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50载写成一部书——上将萧克创作《浴血罗霄》始末 我刚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当编辑的时候,就听老同志说,萧克手里有一部长篇小说。我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直接找到了萧克家里。得到的回答是:首长现在还很忙,等空下来再和你们联系。过了不久,我就接到萧克秘书的电话,说可以去谈一谈。  相似文献   

2.
儒将萧克     
萧克是一位儒将,正如斯诺夫人海伦·斯诺所言:“像周恩来、徐向前和毛泽东一样,萧克是中国人所称的‘军人学者’的再世。”1991年,萧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浴血罗霄》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夏衍称之为“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史中一部奇书”。之所以“奇”,主要有三个因素:初稿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小说出版前就油印了两次,受到过两次批判;书稿从创作到出版,用了漫长的50多年时间。这在中外文学史上,可以说是少有的。  相似文献   

3.
《浴血罗霄》这部反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红军战斗生活的长篇小说是出自能文能武的肖克将军之手。而且,这部小说从1937年开始创作到1988年正式出版,经历了整整50年,其中内幕,堪称曲折离奇。 肖克将军出身于地地道道的书香门第,早年还曾求学于湖南嘉禾甲种简习师范学校。为民不聊生、列强肆虐中国而深感忧虑的肖克将军,从1926年开始投笔从戎,发誓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4.
亮剑 《湘潮》2008,(12):16-18
2008年10月24日,萧克在风和日丽的宁静中到达了人生的终点。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萧克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惊涛骇浪的一生。本期特发《萧克与西方传教士》、《“大树将军”萧克》,以缅怀萧克的不朽功绩。  相似文献   

5.
要写一部中国的《铁流》1937年5月,萧克出席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的苏区党代表会议。会后,在返回部队的途中,萧克等一行数人,放眼黄土高原,纵论天下时局,追思灾难深重的民族历史,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联想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规模宏大激烈、情况复杂尖锐的土地革命战争,一曲曲壮歌在他们耳旁回响,一幕幕活剧在他们眼前浮现。当时,萧克率部队由甘肃镇原进军陕西三原地区,弄到了一本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支的小说《铁流》,他一气读完。《铁流》讲的是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支工农武装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逐渐锻炼成长为有纪律的革命队伍的故事。书中塑造的红军指战员的英雄形象,使萧克激  相似文献   

6.
正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原本名不见经传,自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此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之后,井冈山才声名鹊起。毛泽东在井冈山战斗、生活仅一年零三个月,但他对井冈山情有独钟,先后为其赋词《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三首词均以"井冈山"为题,又都提到"黄洋界"":黄洋界上炮声隆""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  相似文献   

7.
妙笔传神──读萧克《北渡金沙江》李安葆萧克在戎马倥偬的战争生涯中,"喜欢写几句诗"。他将这些军旅之作,称之为"马背诗"。1936年4月所作《北渡金沙江》,就是其中出色的一篇。盘江三月燧烽扬,铁马西驰调敌忙。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后闻鼙鼓诚为...  相似文献   

8.
熊敏 《党史文苑》2014,(12):44-45
1997年,为了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广播电视厅等六个单位,联合拍摄了以井冈山精神为主题的八集电视专题片《共和国之魂》。我作为该片撰稿人,与摄制组的同志们一起采访了几十位老红军。我们在北京采访的第一位老红军就是萧克上将。当时他已经90岁了。秘书对我们说。萧老年事已高,你们采访时间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可是当我们问起井冈山斗争的往事时,萧克将军就说了个不停。我们的采访足足持续了两个小时。  相似文献   

9.
前几天。翻阅韦立、杨涛、曾一石同志编的《乌山情——卢叨诞辰百年纪念》画册,看到卢叨同志陪同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萧克上将在龙岩考察时的一张合影照片。照片中有原福州军区副政委王直、龙岩地委书记程少康、龙岩行署专员沈茂槐、副专员兼地委宣传部长蓝天、龙岩地区文化局局长张惟等领导同志。我也位列其中。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陈赓大将诞辰100周年和“七亘大捷”65周年,二三月份,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了《陈赓大将》“浴血太行山”、“解救娘子关”、“石门阻击战”和“七亘伏日寇”等历史纪实片段。由于这些史实就发生在石家庄市井陉县测鱼镇石门村与山西省平定县马山乡七亘村交界处的抗日根据地,发生在我可爱的家乡。为此,我看后心潮澎湃,感慨万千。随着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相似文献   

11.
仰望群雕     
踏着坚实的根基,仰望群雕,思绪在这凝固的历史前滚动。 读一读历史,咀嚼一种无边的沧桑与凝重。将军、战士、战马、大刀、背着红十字药箱穿行的女卫生员,耳畔已无法聆听枪林弹雨,眼前也早已不见硝烟战火。 但仍有一种叫做“红军团”的精神在深深炙烤着我灵魂深处的思想。 是湘赣苏区罗霄山脉的一枚枚红色火种,是“尖兵团”  相似文献   

12.
萧克:“我参加了南昌起义!”[人物简介]萧克:1907年生,1927年参加北伐和南昌起义。历任红军31军军长,八路军120师副师长,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兼华中军区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相似文献   

13.
正江西省遂川县《红色政权建设史》陈列展柜中,静静地安放着时任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委员、军团长萧克当年用过的切烟刀。这把切烟刀揭开了长征前夕红六军团在遂川新江横石的一段革命往事。遂川县博物馆为了完善相关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21,(5)
正蔡会文作为红军的高级将领,留守中央苏区的军事领导人之一,被誉为"罗霄虎将"。但由于他英年早逝,其事迹知晓者甚少,特别是他家4位英烈的感人事迹,几乎不为人知。1908年,蔡会文出生于湖南省攸县山田村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自幼对贫富不均、社会黑暗的现实不满。一次,老师以"我的家乡"为题,叫学生作文。蔡会文写出五言诗一首:  相似文献   

15.
赵宗山 《湘潮》2016,(4):255-261
2015年6月26日,我再次上北京向将帅子女汇报塑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雕像的工作情况,萧克的儿子萧星华将军约我们开车接他去拜会贺龙的女儿贺捷生将军。在北京贺捷生带我们到慈禧太后亲题惠丰堂饭庄聚会,她说,这里是清朝慈禧太后用膳的地方,也是民国前总理熊希龄应试中举的地方,使我感受到祖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更使我感受到贺捷生待家乡亲人的深厚情谊。接着贺捷生要司机将任弼时的女儿任  相似文献   

16.
记者:金教授,在您的《苦难辉煌》之后,又推出了新的力作《浴血荣光》,对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独特视角给予了关注,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在当下这种时代背景下,您重提党史,是想传达什么样的时代精神,又具有哪些现实的意义?金一南:我觉得,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崛起,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如果物质之轮很大,精神  相似文献   

17.
开国上将萧克在“文革”中遭受林彪反革命集团迫害,下放到江西永修县云山垦殖场劳动。1970年秋,我受命收集永丰县党史口述资料,冲破“文革专案组”的刁难,来到“五七干校”敬访萧克部长。后来,萧克回京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1972年冬.我赴京第二次登门拜访,聆听萧老热情侃谈。两次接触中,给我留下极深印象,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8.
正1964年3月24日,薄一波等人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说到全国正在掀起学习《毛泽东选集》热潮,毛泽东说:"《毛选》,什么是我的?这是血的著作。《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所谓"血的著作",指《毛选》是斗争的产物,是"逼"出来的,写文章是为总结阐发中国革命在浴血奋斗的曲折过程中,党和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因而,《毛选》的理论观点是付出巨大牺牲才换来的。  相似文献   

19.
正1997年,为了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广播电视厅等六个单位,联合拍摄了以井冈山精神为主题的八集电视专题片《共和国之魂》。我作为该片撰稿人,与摄制组的同志们一起采访了几十位老红军。我们在北京采访的第一位老红军就是萧克上将。当时他已经90岁了。秘书对我们说,萧老年事已高,你们采访时间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可是当我们问起井冈山斗争的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20,(6)
正"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2019年底,辞旧迎新之际,萧克上将的夫人、103岁高龄的女红军蹇先佛坐在轮椅上,满怀深情地唱起了《东方红》。蹇先佛那满怀深情而略显沧桑的歌声,表达了对毛泽东的无限崇敬之情,也表达了对她所经历的那个激情燃烧年代的无限缅怀。走上革命道路,与萧克结为夫妻1916年6 月,蹇先佛出生在湖南省慈利县一户生意人家,其父蹇承宴是个开明商人。蹇承宴的几个子女都向往革命。蹇先佛的哥哥蹇先为1926年加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