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资本攫取了现代社会的最高权力,不但支配了劳动和剩余价值,而且统治着整个现代世界。资本所具有的权力依次展开为对生产、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四个层面的支配,表现为人对物、人对人、物对物以及物对人四种关系的支配。不仅如此,资本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关系,是死劳动对活劳动特别是剩余劳动的支配与吮吸。并且,这构成了资本权力的源泉。马克思对资本权力内容的本质揭示,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理解资本及其权力,敞开现代人受资本权力统治的生存状态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人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对人的个体来说,从“摇篮到墓地”,不仅意味着生命的开始、继续,而且也意味着生命的结束。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把死亡看作生命的重要因素,他认为:“生命总是和它的必然结果,即始终作为种子存在于生命中的死亡之联系起来考虑的。辩证的生命观无非就是这样。”“生就意味着死。”这是对人的生命现象作出的科学的解释。然而,纵观人类的文明史,人们在达到这样的科学认识之前,却走了一条漫长的、曲折的和复杂的道路。比如灵魂、灵魂不死、死亡——复活再  相似文献   

3.
文学家高尔基曾言:“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读书本质上是人的精神灵魂与书的思想生命的一种不期而遇。这种人与书在生活这片绿地的“相遇”,呈现出不同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焱 《湖北社会科学》2003,(12):138-139
研究生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龙头。一个大学所培养的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其社会影响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我校研究生工作中,要贯彻好“积极发展”的战略,把“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的思想落到实处,就必须认真实践“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创新教育,活化育人过程”的基本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所谓“坚持以人为本”,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就是承认人类可以用自己所创造的成果来解放自己,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朝着“符合人的天性,满足人的需要,发挥人的潜能”的方向去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  相似文献   

5.
黑夜幽灵不住鸣,声音刺耳好难听。睁一闭一马虎眼,尽惹闲人心不平。这首打油诗描写的乃是被称为“不祥之物”的猫头鹰。尽管它是益鸟,但人们却讨厌它那种“睁一眼、闭一眼”的“工作”态度。然而,它这种态度有时确实是可取的。大家知道,当前社会正流行一种“一切向钱看”的思潮,但也有不少人反对。那么到底应该怎样看待钱呢?其实很简单:只要“睁一眼、闭一眼”就行了。有些人却老想两“眼”齐睁,为钱而不择手段。他们认为.钱是财富的象征,有了钱就有了一切。西晋时鲁褒在《钱神论》中,对钱的神通广大曾做过深刻而形象的描述,说…  相似文献   

6.
陈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在部分党员和群众中出现了忘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以及为了私利、“一切向钱看”等现象是同我们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削弱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作用和权威有关。这个论断确实是抓住了问题的症结。  相似文献   

7.
每一种生命都有他的使命,每一种使命的担当都需要生命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是生命的灵魂,文化是生命的底蕴。人永远不能停止学习与思考,不能停止劳动与创造。  相似文献   

8.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解放思想。江汉发展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的历史。当区第八次党代会第一次高高举起现代商贸金融区大旗的时候,不少人并没有理解把“金融”写在自己旗帜上的必然联系和深刻含义。而时间和实践能够检验一切,“金融一条街”、“中央商务区”等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加速了资本要素向江汉的集聚,商贸和金融成为江汉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孪生  相似文献   

9.
人只有凭借现实、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马克思近些年的文学创作中,有相当多的作者热烈地呼唤着一种叫做“生命体验”的东西,奉行着“体验生命”这“一种新的创作论观点”,追求着、甚至可以说是狂热地追求着表现人的“生命意识”。他们相信,文学作品“仅仅是不可重复的个体生命的”“那些无法直接感受到的内在生命的一切骚动”的“转化”和“审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指出:“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①不论个人主观上如何企图摆脱各种社会关系或联系,他在本质上也必然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是人的普遍的、必然的属性,是他作为主体的现实性根据。一、主体能动对象性的普遍性在于它的社会性首先,一方面人把自然作为生命活动需求的对象,当作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料或前提。但是,“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基础。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②另一方面,“自然界的属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  相似文献   

11.
如何评价“剥削”的问题目前有如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剥削的实质是无偿占有他人的活劳动成果。从价值创造的角度看,非劳动生产要素如资本也参与价值创造。在资本收入中有一部分是资本创造价值的回报,不属于剥削,只有超出的部分属于无偿占有,属于剥削收入。另一种观点认为,剥削可分为四种类型:(1)资本性剥削或产权私有性剥削,指凭借  相似文献   

12.
一 灵魂观念在一切宗教中都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观念之一。按照近代西方宗教学的奠基人爱德华·泰勒的“万物有灵论”,灵魂观念是整个宗教信仰的发端和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全部宗教意识的核心内容;如果没有超自然的不朽的灵魂观念,就不可能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灵观念,从而也就不会有所谓宗教信仰本身。在很多民族的观念中,生命与灵魂休戚相关,魂即生命,是生命形体的主宰。 纳西族称灵魂为“哦哼”(o he),有时单独用为一词,有时把“哦”、“亨”分开用为二词,都指“灵魂”。如失魂叫“哦亨媲”或“亨媲”。“哦”或“哦亨”也指人或物体的影子,水中的影像等。“灵魂”与“影子”一词二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又强调:“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江总书记的论述深刻地说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都要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如果把邓小平理论看成是“灵魂”,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产生这一“灵魂”的生命之“根”。“魂”是指导思想,是精神支柱,也就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商品、货币和资本经济范畴的逻辑递升,马克思着力对资本的拜物教性质进行了批判分析。他认为资本的出现是一个新的时代,由于雇佣劳动出现才确定了其统治。资本本质上是一种历史的社会生产关系,是过去劳动对活劳动的支配权。他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生息资本以及地租的拜物教性质,指出资本的拜物教性质不过是暂时的必然,资本的界限将导致它自我扬弃。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的今天,“一切向钱看”的口号被某些人喊得价天响,他们纷纷向“孔方兄”顶礼膜拜。为了它,廉耻都可抛在脑后,其孜孜之情犹令人可恶。当然中华民族的泱泱气节决不会因为那一些人而改变,更多的炎黄子孙,正气凛然,把自己的一切融于中华民族的四化建设伟业中。何家庆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6.
“公平”没有操作意义复旦大学副教授肖巍“公平”这个概念。与经济上的平等、政治上的公正(道)、意识形态上的正义观念是联系在一起的。但它最后还是要落实在分配上,过去的计划体制说到底乃是按政治权力分配、而市场体制则是根据利益原则(说白了就是一切向钱看)分配...  相似文献   

17.
一位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说过:“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刘心武的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载《人民文学》1985年第十二期),就是一部研究人的灵魂的作品。它以当前社会上普遍关注的公共汽车“乘车难”为题,从人们错综复杂而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对郑板桥的美学思想勾勒粗略的轮廓,以期引起更多的注意和深入的研讨。 〈一〉无古无今 并复无我 别林斯基指出:“要着手研究一个诗人,首先就要在他许多种不同形式的作品中,抓住他的个人性格的秘密,这就是他才有的那种精神特点。”(《论普希金》)郑板桥的这种精神特点就是他“借徐渭以自道”的:“只有文章书画笔,无古无今独逞,并无复自家门径。”(《板桥词钞·贺新郎——徐青藤草书一卷》)这是冲决一切网罗,打破一切束缚,敢于独立创造,不断前进的艺术家的伟大勇气和可贵精神,也就是把艺术的独创性作为审美理想的第一位的要求。正象清代诗论家叶燮所说的:“天地万物皆递开  相似文献   

19.
1 准确区分价值的创造与财富的创造。笔者认为应当准确地将价值的创造与财富的创造区别开来。价值 ,是指商品的价值 ,它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财富 ,是指使用价值 ,即有用物品或物品的效用。一个人拥有更多的财富 ,是指他拥有更多的有用物品从而可以更多地满足他的各种需要 ,这就是富的标志。财富的创造 ,不仅要有人的活劳动 ,还必须要有非劳动的其他生产要素 ,包括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等。光有人的劳动 ,创造不出任何一个有用的物品。所以 ,财富是由活劳动与其他多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那么 ,什么是财富 ?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20.
《上海机关动态》2001,(10):19-22,23
(1)劳动创造价值,是在活劳动与非活劳动因素的结合中实现的马克思在强调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同时,还指出:“虽然只有可变资本部分才能创造价值,但它只有在另一部分,即劳动的生产条件也被预付的情况下,才会创造出剩余价值”(马恩全集25卷)。这就是说,可变资本或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要以不变资本或生产资料的参与为条件,商品的价值正是通过现实的活劳动与潜在的非活劳动因素的有机结合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