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会德 《党政论坛》2008,(15):31-33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伴随这一历程的不仅有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有社会心态的起伏变化。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弱势群体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的凸显。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语境的进一步强化,深入研究和解决弱势群体心理问题,对于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心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个性发展、情绪情感与行为规范、社会适应三方面对服刑人员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作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估,可以看出:服刑人员子女在生活中独立性强,但同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如内向、焦虑、胆怯、恐怖等。这一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应该受到社会的积极关注。  相似文献   

3.
建立弱势群体社会组织,对于保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未来政治发展和政治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各类弱势群体社会组织的障碍既有传统经济社会层面的,又有现实政策法律层面的。提高弱势群体组织化程度,必须为建立弱势群体社会组织提供政策法律支持,着力建设弱势群体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培育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团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英语在我国被广泛地学习和运用,英语对学生的心理习惯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有多种,如:中介心理问题、语感心理问题、迁移心理问题、年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有正面的有负面的,我们有必要采取适当的办法引导正面的影响消除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思民 《团结》2007,(2):44-45
弱势群体在城乡均有,而农村弱势群体是弱势群体中的主体。农村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是经济收入水平低下,社会竞争能力差,利益容易受到侵犯。加强农村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条件下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社会公正,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构建完善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存在利益表达主体缺乏利益表达意识、利益表达渠道不健全、利益表达方式不合理等诸多缺陷.构建和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增强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意识,形成合理化的弱势利益表达渠道和理性化的利益表达方式,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城市弱势群体“体面劳动”相关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市弱势群体的界定弱势群体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分配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平等,以及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群体,内部没有组织化,不具备群体意识。国际社会组织和国内社会各界对社会弱势群体有一个基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突出,成为威胁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杨改兰事件为案例,总结经验,进一步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弱势群体的路径。农村弱势群体面临诸多问题,其问题主要涵盖三个层面,即个人层面、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从微观到宏观都有涉及。以助人自助为理念的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农村弱势群体,这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发挥社会工作自身的优势,变"输血"为"造血",助力农村弱势群体早日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9.
弱势群体伦理关怀原则是指导人们在道德实践中如何看待、理解弱势群体社会问题,进而采取何种手段和方式对弱势群体进行关怀的指导性策略。在弱势群体伦理关怀实践中,人道主义原则尤为显贵,它诠释的是对弱势群体作为人的理解和支持,表达的是社会各群体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共同发展。在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实践中应秉持人道主义原则,给予弱势群体充分的尊重与理解,以符合伦理人性的方式对弱势群体进行关怀。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弱势群体的特征、来源及类型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弱势群体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阶段的弱势群体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背景中 ,随着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以及经济体制转轨而出现的 ,呈现出经济收入低、贫困程度深、消费水平低、生活方式单调、受教育程度低、就业竞争力弱、社会地位低、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等主要特征。其来源主要包括农村中的弱势群体、城镇中的弱势群体和流动人口中的弱势群体。其类型主要有上、中、下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1.
朱镕基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郑重地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一术语。自此,“弱势群体”与“弱势主体”是各类报刊杂志上出现频率极高的概念。由于社会弱势群体和社会弱势主体两个概念从字面意思上非常相近,所以极易使人发生误解。不少人将两者简单的概括为从属关系,即弱势主体即为弱势群体之一员;混淆两者关系的提法也屡见不鲜。有鉴于此,本人认为有必要对弱势群体和弱势主体这两个概念作出必要的界定。一、弱势群体社会的高速发展在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如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而且随着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王丽的“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救助力度”指出,弱势群体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当中一个日益凸显的重要问题。文章分析了三大弱势群体的概况,提出关注三大弱势群体的必要性及救助三大弱势群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弱势群体民生问题及其政治参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弱势群体民生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权利贫困。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权利贫困的主要表现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立法不完善,其政治参与成本较高且条件比较苛刻。因此,解决弱势群体民生问题,就要加强有关政治参与立法,使弱势群体的政治权利得到保证;完善政治参与制度建设,为扩大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证;建立政府支持系统,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提供物质基础;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提供能力和素质基础;健全社会组织,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确理解社会转型过程中凸现出来的弱势群体与改革的关系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改革中出现的弱势群体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社会转型和体制转换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现代化的必要代价;关注弱势群体就是对改革中利益受损者的补偿和对改革代价的扬弃;关注弱势群体不仅有利于弱势群体自身,而且有利于整个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就是关注改革和发展;改革在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应该把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作为党和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将社会公正作为党的重要执政理念,妥善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15.
加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是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方面,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应当认真分析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程度不高的原因,不断提高弱势群体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为弱势群体疏通政治参与的信息渠道,提高弱势群体各方面的素质,建立和完善与此相关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16.
农村弱势群体理论研究是解决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的基础。农村弱势群体理论研究分析,对于帮助解决农村弱势群体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总结了农村弱势群体的概念及特征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本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科 《求知》2011,(3):4-6
弱势群体在历史上往往是提出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变革、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以进城农民工、城市下岗职工和社会失业人员为主的新生弱势群体存在的诸多问题,成为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切实提高新弱势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总体文化水平,切实提高新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组织化程度,拓宽新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渠道,规范新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方式,把新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纳入和谐有序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制度化方式和非制度化方式都存在较大缺陷,这严重阻碍了弱势群体进行正常的利益表达和实现自身正当利益。在目前社会利益冲突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制度化方式,进而构建一套适合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制度化机制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弱势群体的界定及其解决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乐军  郑磊 《理论视野》2007,92(10):26-28
弱势群体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表现在政治、文化、社会方面。我们应当从"四位一体"的角度来界定弱势群体,才能全面把握弱势群体的特征,从而制定合乎实际的能够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政策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社会弱势群体的广泛存在及其不可漠视的负面影响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严峻现实,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从法律的角度对弱势群体进行界定,分析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理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基本理念,对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