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实力外交在国际关系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20世纪90年代,印度提出了"东向政策",印尼被列为"东向政策"实施中的一个重要战略伙伴。在新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内,印度对印尼开展了全方位的软实力外交,在非常重视包括文化外交、公共外交等内容的软性权力拓展的同时,还"巧妙"地将硬权力"软"使用,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深化与印尼的伙伴关系合作。软实力外交推动了印度"东向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使两印之间的新战略伙伴关系具备了更多实质性内容。  相似文献   

2.
印度的经济外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和交往的增多,经济外交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随着印度国内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印度的经济外交发展迅速.这对于促进印度的对外经济合作、提高印度的国际影响力、最大限度地增进印度的国家利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印度的经济外交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逐步改进.  相似文献   

3.
仇朝兵 《美国研究》2007,21(2):83-100
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让公共外交在美国对外政策议程中的重要性被再次凸现出来。在推行对印尼的公共外交时,美国既重视短期目标与长期效果的统一,也注意到传统外交与公共外交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美国加强对印尼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的公共外交,首先是出于九一一事件之后国际反恐的需要,意在消解印尼民众的反美情绪,尽可能降低极端主义和激进穆斯林的影响,改善美国的形象;但随着亚太地区形势的变化,美国对印尼的公共外交又被注入更多的地缘政治因素。由于存在各种复杂因素,评判美国对印尼的公共外交时,既要重视其对短期内改善美国形象所发挥的作用,更要关注其长期效果,特别是对形成印尼精英层稳定的美国观所发挥的作用。同时,还应注意传统外交与公共外交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韩国逐步意识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开启了其追求公共外交突破的新阶段。基于塑造一个良好、健康和正面的国家形象目的,韩国政府和韩国民间组织拉开了在公共外交领域的耕作的序幕。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韩国文化逐渐被定位为韩国公共外交的主要工具之一。韩文化在传播过程增进了韩国对外交流以及加强了国际社会对韩国的认同感,同时,韩国公共外交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技术变革等限制因素也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韩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适应国际外交环境的变化,李明博政府确立了文化外交向公共外交转换的发展战略,并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开展公共外交的实践活动,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但是,近些年韩国与中国民间关系龃龉丛生的现实,却折射了韩国公共外交进一步发展的深层障碍。如何超越障碍是韩国公共外交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公共外交:信息时代的国家战略工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息社会的深入发展不但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同时也引发了一场新的外交革命.为适应信息时代新的国际环境,世界各国政府正追求和发展一种新的外交形式--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对其它国家民众施加影响的外交形式,即通过情报、国际信息、文化交流项目、媒体等手段影响其它国家的民众并制造舆论,为一国在海外创设良好的形象,进而增进国家利益的活动,是信息时代各国实现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华侨华人的现实生态与公共外交的主客体域,在跨文化沟通理论视域下将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流派与社会学中的符号学进行跨学科融合,将华人华侨的内在特点、发展趋势与公共外交进行有机整合。同时,将符号学关切的始原性问题引入公共外交研究,进而对公共外交研究进行"方法论质询",深度展示侨务公共外交的深层矛盾与内在张力,进一步丰富对侨务公共外交的理论基础研究,概括侨务公共外交的深层假设、概念特征与效用函数,最终为向世界传达一个真实的中国国家形象找到理论与实践/政策层面上的支撑,以期"重新发现中国",并更好地直面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的外交形式,公共外交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加坡自独立以来,在对外关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更是重视公共外交,使公共外交在其对外战略中发挥着特殊作用。通过开展公共外交,新加坡这一小国的国际形象进一步得到改善,国际影响力也得到提升。但也由于小国的限制,新加坡的公共外交也存在着巨大局限。  相似文献   

9.
气候外交是指国际社会围绕气候治理展开的外交活动。国际气候外交的行为主体十分广泛,包括联合国、主权国家和非政府组织等。国际气候外交对于抑制全球变暖十分重要,但当前的气候外交面临诸多难题。比如,气候外交遭遇到集体行动的难题,并常常被异化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权力外交等。中国的气候外交目前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国际社会中仍然受到一定的质疑,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中国必须开展气候公共外交,并在国际责任与自身能力平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相似文献   

10.
外国留学生是日本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对象群体,服务于日本不同时期的国家战略。上世纪80年代之前,作为对传统外交方式的修正,日本通过教育援助和文化交流等方式招收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留学生以树立本国的正面形象。80年代之后,日本先后实施了"10万留学生计划"和"30万留学生计划",这两个计划分别服务于日本国家形象的构建,前者突出日本为国际作知识贡献,后者试图构建日本作为"亚洲门户"、"亚洲知识中心"的国家形象。日本的公共外交措施涵盖了留学生入学前、在校期间和归国后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国际体系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入手,分析了印度的地缘战略形势和印度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地位;阐述了印度的外交战略、外交理念上的"不结盟"与外交实践上的务实性和全方位性;并分析了印度在美、俄、中等大国中的关系以及印度的外交战略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新的周边环境和国际挑战,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对周边外交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即是这一调整的集中体现。周边外交政策的调整表现为:周边外交在外交全局中的地位获得提升,处理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的理念由"互利"到强调"惠及",政策目标由维持周边稳定和密切经济合作提升为建设"命运共同体",总体上突出更加奋发有为地全面推进周边外交工作。文章根据政策调整的主要方面,结合现实问题和有关周边外交政策的争论,重点分析了"亲、诚、容、惠"理念及其相应政策问题,认为周边外交工作的重点应偏向争端解决与区域合作等突出的议题。  相似文献   

13.
九一一事件后,公共外交在反恐中的作用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美国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等伊斯兰国家通过各种公共外交项目拓展外交渠道和资源以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公共外交的信息传播、社会接触和增进利益功能,有助于公共外交实施者和反恐怖主义者获得别国目标受众的信任与合作,遏制极端主义思想传播,削弱恐怖组织在地方社区的动员能力,推进情报搜集等任务,以及在国际社会唤起更多反恐共识。同时公共外交在发挥反恐作用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局限,比如公共外交的"柔性"方式与目标受众的信任倾向带来的制约,以及美国政策失误带来的信誉问题致使其巨大公共外交投入常常被当地反美情绪抵消等。实施"可信的公共外交"有助于相关国家增进反恐有效性,团结和动员伊斯兰社会和国际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战胜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由于政治及军事外交的开展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极大限制,公共外交就成为其摆脱美军占领体制、发展与邻国关系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途径.通过人员与文化交流、加强对外宣传、推行外向型的文化教育、经济与文化援助以及动漫外交等手段,日本公共外交在达成外交目标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受自身独特政治文化及国内右倾化思潮的影响,并受日美基轴及相关政策的制肘,日本战后以来的公共外交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印度政局与外交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大选后国大党上台是印度政局近年来最为重大的变化.大选结果深刻反映了处于改革和快速发展进程中的印度所面临的矛盾,也是对印度奉行的内外政策的一次重要检验.印度人民党的下台,虽然表明其奉行的某些政策缺乏民众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改革本身出了大问题,因此也不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国大党因以微弱多数胜出而不得不与众多党派联盟,则显示了本届政府内在的不稳定性和中间偏左的特点,这是观察其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从"进攻"到"防御"--美国公共外交战略的角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民众的外交形式,即"通过情报信息和交流项目引导国外民众和舆论制造者,以提高美国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常设工具冷战期间成为进攻性的战略武器,为赢得冷战立下汗马功劳;冷战结束以后一度被打入冷宫,"9·11"事件后重新得宠,旨在解决"世界为何仇恨美国"的问题,实施对象重点放在阿拉伯与穆斯林世界,具有很强的防御性和应急性.但布什政府将"先发制人"与公共外交战略并重,发动"反恐"战争,将美国面临的挑战简单归结为与世界的沟通问题,兼之公共外交战略在操作上的文化差异,因而刚出茅庐即遇挫折实属情理之中.如何把危机公共外交转变为平时状态的公共外交战略,是今后美国政府面对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7.
印度独立后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却因强烈的大国情结而在冷战中推行调停外交.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在对待印度支那的问题上其调停外交表现较为典型.由于调停时机不成熟,独立初期印度对印度支那奉行不干涉政策.尼赫鲁否定了支援印度支那抗法斗争的建议,在第一次亚洲关系会议上拒绝了越南代表的援助请求,并在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国保大政权之间保持中立.1954年日内瓦会议前后,调停条件渐趋成熟,尼赫鲁开始谋求以中立国身份居中调停,召开了科伦坡五国总理会议,提出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六点和平倡议",还派遣特使梅农在日内瓦会议上积极调停,为印度支那实现和平发挥了一定作用.印度调停外交表面上是中立主义,实质上体现了利己主义与实用原则,也反映了其在追求"有声有色"大国目标与不愿卷入大国战略竞争与利益冲突中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8.
二战结束后,英国适时运用文化外交来巩固和发展与英联邦国家之间的关系,实现英国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期间主要经历了由迅速发展到艰难维持再到平稳恢复的外交历程,并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运作机制,而运行过程中尤以英语教学、教育培训、文学交流和体育运动等具体方式著称。在实施文化外交的过程中,表现出相互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相结合的特征,有效避免了被指责为文化殖民主义者,并且使得阶段性的调整没有抛弃文化外交的长期性。英国针对英联邦的文化外交的根本动因是在硬实力下降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软实力,实践也证明在扩大影响、保持联系和改善形象等方面,文化外交对提升英国软实力、巩固和发展与英联邦国家之间的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浅析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个务实的政治家,普京在制定外交政策等国家大政方针时都精明而讲求实际,其中就包括摆正现实力量与外交努力之间的关系。普京执政后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攻势,希望再次树立起大国形象。而随着能源“战国”时代的再次来临,能源在各国事务中具有了愈来愈浓厚的政治色彩,这些现实变化无疑使普京看到了利用现实力量开拓能源外交,进而实现其强国梦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高度重视对东盟公共外交,在合作性公共外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成就,但在竞争性公共外交方面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危机性公共外交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进一步合理有效地发展对东盟公共外交,有助于我国推进周边外交和"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周边合作和增强竞争优势,妥善处理危机和解决热点问题。为此,中国应加强与东盟的互动,促进合作性公共外交的发展;提升在东盟的影响力,增强在竞争性公共外交上的优势;精心设计对东盟的危机性公共外交,妥善处理危机。进一步明确对东盟公共外交的发展方向,可以为中国和平崛起营造健康、稳定、繁荣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