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党课》2013,(18):30-31
专家质疑多地建新城:中国需受多少“大都市”? 城市建设“贪大求全”之风近年来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甚至连一些地级市也提出雄心勃勃的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规划。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近期对辽宁、陕西等12个省区的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平均一个城市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  相似文献   

2.
梁行 《党建文汇》2006,(10):40-41
“面子工程”:政府负债1万亿元 一些地方不是把宝贵的资金和资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上去,而是贪大求洋,事事“破纪录”,不切实际地比赛建大广场、宽马路和各种奢华的形象工程。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叫得最响的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口号,更是这方面最普遍最典型的例子。据统计,目前中国的600多个城市中,竟有183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3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中心商务区。这种定位上不切实际,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标准的行为,带来的是透支和日渐缺乏的发展资源浪费,截至2004年底,全国各地投资的建设项目拖欠的工程款高达700亿元,国务院发展中心估算,全国各地政府债务至少在1万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梁行 《廉政瞭望》2006,(10):58-58
“面子工程”:政府负债1万亿 据统计,目前中国的600多个城市中,竟有183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3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中心商务区。这种“面子工程”带来的是透支和日渐匮乏的发展资源浪费。截至2004年底,全国各地投资的建设项目拖欠的工程款高达700亿元。国务院发展中心估算,全国各地政府债务至少在1万亿以上。  相似文献   

4.
拍案惊奇     
《廉政瞭望》2010,(14):36-37
国际化冲动 从今年起,西安计划用10年时间初步建成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市文明办、市社科院近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市民人文素养培育对策研究》,对市民素质提出了基本标准,例如到2015年,一半市民能认500个繁体汉字和会说900句英语。据悉,目前,我国有183个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  相似文献   

5.
时下,“要富民、先兴市”成为时髦的口号,建城兴市正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据国家建设部官员透露:在“九五”城市编修工作中,已有三四十家城市规划建设国际性大都市。即将开通的京九铁路贯穿的老、少、边、穷地区已有数十个县城把自己的目标定在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而跳出旧城建新区更是热火朝天,相互比速度,比规模,甚至攀比城市的高度和繁华,你建10层,我建30层,你搞霓红灯一条街,我搞不夜城。似乎繁华的城市就能为百姓带来富裕。  相似文献   

6.
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区”,这是一个新理念、新要求、新部署,为中心城区发展指明了新的目标和方向。我们认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区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改革开放、创新创业的窗口,二是经济综合实力的体现,三是商务商贸繁荣繁华的展现,四是城市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五是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滕盛萍 《前线》2023,(2):77-79
“斑马线文明”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也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应有的气质。用好北京冬奥文化遗产,塑造首都“斑马线文明”新品牌,通过宣传教育与示范引领共举,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并重,部门联动与市民参与同行,推动礼让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指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4页)他的这一重要思想本来是很明确的,“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干什么?当然是干社会主义。但是近年来,有人离开干社会主义这个前提和目的,把“不争论”绝对化,认为“不争论”就是在一切问题(包括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大是大非问题)上都不要争论。笔者认为,这是同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9.
高峰 《学习月刊》2011,(21):36-37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城市迈出了新的步伐,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发展的速度必须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符,必须以人为本、以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这样的城市化发展才是有意义的。然而据报道,现在全国有16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在此目标鼓动下,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0,(9):59-59
5月1日,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拉开帷幕。上海这个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国际化大都市,华丽地站在了世界的聚光灯下,无可争议地成为五月里的焦点。在上海的城市名片上,每一个名号都响亮无比: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国内地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拥有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提出一个值得重视的论点,即在改革开放中“不搞争论”。他在谈到推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说,对于改革开放,不仅是在办经济特区问题上,更大的是在农村改革问题上,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对此,我们采取的政策,首先是“允许看”,即“不搞强迫”,“不搞运动”;但另一方面,也“不搞争论”,“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可见,“不搞争论”,不是一个偶然的、随意的提法,至少是与“不搞强迫”,“不搞运动”具有同等意义的论点,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中“不搞争论”?邓小平同志言简意赅地指出:“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我认  相似文献   

12.
北京城市竞争力及其全球竞争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的竞争力正以全国最快的速度发展,奥运商机及其带来的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其竞争力的提升。▲北京的竞争力尽管在国内领先,但与其他国际大都市比较优势不多。▲北京要树立国际化思维和国际眼光,城市发展必须从全球范围考虑,实施跨国定位;从总体上实施“市场换要素”的全球化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弘扬的人文精神,集中表现为城市精神的培育。城市精神的培育涉及面较广,我们主要提出以下几点:(1)合理规划,再造国际大都市的视觉形象,折射上海城市的规划理念与城市精神。上海筹办世博会的过程,正是上海新一轮旧区改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规划的作用非常重要。上海市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汲取西方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文脉主义”①合理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打造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视觉形象,争取在2010年时,使上海呈现出整洁、美丽、适于生活、而又具特色的外部形象,从而真正体现“城市,让生活…  相似文献   

14.
千锦 《共产党人》2006,(22):40-40
最近,银川市在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提出了创建“两个适宜”城市的新目标。应当说,这是一项提升城市内涵、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也是对城市整体发展的一个新考量。对此,笔者建议,银川市创建“两个适宜”,应从“六个环节”上下功夫。一是硬件软件要完善。基础设施是建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到南京,谈到城市建设时特别嘱咐当地领导:要注意“建”与“不建”的关系,建设是功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建设也是功劳,那些不该建的地方不建,也是一个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04,(6):51-52
近年来,西安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按照市委提出的树立“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新理念,围绕“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目标,在“铸造精气神、争做文明人、创建文明城”上下功夫,取得了可喜进展。铸造“精气神”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目标的精神支撑。自去年8月以来,西安市着力培育和塑造西安城市精神,制定了《西安城市精神研讨活动实施方案》,成立“西安城市精神”课题组,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着力铸造西安的“精气神”。通过媒体开辟专栏,开展“西安城市精神”主题语征集活动,组织专家学者及各…  相似文献   

17.
小平同志在指导全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进军中,总结了一条十分宝贵的经验,就是“不争论,大胆试,大胆闯”。这条经验不仅是我们过去推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功地进行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我们今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没有胆量,改革就搞不成。 小平同志在总结这条经验时,还看到了它的另一条好处,就是不争论,可以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在小平绘制的改革蓝图上,时间问题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总是再三强调:要“抓住时机,推进改革”,“思想要更加解放一些,改革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说过,“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他强调的是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正确理解和贯彻这种“不争论”思想和敢闯、敢冒、敢试的精神,对做好我们今天的工作大有裨益。农村改革如此,城市改革亦如此。然而,我们注意到,近一个时期以来,有的同志包括党员干部,缺乏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把“不争论”理解为对任何事情都保持“沉默”,甚至对一些歪理邪说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是有了这种错误认识,表现在经济改革上,有“公有制不行了,改革就是公有资产私有化,就要一卖了之”之说;在政治改革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列举一个与广东如影随形的词汇,那这个词非“改革开放”莫属。新中国成立75年来,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可以用“改革开放”划为前后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广东是一个沿海的边陲省份;改革开放后,则是走在全国前列的经济第一大省,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地方。改革开放45年,首先打响“开山炮”的深圳从一个只有几条道路、最高楼不超过3层的小渔村,发展为国际化大都市;广东则以年均经济增长11.7%的速度,成为经济总量近13万亿元的大省,  相似文献   

20.
对于学术界来说,有争论是好事。因为许多问题只有通过讨论、争论,问题的本质才会显露出来。最近一段时间,文学理论界对有的学者提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进行争论。提倡“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学者认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高级轿车、城市广场、时装表演、环境设计、居室装修、高级旅游、健身房、咖啡厅等等成为人们的渴望,文学理论研究的重心不应再是传统的文学,而应该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只有去研究“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肯定“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文学理论才会有光明的前途,否则作为一个学科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