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被称为"最为杰出"的记者。他的报道成就同《纽约时报》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顽强的敬业精神、深刻的洞察力以及过硬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2.
何帆 《中国审判》2012,(1):48-49
《批评官员的尺度》是美国资深记者安东尼·刘易斯撰写的一本畅销书。该书以著名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为线索,系统回顾了美国言论自由的历史,梳理了关于媒体监督权与官员名誉权的若干重大争议,对当下的中国司法亦有诸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娟丽 《法制与社会》2012,(36):179-181,183
人权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棘手,也是最敏感的问题.美国媒体对中国人权问题报道的倾向性及其对美国民众认知、政府立场的影响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论文对2012年1-6月发表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和《今日美国》上有关中国人权问题报道的文章进行统计研究,通过具体数据进行分析,认为虽然美国媒体形式上独立于政府,并以自由、公正和客观,但事实上,媒体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报道在内容选择、消息来源和态度倾向上具有明显的偏好,而且这些倾向会给中国形象和中美关系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好书推荐     
《江淮法治》2011,(18):55-55
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看官员的诽谤诉讼如何扼住媒体的喉咙,百年老店《纽约时报》面临倒闭之险,奋而告上美国最高法院;看联邦大法官如何甄别宪法真义。力挽狂澜,力挺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的权利,铸就言论自由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2014年2月23日,美国《纽约时报》上刊发的《中国城的政治庇护欺诈:极具规模的谎言行业》一文,以详细数据揭露在美华人政治庇护欺诈的内幕,掀起轩然大波,震动了整个华人社会。在美华人政治庇护欺诈现象由来已久,已形成一个操作规范的利益链条,由在美律师为申请入美的中国客户提供"一条龙"造假服务。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几乎每10年就对此进行一次清查行动。自2012年以来,FBI公开进行了多场声势浩大的搜捕,多名造假律师陆续落网,使此现象背后更多的细枝末节公之于众。这背后问题的积聚、执法人员的搜捕活动和潜伏多日的证据收集并非一朝一夕。  相似文献   

6.
该文刊载于2013年11月22日《纽约时报》头版。作者为黄安伟(EDWARD WONG)。文章略有修改。 黄安伟是个有趣的记者。印象中的他擅长于中国政治新闻报道。尤其是高层政治。但这篇稿件体现了他的另一面:在生活片段中挖掘和提炼一些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7.
美国一报纸被新加坡判处有罪1994年10月7日,新加坡国立大学欧洲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学者林格尔在《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两报业公司所属的《国际先驱论坛报》地区版上发表文章,影射新加坡是“极权主义政权”,并且是“依赖屈从的司法机构使反对党政客名誉扫...  相似文献   

8.
阿班的遗憾     
哈雷特·阿班是《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他比较客观地记录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历史。但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阿班却报道有限,他更没有像美国记者斯诺、史沫特莱那样深入陕北,采访共产党领导人,结果就是没有很好地影响美国对中共的政策。这一遗憾的根本原因,在于阿班逃不脱历史的局限、利益的预设,他关注日本对美国在华利益的侵犯,并把共产党看作是中国政局混乱的因素与表现。  相似文献   

9.
南桥 《政府法制》2012,(35):32-32
有人说美国是个喜欢列清单的国家,这从其图书的各种榜单上就可以看出。从过去的《每月新书》俱乐部推荐榜单,到现在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奥普拉读书俱乐部榜单,到书店店员的推荐榜单,各种推荐书目多如牛毛。  相似文献   

10.
1911年3月26日,《纽约时报》头版头条的标题一改平时简洁风格,出人意料地长:《141名男女工人死于衬衫厂大火;被困华盛顿广场大楼高层;街上尸横遍地;楼内堆尸如山》。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生活》2009,(9):61-61
美国《纽约时报》消息称,美国政府官员近日在采访中称,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近月来拦截和监听美国公民私人电子邮件和电话的行为已经超越美国国会去年设下的限制范围。  相似文献   

12.
丑孩子     
纪道思,《纽约时报》的著名记者,全球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的得主。1998年,在印度中部恰尔肯德邦的一个小村子里,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位丑孩子。  相似文献   

13.
多诺是《纽约时报》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期号输入员,他的工作内容很简单,就是每天负责把第二天即将出版的报纸期号,包括年度期号和总发行期号输进排版系统,在第二天的报纸上显示出来即可。  相似文献   

14.
《检察风云》2014,(22):77-77
美国《纽约时报》:四中全会将向外界展示法治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会采取有意义的措施来推进新的司法改革。中国向着现代法治体系迈进的种种变革并不是“做样子”,而是反映了中共领导层认识到推进法治的重要性。每一次改革都为实现改变和开展新的改革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5.
国外简讯     
备受争议的法国《信息社会的作者权利及相关权利的法律》,经法国总统希拉克签署,8月3日正式生效。据《纽约时报》报道,法国宪法委员会在7月29日曾裁决,该版权法部分内容违反了法国宪法(1789年《人权宣言》)关于保护私人财产的原则,强调公司不能被强制性地要求公开其版权保护技术,除非对这些公司加以补偿。但是,经过宪法  相似文献   

16.
火旺 《江淮法治》2013,(2):48-48
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多年来,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际上一直处于领跑者的身位,其生产的一些影响较大的影视和图书作品经常会被出口到世界各地。在这些作品中,毒品问题始终是一个关注度很高的话题。据媒体近日报道,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了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谢夫的作品《美丽男孩》。这本书的来头可不小,据说这不但是国内首次引进相关题材的国外文学作品,而且该书还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中国律师》创刊20周年。我是《中国律师》的忠实读者,210期,几乎没有拉下一期。我也是《中国律师》的作者,从1990年起,尤其是最近这两年,我在《中国律师》陆续刊登了10多篇文章,如果算上《中国律师网》,那就更多了。《中国律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不过,仅仅说《中国律师》是律师的良师益友似乎还不够,应当说《中国律师》正担当着社会的良心!  相似文献   

18.
写了《史笔和记者之笔》(见本刊今年第9期)之后,觉得意犹未尽,载一则国际新闻界的新闻:《纽约时报》日自揭家丑,用大量篇幅披露该报前记者杰森·布莱尔杜撰新闻和抄袭其他媒体新闻的丑行,并公开承认使该报的信誉在读者中降到了历史低点。具有152年历史、拥有百万读者的《纽约时  相似文献   

19.
阿不思 《政府法制》2013,(15):40-41
1927年12月1日,宋美龄大婚。 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婚礼,也是日后注定要被过度阐释的婚礼。《纽约时报》发布了蒋介石与孙夫人的妹妹结婚的消息,并称一位英国裁缝正在替蒋介石赶制礼服。  相似文献   

20.
《笛卡尔的骨头:信仰与理性冲突简史》作者:[美]萧拉瑟译者:曾誉铭余彬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作者简介:萧拉瑟:美国历史学家和作家,《纽约时报杂志》专栏作家。除《笛卡尔的骨头》外,他还著有《世界中心的岛屿》,该书讨论了纽约市的荷兰起源。为表彰他对促进荷兰与美国关系的贡献,荷兰于2009年授予他骑士勋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