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1983年6月22日登载戴维·布兰德为该报撰写的一篇专稿,题为《斯大林主义者的阿尔巴尼亚向人民灌输对外国人的畏惧感》。现摘译如下: 阿尔巴尼亚这个小小的欧洲国家是世界上最封闭的国家之一,它处于偏执狂的控制之中。防弹壕遍布乡村;-在稀疏的小山后而竖立着碉堡;所有的年青人都要接受武装训练。极权主义政权的目标是使所有公民相信,绝大多数外国人都是可怕的,特别是美国人和苏联。  相似文献   

2.
苏联《共产党人》杂志90年第4期刊登了哲学博士伊·邦京和叶·普利马克的名为“人类文明转折点上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编者称刊登该文的目的在于征求社会意见。这篇文章选自将要问世的《苏共党史特写》第一版。伊·邦京是《工人阶级和当代世界》杂志主编,叶·  相似文献   

3.
美国杜克大学政治学教授杰里·霍夫就戈尔巴乔夫面临的经济问题发表了题为《戈尔巴乔夫的战略》一文。这里摘译介绍他对苏联目前工艺学问题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杰里·霍夫指出戈尔巴乔夫的战略以两个内容为基础:一是他以世界象棋大师面目出现,喜于布下复杂的局面,然后一直下到底。二是由于戈尔巴乔夫相对年轻,他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苏联的重大问题。然而,戈尔巴乔夫还应严格按规则比赛。如果我们不理解这种规则的性质,我们将永远不理解他的一些做法。我们应该超越改革与纪律、对西方的缓和  相似文献   

4.
吉林大学出版社将要出版申晨星同志译的雅·米·扎赫尔的《忿激派运动》一书,我为这位苏联法国史名家的名著能介绍到我国来感到高兴。雅科夫·米哈伊洛维奇·扎赫尔(1893-1963年)是苏联老一辈的法网史专家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他已从大学法学院毕业,并开始执行律师业务。他投身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十月革命后在内战中立过战功。1920年再入彼得格勒大学历史系,成为当时法国史大家尼古拉·加  相似文献   

5.
保加利亚自1982年实行第三个改革文件《经济机制章程》以来,突破了传统的苏联模式,在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和扩大企业计划自主权方面迈进了一步。1984年保又进行了补充修改,实行工业企业自负盈亏和承包制,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保新机制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是把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区别。1986年4月保共召开了十三大,提出了关于在社会管理领域内进行整体改革的问题,要求在社会管理方面发生质变。保共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格里沙·费利波夫最近发表文章指出,“陈旧的社会关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苏联民族学》杂志1990年第一期刊出列夫·萨莫伊洛夫的研究成果——《劳改营的民族学》一文后,在苏联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列夫·萨莫伊洛夫是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列宁格勒大学科研人员的笔名。1981——1982年他曾在列宁格勒“十字”监狱及市郊劳改营里服刑,后来获释并恢复  相似文献   

7.
苏联《旅伴》杂志1988年第12期刊载了叶利钦答拉脱维亚记者奥利皮克问,题目是:《以社会公正为目标》。《旅伴》在发表此文的编者按中介绍了叶利钦的简历。《旅伴》杂志编者按:今天围绕鲍里斯·叶利钦的名字编造了许多神话和传说。对一些人来说,他是改革的英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一个失败者。实际上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其中,在他自己看来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1931年生于斯维尔德洛夫州的布特卡村。他的双亲都是农民。不错,正如我们的交谈者所表述的,他的父亲在“饥饿年代”跑到城里去了,到建筑工地去了。鲍里斯·叶利钦也一度在建筑工地劳动过。从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毕业以后,他在各级部门里都工作过:当过技师、工地主任、登上管理托拉斯的岗位,做过一家大联合企业的经  相似文献   

8.
苏联政治·法律列宁的民主观—读书琐记周必文苏联东欧研究资料82.9期列宁关于改善国家机关的思想与实践王义林学习与研究(吉林)82.12月4期苏联专家论述全民国家理论世界法学82.12月4期成熟社会主义和克服阶级差别薛汉伟译科学社会主义参考资料82.12月23一24期成熟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阶级结构的发展李贺林译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资料82.12月23一24期苏联“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几个间题王正泉、姚洪芳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资料82.12月23一24期社会主义国家形式的多样化(苏)哈比布林国外社会科学情报82.11期苏联社会的阶级结构田森国际共运教研参考…  相似文献   

9.
戈宝权先生1935年作为《大公报》驻苏记者,于同年6月30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全苏联体育大检阅时,见到正在苏联访问的罗曼·罗兰夫妇,由高尔基陪同前往观礼。1938年戈宝权初次访问巴黎,四十余年后的1984年,他又应邀前往法国访问和讲学,先后在几所大学和兰斯市政厅做过关于《法国文学在中国》的报告。他还于同年11—12月访问年已九十高龄的罗曼·罗兰夫人,进行了亲切的会谈。下面这篇文章是他为了纪念罗曼·罗兰逝世四十周年而作,现根据新发现的资料又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10.
这篇文章发表在1982年12月6日美国《新闻周刊》上,作者罗伯特·卡伦和乔伊斯·巴纳森。摘要如下:安德罗波夫取得明星地位后,开始认真地着手治理苏联的困难工作。新的共产党领导人采取谨慎的行动使自己进入由40人组成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这个国家的议会。他没有继任勃列涅夫的主席(或称国家  相似文献   

11.
苏《新时代》周刊1991年第36期刊载西蒙·科尔顿斯基的文章谈8·19事件。文章说,由于生活保障体系崩溃、能源(煤和石油)的灾难性短缺以及地方政权所属的农业企业拒绝执行计划,戈尔巴乔夫周围的一些人以及从属于他的政权机构多次讨论了实行紧急状态的必要性。卢基扬诺夫在事件发生后第二天对莫斯科电台谈话时透露,戈尔巴乔夫也打算在“9+1”协议基础上签订联盟条约后实行紧急状态。但是联盟条约一旦签订就会“自动取消”一些人的权力,同时,某些国民经济部门的领导人也认为,签订联盟条约会加速统一的财政体制和苏联总的经济空间的崩溃,国防综合体的企业也将结束生命。再加上下列8个因素,便促成了8·19事件的发生,这8个因素是:  相似文献   

12.
苏联《文学报》以“为什么当时要分配”为标题登了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工程师的来信,反映了青年工程师对被分配工作的不满情绪。该信问世之后,在社会各方面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为此《文学报》编辑部收到大量读者来信。事隔数月,1983年第36期《文学报》发表了一篇述评,综合了读者的信函。同时,还公布了《文学报》记者就此问题向苏联国家劳动委员会劳动资源管理局局长尤·克列依密诺夫的采访记录。现将这场讨论介绍如下:引起这场讨论的主角是青年工程师伊·彼。他与几位同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科研所和  相似文献   

13.
苏联国内国家博物馆约有二千个,还有一万二千个公共博物馆。它们储存的陈列品多达五千二百万种。每年参观的人数不断增长:1930年参观者约二千万人次,1983年已达一亿六千万人次。1983年12月拟恢复出版《苏联博物馆》刊物。该刊主编尤·皮休林对《苏联文化报》记者谈了该刊的任务和规划。读者将在刊物上看到博物馆在参加解决现代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4.
根纳季·瓦西里耶维奇·奥西波夫系苏联社会学学会理事会副主席、哲学家、博士、教授。曾任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哲学研究所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研究组组长。现任苏联科学院实际社会凋查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杂志编委。1973年起任苏联社会学学会理事会副主席。布热津斯基的书《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诞生和复灭》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能对它保持沉默。书中提出的许多问题正等待着答复。可以“从里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电影剧本《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发表于1977年,1980年拍成电影上映,受到苏联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苏联评论界对这部电影议论纷纷,指出其成功原因之一是女主人公卡佳·季霍米罗娃的形象特别能吸引苏联观众。为什么呢?我们就想根据这个问题介绍一些背景材料,把《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与所谓“家庭生活小说”作一次对比。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为焦点,探讨这部以革命英雄典型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大陆的政治运动中与社会文化里所发挥的作用。本文要处理的时段是从中共建国到文革结束。保尔·柯察金在小说中展现出苏联内战时期与敌人斗争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对党的忠贞,是斯大林时期的英雄榜样。这样的精神也正是这一形象能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为苏联《文学报》著名政治评论员弗·布尔拉茨基教授与美国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的作者奥·托夫勒教授的对话。他们的谈话涉及了当今世界和未来世界的许多问题,现全文译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鼓动员》82年第22期刊登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姆·亚斯诺夫为纪念苏联成立60周年而写的一篇文章,介绍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的一些情况,摘要如下:苏维埃联盟的主要内容是各主权民族完全平等与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造利益上的充分  相似文献   

19.
政治戈尔巴乔夫的干部政策.……,.…,......·.·.·.·.·····.················……,…88年1~2期东欧国家的社会协商对话.................·.·...·.···.·.....·..·······......……d年1、2期两德关系透视............·.·.......……,.···············.……。...·.·...·……88年1、2期苏联重视对干部的培养............·...·······································……88年1、2期保加利亚发展自治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日丹诺夫重型机械厂厂长谈有关新的工作方式)今年年初在苏联有五个国民经济部门开始实行经济试验。日丹诺夫重型机器制造联合企业也卷入了这场浪潮。该企业是重型机械和交通运输机器制造部门的先进企业,它出产复杂的传送设备和每两分钟装运一厢煤的高能掘土机。国内现有的运煤火车车厢都印有“日丹诺夫重型机械制造厂”的商标。苏《星期》周报记者就企业在试验中的情况同总厂长伊戈尔·德米特洛维奇·纳加耶夫斯基作了一次谈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