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但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的理解上,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农民自己的事,要靠农民自己,政府仅仅起主导作用。其实不然,农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更应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  相似文献   

2.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全国各地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涌现出许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典型.其中后石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对于我们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大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武汉看中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其中,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是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是积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文章还就如何加快促进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顾耀昌 《群众》2007,(9):71-7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惠及农民、促进农村和谐的战略举措,也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宏伟目标的紧迫任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是关键。只有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5.
郭莉  崔强 《前沿》2007,(9):214-2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对"三农问题"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改变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不断加重的趋势。以环境法为代表相关法律发挥着引导、促进和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二十字方针。村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极特殊的地位,担负着极其沉重的责任,探索有效服务的途径,是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国的农业大省大多在中部,推进中部的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中部的新农村建设不仅是我国现代化整体布局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需要。"十五"期间中部地区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农民收入有较大提高,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仍然面临着挑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在建设中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叶民英 《湖湘论坛》2008,21(6):86-87
党中央在我国总体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后,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举措。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不仅要加强短期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长期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明确的目标。本文结合嵊州实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做到"七个新",即发展新产业、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创造新生活、倡导新风尚、提供新服务、构建新体制。  相似文献   

10.
甘肃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十一五"期间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在分析了甘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甘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心.  相似文献   

11.
白毅 《传承》2013,(9):58-5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等基本理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依据。随着党和政府对农村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我国初步具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力,但"三农"问题依旧长期困扰,我们要抓好理论和现实迎难而上。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体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在农村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立足本地,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法制视野中的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昊 《前沿》2007,(7):214-2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做好农村法制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基础性和战略性的意义。新农村之"新",关键在于通过新的法律与制度,把农村、农民、农业重新植入一个新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中,并以法律和制度保障新农村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动力。因此,必须从农村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找到加快法制建设的对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2006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年.2006新年开始,省委召开的第一次全省性重要会议就是全省农村工作会议. 2006年1月8日,省委书记习近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讲话,全面筹划和部署了我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它深刻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和要求,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民政部门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职能作用,是需要我们探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刊筛选、编辑了一组稿件,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探讨民政工作如何配合、服务、促进新农村建设,以期引起广大民政工作者更广泛的讨论和更深入的思考,共同推进民政工作的新发展、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因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方玉萍 《理论月刊》2007,(4):180-182
党的群众路线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明晰了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厘清了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工作方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靠保证,也是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是建立和谐新农村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康永超 《传承》2010,(12):24-25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相比之下,乡风文明建设在不少地方依旧滞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生产要发展,生活要宽裕,乡风还要文明。针对乡风文明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从思想上增强对乡风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保障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9.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人大代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努力成为带头人。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科学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不断增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