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远东地区考古学中对古代和中世纪的道路交通问题研究得很少。Е.И.科艾察诺夫,М.В.沃罗比约夫,В.С.塔斯金,Э.В.沙弗库诺夫引用的东方文献中关于道路的资料主要涉及满洲和朝鲜,几乎没有提及滨海地区和阿穆尔河沿岸地区。  相似文献   

2.
正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与工业生产组织研究所所长B.B.库列绍夫院士主编的《21世纪初的西伯利亚》一书,由马友君、钟建平等翻译,刘爽审校后,于2012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14个部分,50章,近90万字,并附有各类数字图表近百幅。一高水平、权威性的论著1.本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西伯利亚经济开发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预测。全书的14个部分分别为:西伯利亚过去与未来的发展理念;西伯利亚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一、西伯利亚联邦区煤炭工业发展的条件随着战略投资者进入煤炭工业并成为煤炭企业的所有人,煤炭领域在几年时间内由原来亏损和靠国家补贴变成了赢利并获得经济效益的部门。从1998年开始,俄罗斯的煤炭开采量稳定增长。最近几年的年均增速为3.5%。2007年煤炭开采量达到3.15亿吨,超过了《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中规定的到2010年的指标。由于国际市场竞争环境良好,使煤炭出口量增加,这是煤炭工业开采量和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2006年出口量达到8 740万吨。俄罗斯煤炭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东欧中亚研究会倡议、由该研究会西伯利亚与远东问题研究中心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西伯利亚研究所、黑龙江大学俄罗斯问题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图们江国际开发研究所联合发起的“西伯利亚问题研讨会”于1996年11月4日至5日在哈尔滨市北方大厦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黑龙江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新华社黑龙江分社、佳木斯市政府、绥芬河市委政研室等20余家单位的8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出席开幕式的有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潘春良同志、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范洪才同志和步平副院长、黑龙江大学副校长衣俊卿教授、佳木斯市副市长赵庆有同志及著名专家陆南泉教授等。 著名俄罗斯问题专家、中国西伯利亚与远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景学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他首先代表本次研讨会领导小组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说,近几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西伯利亚研究都非常重视,这不仅因为该地区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西伯利亚自主外贸额迅速增长并存在着巨大的顺差.西伯利亚自主出口呈现以下特点少数出口大户占据出口的大部份额;出口的伙伴国的地理分布更加广泛;出口商品以燃料,原材料为主.西伯利亚与独联体及波罗的海国家、与亚太地区国家的经贸关系发展较快且前景广阔.西伯利亚的自主外贸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苏维埃时代,在西伯利亚曾多次进行过核试验和核爆炸,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核弹制造厂、核动力潜艇和同位素蓄电池是严重的放射性污染源.  相似文献   

7.
在俄罗斯,由于政局不稳定和经济状况持续恶化,人口问题日趋严重.1992年,俄罗斯人口出现了负增长,近几年中死亡率首次超过了出生率.1992年出生人口为19.94万人,比1991年减少11%;死亡人口为8.89万人,比1991年增加5%.人口减少7万多人,1993年1月1日俄罗斯人口为1.486亿人.1993年出生人口又比1992年减少14%,死亡人口增加20%,平均寿命缩短2岁,为66岁.近几年来,西伯利亚地区的人口也发生了变化.1992年俄罗斯有40多个地区的人口死亡率超过出生率,其中包括西伯利亚地区的新西伯利亚州、克麦罗沃州和阿尔泰边疆区.  相似文献   

8.
《西伯利亚研究》2013,(3):F0003-F0003
《21世纪初的西伯利亚》是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与工业生产组织研究所所长库列绍夫院士担任主编,十多位资深专家共同撰写的一部当代西伯利亚区域经济学的权威著作。全书共14部分,50章,近90万字,涉及西伯利亚经济开发的历史、现实与未来预测,涵盖了工业、农业、能源、人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堪称新时期西伯利亚区域经济研究水平最高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该书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东北亚研究所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近18位专家学者历时两年多翻译完成。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研究委员会是俄罗斯历史最久远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它始建于遥远的1915年,当时根据В.И.韦尔纳茨基的倡仪,俄国皇家科学院做出了关于组建俄国自然生产力研究委员会的决议。自然生产力研究委员会的首要任务(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勘探和准确掌握战略原料(钨、钼、硫化黄铁矿、铅、硝等)储备情况和相关资料,其次是对其他重要资源进行勘测。同时,自然生产力研究委员会的创始人深信,只有战争结束后科学活动才能真正得以展开。在自然生产力研究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上,第一任主席В.И.韦尔纳茨基就俄国生产力研究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原则…  相似文献   

10.
阿列克谢耶夫院士谈苏联解体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24日,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副院长、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В.В.阿列克谢耶夫院士应邀到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进行学术访问并做了《关于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的学术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如下:苏联的解体,不仅是20世纪俄罗斯历史也是世界历史范围的一个重大事件。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发生?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种:1 西方的主流观点是:这是一场民族革命,是苏联各民族之间利益冲突的必然结果。但是我认为,这并不能完全解释苏联解体的原因。2 一些学者从当时的具体政治经济形势方面寻找苏联解体的原因。3 一些人…  相似文献   

11.
一、西伯利亚——俄国欧洲部分的重要“附庸”西伯利亚地区以其储量巨大的自然资源和雄厚的生产实力,在俄罗斯联邦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西伯利亚拥有全俄国80%以上的燃料动力资源和50%以上的水力、森林资源.这里的有色金属矿藏和化工原料矿藏早已闻名于世.自80年代中期以来,按其生产规模估量,西伯利亚已经成为仅次于中央经济区的全国第二大经济区.其社会总产值约占俄罗斯联邦的19%,建筑安装量则占全俄的27%以上.据统计,自80年代末期,由西伯利亚地区直接出口的产品,其价值约为130亿美元,是国家极重要的出口创汇地区.此外,在1989年以前,西伯利亚地区的生产效益平均比全俄国水平高15—20%左右.如果除掉传统的计划价格体制的不合理性和全国价格政策的倾斜不利于西伯利亚的现实,该地区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标还应当再高一些.西伯利亚的原料——资源型生产结构特点和无比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其经济效益指标的根本保证.但是,在西伯利亚经济部门中,单纯评估非原料性生产部分的效益,其指标则低于全俄的平均水平.这是西伯利亚地区长期片面发展原料性生产的经济取向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在1989年之前,苏联权威的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都认为,西伯利亚作为全国的主要燃料、能源和各种工业原料的生产基地,其发展速度是  相似文献   

12.
西伯利亚革命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欧俄地区遥相呼应,共同掀起了波涛汹涌的革命浪潮,但西伯利亚革命与欧俄革命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西伯利亚与我国所有其他地域一样,在国家的统一垄断之下,过去在对外经济联系方面一直是面目模糊,默默无闻的.现在,西伯利亚的每一个州,每一个共和国,每一个边疆区才真正成了对外经营活动的独立主体.刚刚在红色普列斯尼亚国际贸易中心举行的《西伯利亚在莫斯科》博览会就证明了这一点.西伯利亚将作为当今实力雄厚、未来无与伦比的世界经济联系的参与者而面对国内外商界,一展英姿.西伯利亚已探明的和潜在的自然资源大多可以当之无愧地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正如国际贸易中心所展现的那样,就矿物资源深加工和加工工业产品出口量而言,明天的西伯利亚即使不是世界最大的,也是世界最大的几个中心之一.举例说明,西伯利亚占俄罗斯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的85%,即全世界天然气储量1/3以上.西伯利亚地下集中储藏着全俄75%的煤炭,65%的石油.  相似文献   

14.
西伯利亚以辽阔的地域和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闻名于世,长期以来一直是前苏联和俄罗斯经济赖以发展的支柱.但是,当历史的长河即将步入21世纪之际,西伯利亚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逐渐恶劣的生态环境,灾难性的人口负增长以及日益严重的分离主义倾向,使西伯利亚在下个世纪的前景忽然变得暗淡起来.人们无法想象,当遍布泥沼和油污,到处寸草不生和渺无人迹的西伯利亚大地呈现在眼前时,它将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呢?无处不在的环境污染,早在苏联解体以前,就已使这个世界上幅远最辽阔的国家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超级污染大国”.有人曾嘲讽地说,在前苏联“即使是一颗火星,也足以引发一场灾难”.这决不是危言耸听.1988年7月,乌克兰的一位农民在河边采蘑菇时,把烟蒂扔进了河水中,没想到居然引起了一场大爆炸,受到原油泄漏污染的河面竟然整整燃烧了5个小时之久.无独有偶,1992年夏天,一名猎人在西伯利亚某地狩  相似文献   

15.
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是封建农奴制时期,西伯利亚城市设立的基本原因.17世纪初,西伯利亚城市工商民的出现表明了城市经济的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逐渐演变为社会-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从社会视角剖析地区发展问题,厘清西伯利亚发展的社会风险:居民贫困,人口社会结构落后.在收入高度集中的背景下,贫困人口占比高,中产阶层占比低,富裕人口占比极低.人口经济分层的地区差异明显.西伯利亚联邦区大多数联邦主体居民实际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最近18年俄罗斯经济的技术结构没有实质性进步,而经济...  相似文献   

17.
西伯利亚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大地是整个世界(特别是亚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因为它拥有辽阔的地域和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更主要的是因为它以甘甜而丰富的“乳汁”养育了许许多多的历代民族.正是这些民族创造了西伯利亚的悠久历史,亦正是这些民族创造了西伯利亚的灿烂文化.他们的历史和文化,毫无疑问,直接丰富了全人类的文明宝库.西伯利亚的地位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它在地理上直接联系着欧亚美三大州,自然地成了三大州民族与文化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西伯利亚的民族文化乃是世界(特别是欧亚美三州)民族文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西伯利亚拥有储量巨大的石油资源,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西伯利西的石油生产状况如何,对整个俄罗斯的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贸易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说“石油问题是个生命攸关的问题”①,那么,西伯利亚的石油产量就决定着俄罗斯的经济命运.西伯利亚的石油储量占俄罗斯总储量的65%②,仅其秋明州就蕴藏130.8亿吨(伊拉克——130.2亿吨、伊朗——120.1亿吨、科威特——130.1亿吨)③,近几年,在东西伯利亚也发现蕴藏有大量的石油资源,如此得天独厚的石油资源蕴藏量使西伯利亚声名显赫,令世界瞩目.自1961年西伯利亚最重要的油田——西西伯利亚油田正式开采至今,西伯利亚已有30年的石油开采史.30年来,仅秋明州就生产了石油(包括凝析油)60多亿吨.④目前西伯利亚的石油产量占俄罗斯石油总产量的70%.⑤西伯利亚的石油生产曾取得过震惊世界的辉煌成就.1964——1974年,西西伯利亚的石油产量只用了10年时间就达到1亿吨.由此,原苏联的石油产量跃居世界之首.“十、五”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以来,西伯利亚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困境,其社会状况亦日趋恶化。在西伯利亚,居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两极分化、失业、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领域的问题严重,构成了社会不安定因素。这对西伯利亚地区乃至整个俄罗斯摆脱危机、经济复苏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改善西伯利亚的社会现状迫在眉睫。 一、西伯利亚的社会状况呈恶化趋势 1.居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与其它收入形式相比较,劳动报酬的增长是公民福利的源泉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促进因素。苏联解体以来,西伯利亚居民平均工资标准高的优越性实际已不存在。据1993年统计,西伯利亚的秋明州、克麦罗沃州、伊尔库茨克州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区的工业部门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分别超过全俄平均水平的165%、55%、40%和45%;而非原料生产区,如新西伯利亚州、阿尔泰边区和图瓦共和国的工业部门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约为全俄平均水平的70—80%左右。由于人口密度低及运输、医疗和日常生活服务费高等  相似文献   

20.
《俄国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开发概论》是陈日山同志在数十年从事这一领域研究基础上撰写的一部全面、系统论述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开发问题的学术专著.该书内容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