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五十年代后期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以平均主义、直接过渡为特征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潮,并为此而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实践运动,其危害是人所共知的。但空想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正如恩格斯在分析历史上空想社会主义产生时指出的,它并非是无知妄说,也是那个时代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华 《理论月刊》2005,2(3):75-77
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除了依靠法律的“硬约束”之外,还需要伦理道德的“软约束”。本文就如何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文化展开论述:首先阐述市场经济与伦理文化的关系,其次剖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伦理文化价值系统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新伦理文化构建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深刻总结我们党近80年来的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深邃揭示党的建设的根本规律,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新概括、新发展,是立党的根本、执政的基础、力量的源泉。一、“三个代表”思想是对党的纲领的新概括、新发展,体现了党的先进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它是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有一种观点特别盛行。即认为“五四”是“全盘性的反传统运动。这一观点的最权威代表是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教授。林教授在他的《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一书中开宗明义就指出:“20世纪中国思想界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坚决地全盘否定的态度的出现与持续”,它的“直接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起源的特定性质,尤其可以追溯到1915——1927年‘五四’运动所具有的特殊知识倾向。”正是由于“五四”“反传统主义是非常激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态保护运动蓬勃兴起。在形形色色的生态理论中,生态社会主义独树一帜,它是最具“红色”的“绿色思想”,是最“前卫”、最激烈的生态理论。它以它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其倡导和开展绿色生态运动的思想武器,从政治和文化层面深刻地揭示了产生生态危机问题的社会根源,对当代资本主义展开了新的批判。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70年代接连发生的严重经济危机,与这些国家的新社会运动以及新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转向和探索紧密相连。生态社会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6.
经验理论是本雅明思想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批判了康德和当时流行的新康德主义哲学中偏于“低级经验”和形而上学的立场 ,主张扩大经验的范围 ,将宗教、历史乃至艺术作品纳入“具体的经验总体”。他认为有“两种经验” ,无意识记忆在经验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以伦理为主体、以实践哲学为特点,其伦理精神是一种以求善为目的德性伦理精神。概而言之,它主要有以下四大思想特征:道德理想主义,知行合一,利他主义家族情感主义。我们认为,这些思想的合理内核直到今天对大学生仍有其积极的道德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8.
自从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各国共产党长期以来总把各国工党、社会民主党看成是工人阶级的“叛徒”、”骗子”和“死敌”,对它们采取否定的态度和对立的方针。实践证明这种看法和作法不利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不利于国际工人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可喜的是,近几年来,中苏以及越来越多的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先后都已在不同程度上纠正了以往“左”的错误,改变了对待它们的态度和方针。这种历史性转变也同各国工党、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的发展变化有关。这样才出现了共产党同工党、社会党、社会民主党接近、交往和在某些方面协作的新转机和新局面。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研究并评估工党这种类型社会主义政党的历史演变和历史经验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一项课题,而且对于认清未来国际工人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也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这一重要思想,它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搞好宣传思想工作。   准确把握“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不断增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感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深入总结我们党近 80年的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从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这个根本…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主义思想史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近几年才引起重视的新兴科学,它的一些基本问题有待学术界阐明和探讨。 一、关于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科学,开宗明义都要确定它的研究对象,即它的研究客体是什么。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思想演进的历史进程和历史规律。 这里,首先要弄清“社会主义”的由来和含义。“社会主义”是近代出现的新思潮、新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的权威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此都有专门论述。前一段时期,随着“新权威主义”的出台,理论界又围绕着权威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新权威主义”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批判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也是新时期人大工作的指导思想。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人大工作中去 ,要求我们既要解决好认识问题 ,又要解决好实践问题。一、深刻认识“三个代表”思想的有机统一  “三个代表”的思想 ,高度凝练概括 ,内涵非常丰富 ,意义十分重大。这一重要思想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我们党近 80年历史经验 ,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 ,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而作出的科学结论 ,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 ,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是在新…  相似文献   

13.
自从社会主义实践在人类历史上出现并展开以来,从来都有两种非难的“理论”。一是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不会导致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所谓社会主义运动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迴流”和“悲剧”。这种诅咒的论调来自资产阶级的理论家。另一种论调,来自无产阶级内部那些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继承人。这些人认为,无产阶级在落后国家取来政权后,不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而应该走资本主义即西欧历史发展的道路。在十月革命胜利时,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考茨基类比俄国革命是“这样一个怀孕妇女,她疯狂万分地猛跳,为了把它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且引起早产”,“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面对资本主义的深刻变化,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现实性提出了质疑,这首先表现在对他所认为的“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中的最重要环节”——唯物史观的修正上。伯恩施坦基于对所谓“经济决定论”的驳议,把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庸俗化,将其歪曲为历史宿命论。他诉诸新康德主义,将非经济因素夸大为决定因素,用二元论、多因素论代替唯物史观的一元论与辩证法,最终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恩格斯一贯坚持的历史唯物主义,形成折衷主义历史观。伯恩施坦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图使德国社会民主党放弃革命斗争,从而走上和平过渡的议会道路。伯恩施坦折衷主义历史观不仅为其修正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也为当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其他机会主义派别提供了理论依据。认清伯恩施坦折衷主义历史观的理论实质,必须还原被其遮蔽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面貌,坚持历史发展问题上的决定论、唯物论和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宇海金 《求索》2011,(1):143-145
康德在其道德哲学中主要论述了道德情感和病理学情感两类情感。道德情感有敬重和爱两个维度。道德情感不是道德行为的依据,而是道德律作用于主体的结果,它源自于理性概念。病理学的情感出于人的本性,是服从于自然秩序的情感。康德认为,情感主义伦理学失误在于以病理学的情感作为德性的依据,混淆了善恶、快乐与痛苦之间的关系。康德论析了情感因素在道德行为中作用,排除了把快乐或幸福冒充为德性根据的、贬低人类的说教,从而批判了幸福主义、快乐主义伦理学。同时,康德指责情感主义过分强调情感作用,从而预防了道德的"狂热"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6.
发端于西方的民主制是持续300年启蒙运动的一个必然结果.启蒙运动就是人的思想的现代化,是一个思想解放运动.事实上西方历史上的启蒙运动,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人的思想自由问题,康德讲过什么是启蒙:启蒙是人力求摆脱因自身原因导致的稚嫩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7.
金萍 《理论月刊》2004,(8):46-48
进入新时期以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对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方位、发展阶段和战略目标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取得了重大创新。我们党的执政理念、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出现了从中央领导权由“代”向“届”的转变,从“革命政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和从“新权威主义”向“新民本主义”转变,呈现出新变化、新内容、新特点。  相似文献   

18.
姜丽 《理论月刊》2014,(5):45-48
麦金太尔学识渊博、思想复杂,通过对麦金太尔正义理论进行思想渊源的梳理,将有助于挖掘其思想的本质内核。麦金太尔通过批判新自由主义正义理论,构建了自己的正义理论,即一种根植于历史传统的德性正义和社群主义正义理论。有充分的文本根据和学理证据可以表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马克思和阿奎那等人对之产生了较大影响。他接受并改造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正义和社群主义思想;从马克思主义那里他吸取了社会实践和社会历史理论;黑格尔的伦理共同体思想以及人与历史关系理论对麦金太尔的正义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通过对阿奎那思想的分析与阐释,则为麦金太尔的正义理论赋予了一种超越性的基督教神学维度。  相似文献   

19.
《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9期、第12期和2004年第3期分别刊登了徐勇教授关于新民本主义的一篇文章和周一平教授关于新民本主义的二篇文章。徐勇教授首倡“走向新民本主义”,认为“从新权威主义到新民本主义的转变”使“中国的改革发展和执政理念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周一平教授对此表示赞同,并觉意犹未尽,先对徐文没有谈到的新民本主义的“实质”及“走向”作“试论”,又对“新民本社会主义观”进行“初探”。二位先生大作的气派不能不使人惊讶,但对他们的基本观点及大多论述我不敢苟同。现简叙如下,以期引起争鸣。新权威主义决非世纪之交…  相似文献   

20.
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的精神文明及其建设,都一定会以某种思想或理论作为其灵魂和指导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证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这一个“主义”,一个“思想”、一个“理论”三者之中,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