽疾,并且折射出了发展中国家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两难困境:努力构建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的知识体系,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才队伍,却无法为这些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制度和社会空间,从而导致了大批人才的外流。印度主要是由于历史文化因素、国际交往因素(英联邦成员国)和经济体制因素三个方面的动因,使其人才大批流向国外,尤其流向了与其知识体系相适应的西方发达国家,而精通英语则成了印度人才外流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16.
越南面临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持续增加、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大学高层次人才短缺的形势,相继采取了国家将人才培育置于首位国策、政府出台多样化组合政策引育人才、地方结合自身需求支持人才引育、重点大学积极做出示范等举措。在实践中出现了政策制订和执行的灵活性有待提高、高校之间政策资源配置均衡性不足、政策工具欠丰富等问题。本文建议通过做好人才政策的系统规划、丰富人才引进形式、改革不合理的人才管理体制等措施优化越南高校人才引育政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多重发展机遇,这对广西高校的英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的高要求。传统意义上的通用型英语人才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将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简称:ESP)引入英语专业教育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通过ESP教学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是广西高校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介于课堂教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的局限,本文提出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效应,创建中国—东盟国际化人才实习基地,探索高校与社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文章从国际化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出发,分析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的资源优势,提出了建设中国—东盟国际化人才实习基地的具体方案及可能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遏制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苏联自1933年起便通过“东方公约”、莫斯科谈判试图同英法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但未获成功。此后,为避免提前卷入战争,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又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二战期间,苏联通过与英美结盟,保障了自身战后在波兰、德国和远东的利益。苏联的外交政策目标明确,在二战的动乱年代,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20.
较为详细地论述戈尔巴乔夫时期苏美经济关系的论文在国内并不多见,特别是关于这个时期苏美贸易规模和美国对苏联援助的准确数额及其原因的文章则更少,本文试图比较详细地论述这些问题。本文说明,1985-1991年苏美之间的贸易规模和美国对苏援助的数额,相对于两国的经济总量和苏联的需要来说,都相当小,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对美苏贸易的限制,苏联在经济衰退时期硬通货短缺以及美国政府和国会不愿意给予苏联更多的经济援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