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构与反思:中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力 《理论探讨》2007,(2):148-151
生态补偿是运用经济手段实现资源环境保护和恢复的一项重要环境制度。从涉及生态补偿的法律来看,中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的体系构成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但这些广泛的法律制度却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传统的不可持续的指导思想、轻重失衡的环境资源价值取向、分而治之的环境资源立法体例以及扭曲的环境资源管理制度等方面。这些法律制度缺陷不仅在宏观上制约着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而且在实践中不利于中国生态补偿的规范化操作。我国环境法制建设亟待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4)
通过对民族医药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职能定位、民族医药的知识产权和人才储备的法律保护、民族医药资源环境保护,以及民族医药文化传承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民族医药在现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阻碍,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关注民族医药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民族医药法律制度的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3.
孟姝瑱 《行政论坛》2009,16(2):16-18
政府在我国目前的生态补偿政策中起着主导作用.即政府是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定者、策划者、激励者和监督者.完善政府规划对于促进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起着关键作用,具体表现在: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和政策依据;加强环境污染整治,逐步健全生态环境责任者经济补偿制度;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为生态补偿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强化科技和理论支撑,建立健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调动市场资源参与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形成完善的生态补偿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马丽娜 《学理论》2010,(4):53-54
传统文化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其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其二,传统文化有利于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自治组织;其三,传统文化有利于积累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其四,传统文化有利于制定农村环境保护部门的政策;其五,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其六,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农村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中,有两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即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自1979年9月我国第一部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获得通过至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已在我国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6.
正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当今世界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需要,也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政府提升生态文明建设领导能力尤为必要。但目前,生态文明建设领导能力方面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政策不够完善,法律基础、法律环境及法律支持欠缺;第二,面向社会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度不够,关于污染物排放以及污染危害后果的信息提供不够;第三,关于环境保护的  相似文献   

7.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成为了十八大的最强音之一,十八大指出了未来生态文明将要做好十大制度建设,即:生态文明的评价及奖惩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制度,这十大制度建设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美丽中国,需要有良好的生态.围绕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伦理、生态价值、生态补偿、生态赔偿、生态保护、生态宣传、生态治理和生态危机等,将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云南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这也是他们传统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生态环境保护为视角分析云南少数民族法文化的演变、成因以及面临的挑战。拟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法文化与生态环境内在联系的梳理,为传承民族法文化和生态保护及有序利用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一、生态文明呼唤绿色文化 随着我国的自然资源越来越稀缺,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国家强化环保政策法规是大势所趋. 我国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虽然在总量上相当可观,但人均占有量却严重不足,石油、铁、铜、铝等重要战略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42%、18%和7.3%.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重要资源的需求与国内供给出现大的缺口,进一步增大了进口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0.
再论生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获补偿"原则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补偿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谁保护、谁受益、获补偿"原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该原则确立的依据、研究进展、现实基础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在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法规中确立该原则,发挥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正面激励作用,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实现国家实施生态补偿经济政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丰富的体制资源与强劲的动力基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体制资源的创新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物质推动力;二是中国政治体制资源的创新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力;三是中国文化体制资源的创新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文化支撑力。  相似文献   

12.
缺乏发挥市场配置生态资源作用的制度和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是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耗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立生态资源产权制度,健全资源保护法规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耗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北内陆区农业生态问题严重,除过西北内陆区农业生态环境差等自然原因以外,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发展西北内陆区农业,关键是要加强西北内陆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特别是要制定出与西北内陆区农业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才能确保西北内陆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围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一主题,论述了我省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客观必要性,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实施长期、系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构建当代生态文化,必须发掘、转化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思想资源。由此出发,本文从自然本体思想、生态伦理思想、生态保护思想和环境管理思想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主要内容,论述这些思想为生态文化建设所提供的宝贵而深刻的启示。最后,本文指出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当代价值,作为古典形态的理论,其当代运用还需要结合现实进行必要的改造。  相似文献   

16.
王丙珍  郭红  敖荣凤 《学理论》2012,(31):160-161
鄂伦春人通过传统的狩猎禁忌维持着生态平衡,维护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存关系,保护着养育自身的生态环境。这些习惯不成文"环境保护法"的效力长久,而且为氏族全体成员遵守。力图从生态价值观与生态道德观层面阐述鄂伦春族狩猎禁忌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实践证明鄂伦春族生态文化传统值得借鉴、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7.
海洋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海洋开发利用影响巨大.从生态文明及海洋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生态治理的内涵切入,在调查分析了连云港市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反思与实践,进而从依据区域治理的理论对构建海洋生态治理机制进行探讨,旨在为推进连云港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是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中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标志就是法治,针对环境问题的治理能力的提高必须靠法制。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之必要性包括理论必要性和现实必要性两个方面。在可行性方面,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具有生态伦理道德的可法律化,具有实践可能性和广泛的社会基础等。推进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除了要继续加强和完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外,作为一种新型法制文明形态,其建构的范围及路径还应该包括生态政治法制、生态经济法制、生态文化法制和生态社会法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生态补偿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逐步建立生态补偿的机制化和法律化,才能够实现环境正义的价值目标,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障和谐社会的建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定义是为缓和生态系统所受到的干扰并使之可持续发展,国家、社会、生态效益受益人及其他组织以资金方式给予对为生态保护做出贡献者、在生态破坏中的受损者和减少生态破坏者适当的经济补偿,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自然资源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加强自然资源自我调节的一系列法律制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法律难点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其生态系统也极其脆弱。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立足实践,应从区域合作规划、管理体制、社区参与等方面健全完善西部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法律措施,确保西部地区生态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