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其中,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在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确保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本文从新疆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分析,以建设美丽新疆为目标,重点阐释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新疆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化不断深入的历史过程中,既为我们展示了城市生活的魅力,也显露出城市环境问题的困扰。城市环境问题所造成的社会公共福利损失的普遍性和紧迫性对治理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城市治理脉络中,政府主导型、市场自决型与社区自治型等治理范式,在应对城市环境危机之时存在着一定缺陷,容易形成集体失灵的局面。刘祖云教授《十大政府范式》在服务型治理模式的引导下,提出生态型政府的治理范式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可谓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有益探索。而如何推进此治理范式,有赖于复杂社会治理系统的协同改进。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需重点防范沿线自然环境阻滞、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张力等生态环境风险,以及围绕生态环境治理出现的域外大国同质政策竞争等生态环境衍生风险。对此,中国可以探索治理主体开源、治理过程持续、治理手段多元、治理客体共生、治理结果共享的绿色治理新路径,这一新路径不仅能够系统防范生态环境风险,而且能同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针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在"一带一路"提出以前,便通过与周边国家积极分享水文数据、立足自身主体地位参与对话会议、坦诚回应外界水电站建设质疑等方式开展了次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绿色治理实践。基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丰富的环境治理实践,中国应从引领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共识、打造区域强效制度、分享绿色扶贫经验、探索第三方市场绿色合作等方式,积极探索以系统性治理逻辑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绿色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把诠释中国特色与思考人类命运、彰显大国风范与心系人民福祉、深化体制改革与聚焦责任追究、完善评价体系与配套科技支撑、争创全国范例与具体样式随"缘"统一起来,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致力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科技创新置于绿色发展的核心位置,以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共建共享",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意境,为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努力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污染防治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必须解决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生态治理的困境日益凸显,因而如何推进生态治理数字化转型,创新生态治理模式,提升生态治理绩效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理论逻辑来看,生态治理数字化转型意味着传统生态治理必须实现价值、技术、模式和能力等多维度的重构。从现实路径来看,重点是完善生态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和综合协同治理平台,推进政务流程优化再造,加快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增强生态环境数据传感器灵敏度、智能传输、生态环境要素的预测预警、分析决策和处置能力,使作为公共治理资源的海量生态数据、现代数字技术与生态治理有效结合并转化为优化政府生态治理的“生产力”,系统提升生态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基础决定了我们不能沿袭计划经济"身份管理"的管理模式,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矛盾则决定了我国社会治理的基本问题。这是因为社会治理必须抓住社会的根本纲领,以社会根本纲领的治理带动其他非根本纲领的治理。从这一结论出发,笔者以为我国社会治理的根本问题是社会需求与社会需求供给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社会需求与社会需求供给的关系是社会治理的根本问题,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对象。社会需求是生存需求基础之上的需求。就社会发展而言,当人们的生存需求基本  相似文献   

7.
郝丽  崔永刚 《探索》2015,(1):89-92
实现现代国家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政党的治理现代化,而执政党治理现代化、政府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其中的三个重要部分。科学分析执政党治理现代化、政府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与目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执政党治理现代化主要解决党和国家、党和人民的关系问题,目的是建设现代治理型政党;政府治理现代化主要解决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人民的关系问题,目的是建立现代服务型政府;社会治理现代化主要解决社会组织和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关系问题,目的是构建现代治理型社会。  相似文献   

8.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其核心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农村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乡镇企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现象越来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因此,需要重视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及结合农村的实际状况进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本文从目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展开了分析,并对当前治理的对策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环境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还是政治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目前,我国多年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已进入频发阶段。生态治理作为一道亟待解答的政治命题,体现党的治理能力,关乎党的执政形象。加强生态治理,主体在于各级党委、政府,要害在于领导干部,关键在于强化政治担当。  相似文献   

10.
卷槽生态庄园:移民迁出区生态环境治理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认真搞好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环境的治理恢复,是生态移民攻坚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全区"两型"社会建设。为此,固原市委政研室会同彭阳县委政研室对彭阳县小岔乡打造"卷槽生态庄园",加快移民迁出区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工作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政府与市场"失灵"的相继更替,使环保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新兴治理力量浮现在人们眼前。近年来,国内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也在日益增强。论文主要以本世纪来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从环保社会组织的内涵、面临的困境、与其它组织的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四个方面进行简单疏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文化实践形式在乡村的积累,文化治理逐渐以“体系”的形态内嵌于乡村社会生态环境中,对乡村治理起到整体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包括了文化子系统、领域间系统、环境总系统三层结构,各个结构分别联系着传统与现代、治理领域与国家治理体系、政府与社会,由此衍生出六种乡村文化治理模式:三径赋权模式、内部优化模式、文化推力模式、文化拉力模式、内生环境营造模式以及外生环境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全球治理和人类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观,把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制度建设在其间的核心作用,融入了绿色发展理念,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指明了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14.
“零污染村庄”是生态振兴视域下实现农村环境善治的重要途径,而技术治理为“零污染村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零污染村庄”的技术治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通过自然技术与社会技术的相互协作与共同应用来达到生态振兴目标。“零污染村庄”的自然技术治理逻辑体现为以清洁生产技术为起点、以污染预防技术为承接、以资源循环技术来发展、以垃圾处理技术为末端,进而提升“零污染村庄”的治理效益。“零污染村庄”的社会技术治理逻辑则以组织技术、制度技术、教育技术、法律技术为主要内容,形成一个“主体—规则—知识—服务”的治理体系,进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进一步发挥生态振兴视域下“零污染村庄”的环境治理优势,未来需要构建以治理理念、治理场域、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治理创新路径,从而实现农村环境的善治目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在海洋经济发展中"重开发、轻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治理主体权责配置、治理政策执行、治理整合机制和治理信息共享机制的"碎片化"现象,使得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效率低下。"碎片化"的原因,有海洋规则与区域规则的冲突、部门利益化和治理信息不对称等。由此,需要对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制的职权结构体系、海洋行政执法体制、沟通协调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进行整体性优化,以实现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高绩效。  相似文献   

16.
正贵阳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是全省唯一的特大型城市,确保社会安定祥和具有十分突出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贵阳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为切入点,总结贵阳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经验与做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贵阳市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思考与建议。一、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贵阳实践贵阳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以及全国从整体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三大典型培育城市  相似文献   

17.
熊觉 《求实》2016,(7):75-81
社会治理的本质问题是由谁治理、如何治理,实质上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总体反映。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当前对社会治理及其创新的强调,更多地是各种社会问题、矛盾和冲突频发而引致的一种"倒逼性"应对,其背后体现的是重视社会稳定的执政逻辑,因此形成了"协同党政社民"社会治理的理想形态与"大维稳+小自主"的现实形态。而在面对社会转型的复杂结构调整和社会风险的不确定因素时,这两种形态都难以积极回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社会治理正呈现出国家权力有选择性地与社会进行合作治理的趋势,但这种合作治理仍然是受国家权力主导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发展变化的体现与标志,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社会治理则是社会转型的有效途径。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社会治理经历了从统治型社会治理到管理型社会治理再到服务型社会治理的历史演变。服务型社会治理是以服务而不是以权力的扩张或法律的制约为宗旨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它是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统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作为社会发展变化的体现与标志,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社会治理则是社会转型的有效途径.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社会治理经历了从统治型社会治理到管理型社会治理再到服务型社会治理的历史演变.服务型社会治理是以服务而不是以权力的扩张或法律的制约为宗旨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它是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统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多元主体参与:政府干预式微中的生态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伴随单一主体走向多主体这一趋势以及强势政府干预模式的日渐式微和多元社会参与的兴起,多元力量纷纷要求参与到生态治理活动中来,要求改变以往的以政府为单一主体的生态治理模式,建立起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治理模式。在当今社会政府干预式微的背景下,多元主体参与生态治理既符合当前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也满足了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以及社会力量要求参与生态治理的现实。政府从以往的通过管制等管理手段进行生态治理的活动中撤出,承担起为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治理提供良好的服务,并与社会力量在彼此合作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