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百年前的中国,正忙着一件大事:慈禧太后办六十寿辰。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初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那么,如何认识法治、德治、人治三者的关系呢?  (一)人治与法治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作为人治的对立物提出来的。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首先实行于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不仅提出了“天赋人权”等法制原则,而且建立了议会制、三权分立制、选举制、任期…  相似文献   

3.
思想病症法治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但观念总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将旧的生活方式送进坟墓。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毕竟要有一个过程:依法决策还没有完全替代拍脑袋决策,权大于法的现象还没有完全根除,一些地方和行业还存  相似文献   

4.
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变是新中国五十年历史经过几代人努力、探索的结果。但法治社会究竟是不是中国改革的出路,本文从法治社会角度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前夕,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一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宣言书中就明确指出:“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6.
法治思想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人治纠缠不清,以往学界更多地是关注法治与人治的对立。然而,沿着法治思想的演变轨迹,对法治思想作出新的审视,将发现法治与人治从未完全决裂,法治之中始终隐隐地包含着人治。  相似文献   

7.
法制与法治     
法治的概念在过去的法学理论中没有完整论述,也没有引起人们多大的关注,这大概与我国众所周知的国情有关。如今,中央提出依法治国的决策后,法治与法制两个词常见于报刊杂志文章中,同时不少同志关心询问:“法治与法制是不是等同的概念?或是有何区别?”弄清这两个概念,在今天已不是一般的理论问题,而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法制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和联系,一直是政治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请指法治与法制是有区别的。首先,法治与法制的含义不同。静态意义上的法制是指法律制度的总称,动态意义上的法制是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对法律实施的监督等各个环节构成的一个系统。法治一般是指依照法律管理国家和一种治国方略。而作为治国方略,社会事务,是一种治国方略。而作为治国方略,法治就不仅仅是“依法治国”的意思,而且包含有用以治国的法律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规范或理想的意思,如“公正的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9.
法制与法治     
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法学著作和法学文章中,常把法制与法治混淆起来,似乎法制即法治。据我理解,法制与法治这两个法学名词含义完全不同,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法制就其词义来说,是指法律制度而言,有时也指法律、法规的起草与制定。而法治则是一种管理原则,它要求人们依照法律进行管理,即依法办事,最初是针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特权而提出的。有了法制,如不实行法治,法制虽尽善尽美,也不过是一纸空文,装饰门面而已。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就曾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当时我国法制机关确曾制定出不少反映人民革命斗争胜利成果的法律、法规。遗憾的是,与此同时却没有明确地提出厉行社会主义法治这一强有力的口号,以动员全国人民参加国家管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期全国两会的落幕,我国完成了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国家机构领导人换届,包括“一府两院”在内,多位中央高层领导的法学教育背景令人瞩目,进而引发了一轮“法律人治国”的热烈讨论。舆情若此,并不令人意外。  相似文献   

11.
作为担负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等多重职责的公安机关,其主要行使公安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两种公权力。这两种公权力的效力范围非常广泛,方方面面都关系到公民权益,使公安机关站在了公民权与政府公权力冲突的最前沿。而中国几千年的“官本位”治理社会的传统,使得公安机关更习惯于“人治”,鲜有“法治”习惯。因而,公安工作如何贯彻“法治”克服“人治”这一命题显得非常艰巨、复杂而又重要,决定着公安机关能否实现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任务。根据“法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宏观管理由人治转向法治是至关重要的。在宏观管理中人治有两类:一类是传统体制下依靠直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运行以获得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另一类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倚重经济变量调节的非程序化的参数管理①。这两类宏观经济管理方式虽然也有着规范约束,但要么其规范约束是有弹性的,要么它会取消或要求放弃经济主体的自主行为,因而我们称之为人治的宏观管理。必须引起重视的是:在清理了行政手段的同时,又把希望寄托在非程序化的经济手段或所谓的市场干预上,而把法律手段放在辅助的位置上的倾向。笔者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法制思想的发展演变,集中地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法制进程的基本轨迹。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前10年,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从起步到加速,从幼稚到成熟,从粗疏到完备无不浓缩于党的领导人对法治的探索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4.
吴静波  张晓路 《前沿》2008,(8):119-124
人治与法治,这是人类为克服自身缺陷而采取的不同的社会治理模式。就二者本身而言,并无优劣好坏之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问题在于通过什么样的治理模式能达到善治。人治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而法治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国家共存亡。人治(低级)——法治——人治(高级)这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般规律。但是,  相似文献   

15.
在初二、高一以及高三的《思想政治》教材中都涉及法治和法制两个法律概念,现将它们的异同作一比较。一、法治与法制的区别1.法治和法制的含义不同法治,是一个复杂的法律概念。其复杂性在于,首先,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思想体系,强调“依法治国”、“法律主治”,与人治思想相对立;其次,法治作为治国的原则体系,奉行“法律至上、严格法定、法律平等、司法独立、分权制衡”等原则;再次,法治作为治国的制度体系,其制度化的表现是多层面、多领域的,主要有:权力制约制问题度、政党制度、议会制度、人权保障制度等等。由此可见,法治包…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中,都存在着“法制”与“法治”混淆的现象。其实,法制与法治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首先,从广义来理解,“法制”是指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法律制度。它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在这个  相似文献   

17.
这个问题是法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目前取得一致的看法是,社会主义必须加强法治。不同的看法有以下三点: 1.既要人治也要法治,人治与法治相结合,这是“结合论”。根据是:①人治和法治都是治理国家的方法和手段,人治是重视和发挥“人”的作用,是指运用有组织的人事手段治国的方法。法治是重视和发挥“法”的作用,是运用立法、执法、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际的五月天里,国家的、地方的一些法律法规密集实施,致使这个春夏之交的季节,成了法治中国的一个特殊关键节点。由此回望我国的法制进程,不难看出,法制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对社会进一步的引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对科学发展的规范,实在是举足重轻。  相似文献   

19.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首次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十五大报告江泽民同志再次郑重宣布“依法治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对依法治国进行了科学地概括。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  相似文献   

20.
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机关进行计划、指挥、组织、处理、监督活动的全过程。行政管理如果从其权力实施的依据上来划分,可分为人治行政管理和法治行政管理。前者与传统的自然经济相联系,是一种落后的行政管理,后者与现代商品经济相适应,是“以法治国”的体现和标志,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本文试图就人治行政管理走向法制行政管理的必然性及其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