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月革命前,俄国各类社会团体在西伯利亚地区都有所发展。在革命爆发时,这些社团成为各派势力竞相拉拢的对象。它们的活动不仅对西伯利亚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同时一部分社团也为布尔什维克党人在西伯利亚确立统治地位作出了贡献,保护了革命成果。  相似文献   

2.
二月革命后,西伯利亚地区的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还处于统一的社会民主工党之中,没有独立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这严重影响了革命向纵深发展.列宁《四月提纲》的发表和四月会议的召开,推动了西伯利亚独立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建立,至十月革命前夕,大部分地区都完成了这一工作.这对布尔什维克夺取苏维埃领导权、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在西伯利亚地区出现了信用合作社,在十月革命前大约半个世纪时间里西伯利亚信用合作社得到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大量信用合作社联盟。西伯利亚合作社及其联盟为西伯利亚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为这里的居民提供了低利息贷款,为西伯利亚的农民提供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日常生活用品,帮助居民销售商品。  相似文献   

4.
一、西伯利亚——俄国欧洲部分的重要“附庸”西伯利亚地区以其储量巨大的自然资源和雄厚的生产实力,在俄罗斯联邦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西伯利亚拥有全俄国80%以上的燃料动力资源和50%以上的水力、森林资源.这里的有色金属矿藏和化工原料矿藏早已闻名于世.自80年代中期以来,按其生产规模估量,西伯利亚已经成为仅次于中央经济区的全国第二大经济区.其社会总产值约占俄罗斯联邦的19%,建筑安装量则占全俄的27%以上.据统计,自80年代末期,由西伯利亚地区直接出口的产品,其价值约为130亿美元,是国家极重要的出口创汇地区.此外,在1989年以前,西伯利亚地区的生产效益平均比全俄国水平高15—20%左右.如果除掉传统的计划价格体制的不合理性和全国价格政策的倾斜不利于西伯利亚的现实,该地区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标还应当再高一些.西伯利亚的原料——资源型生产结构特点和无比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其经济效益指标的根本保证.但是,在西伯利亚经济部门中,单纯评估非原料性生产部分的效益,其指标则低于全俄的平均水平.这是西伯利亚地区长期片面发展原料性生产的经济取向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在1989年之前,苏联权威的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都认为,西伯利亚作为全国的主要燃料、能源和各种工业原料的生产基地,其发展速度是  相似文献   

5.
在协约国干涉苏维埃俄国革命中,捷克军团被协约国利用,充当协约国干涉西伯利亚革命的急先锋。捷克军团的叛乱严重侵犯了苏俄的国家主权,给西伯利亚地区的居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由于在利用捷克军团叛乱上荚、法、美、日四国间有错综复杂的矛盾,而且捷克军团遭到红军和游击队的打击,捷克军团在1920年初撤离了苏俄。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随着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西伯利亚农村的社会结构亦发生明显变化:中农取代贫农成为农民的主体,富农人数急剧减少.西伯利亚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不断拓展,并日益坚固.在无产阶级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中农和贫农进行的群众性自觉争取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保障了西伯利亚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7.
二月革命时期,西伯利亚地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团体和机构,其中公共安全委员会占有重要地位。它主要是由社会民主党人流放犯和社会革命党人创建并掌控的。它在第一时间宣布夺取沙皇地方政权,其执行委员会是实际上的地方行政管理机关。公共安全委员会在接管沙皇政权、维护社会秩序、体现人民民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保证了二月革命在西伯利亚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在英国人没有组织起有计划的大规模的西伯利亚殖民活动之前,俄国凭地利之便和哥萨克之勇,抢先占领了西伯利亚。近代以来,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前,英国人在西伯利亚地区的活动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555年“俄罗斯公司”在伦敦成立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发生工业革命,在这一阶段,英国人活动规模小,赴西伯利亚动因之一是为了商业利益,二是受沙皇政府聘用出访或途经西伯利亚,三是出于传教或慈善事业的目的。第二阶段从俄国工业革命到1917年十月革命,英国实业家和资本家伴随大规模的对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来到了西伯利亚,从事各种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9.
西伯利亚地区面临人口危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 ,西伯利亚地区人口形势不断恶化 ,已处于危机之中 :人口持续减少 ,劳动潜力被破坏 ,而且 ,据俄专家估计 ,未来 15~ 2 0年西伯利亚人口将继续减少。西伯利亚地区长期存在的劳动力不足问题更加尖锐 ,并对整个俄罗斯构成了威胁。人口问题成为制约西伯利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和亟待解决的一项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1581—1700年西伯利亚殖民机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俄国向西伯利亚地区扩张,早期殖民地管理机构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它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体制,在俄国征服和统治西伯利亚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以来,西伯利亚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困境,其社会状况亦日趋恶化。在西伯利亚,居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两极分化、失业、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领域的问题严重,构成了社会不安定因素。这对西伯利亚地区乃至整个俄罗斯摆脱危机、经济复苏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改善西伯利亚的社会现状迫在眉睫。 一、西伯利亚的社会状况呈恶化趋势 1.居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与其它收入形式相比较,劳动报酬的增长是公民福利的源泉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促进因素。苏联解体以来,西伯利亚居民平均工资标准高的优越性实际已不存在。据1993年统计,西伯利亚的秋明州、克麦罗沃州、伊尔库茨克州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区的工业部门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分别超过全俄平均水平的165%、55%、40%和45%;而非原料生产区,如新西伯利亚州、阿尔泰边区和图瓦共和国的工业部门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约为全俄平均水平的70—80%左右。由于人口密度低及运输、医疗和日常生活服务费高等  相似文献   

12.
西伯利亚革命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欧俄地区遥相呼应,共同掀起了波涛汹涌的革命浪潮,但西伯利亚革命与欧俄革命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月21日,西伯利亚联邦区委员会和《西伯利亚协议》跨地区联合会在托木斯克举行了联合会议,决定制定西伯利亚经济发展新战略。西伯利亚经济发展新战略的初期本是根据普京总统的指示,于2001—2002年完成的,并于2002年6月得到俄联邦政府的批准。但是这个文件并没有成为行动指南,因为里面很少涉及到投资条件和实施战略的机制。它也不能称之为一个政治文件,其原因是并没有反映出联邦中央对西伯利亚问题的明确立场。还有一点是,该战略没能充分考虑到以西伯利亚地区大型企业为代表的实业界的利益。之所以用新的理念重新制定西伯利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伯利亚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大地是整个世界(特别是亚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因为它拥有辽阔的地域和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更主要的是因为它以甘甜而丰富的“乳汁”养育了许许多多的历代民族.正是这些民族创造了西伯利亚的悠久历史,亦正是这些民族创造了西伯利亚的灿烂文化.他们的历史和文化,毫无疑问,直接丰富了全人类的文明宝库.西伯利亚的地位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它在地理上直接联系着欧亚美三大州,自然地成了三大州民族与文化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西伯利亚的民族文化乃是世界(特别是欧亚美三州)民族文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越南的民族政策及其对我国边境民族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越南制定优待少数民族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发展(一)政治上保障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进步越共自创建之始,就把解决民族问题作为越南革命的重要任务。1951年,越共二大提出:“越南各民族在权利和义务上都是平等的,要团结、互助、共同抗战(抗法)、建国。”1955年建立越北自治区(类似中国的民族自治区,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以后撤消)。越共三大、四大、五大都提出:“要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共同进步。”1986年越共六大开始实施革新开放政策,六大的决议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三项革命(即生产关系革命…  相似文献   

16.
卫国战争期间,被迫从原聚居地整体迁移到边远地区的苏联7个少数民族,其迁移过程充满着暴力和镇压;到达迁入地的特殊移民区后,被置于严格的管制之下.从迁徙之日到1949年之前移民的死亡数大大高于出生数.斯大林逝世后7个少数民族虽被先后平反,但只有5个少数民族恢复自治.没被恢复自治的两个少数民族虽经多次争取,但愿望终未能实现;而得以恢复自治的5个少数民族虽迁回原籍,但回迁过程一片混乱,回迁之后与当地民族的居民关系紧张,冲突不断.苏联在少数民族迁移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为世人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7.
胡志明在中国的革命活动与20世纪越南民族的独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20世纪上半叶越南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胡志明在中国的革命活动具有特殊和重要的意义。这段历史,无论对越南人民还是对中国人民来说,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 在胡志明于20世纪上半叶到国外寻找革命道路的32年的斗争历程中,他在中国活动的时间最长,达11年多。越南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1925年在广州创立,越南共产党正式成立的会议1930年在香港召开,这是胡志明在中国进行的革命活动中最重要的事件。胡志明在中国进行革命活动期间,公开和秘密举办了多期干部训练班,培养了一大批越南革命骨干,为越南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胜利奠定了组织基础。胡志明在中国期间,撰写了不下250篇的著作和各种文稿,为越南革命提供了正确的理论和策略指导。对于加强越南革命与中国革命、越南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对于促进国际进步力量关注越南问题,支持越南民族争取独立的斗争,也具有重要作用。胡志明通过在中国的革命活动,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使中国成为越南革命可靠的海外基地。 胡志明在中国进行革命活动的历史,鲜明地反映了中越两国历史悠久的紧密关系,生动地记录了中越两国人民亲如兄弟的革命友谊。对于这段历史,中越两国人民都倍感珍惜。  相似文献   

18.
一、西伯利亚地区的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在出口方面,西伯利亚地区在俄罗斯占主导地位.80年代末,西伯利亚地区的出口总额超过120亿至130亿美元,并且这十年间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是建国后成立的首批外国问题专业研究机构之一。1963年,为适应当时国际形势的需要,由毛泽东主席批示并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领导下,在哈尔滨成立了苏联远东研究室。最初,该室主要研究苏联远东历史、经济、社会、民族、文化和中俄关系等问题。1973年,苏联远东研究室并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成为该所第二研究室,研究方向延伸至西伯利亚地区,研究范围扩大到政治、科技、教育、军事等多领域。1979年,在原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基础上,成立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原第二研究室改为西伯利亚研究所。2003年,该所更名为俄罗斯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越南谅山省是越南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少数民族干部在其干部队伍建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谅山省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呈现出干部和女性少数民族干部较多、高层次人才少、队伍呈过度年轻化趋势、政策环境弱的基本现状,并出现了整体素质有待改善、数量分布不均衡、年轻化严重、政策有待补充完善等问题,本文对越南谅山省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可从丰富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途径、加大培养其他少数民族干部的力度、合理选拔任用各年龄阶段的少数民族干部、完善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等路径,对越南谅山省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现状进行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越南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