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郭世松 《中国发展》2015,15(3):28-31
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必须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下,遵循法治思维,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要进一步加强道德滋养法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治安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社会管理法治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手段和主要方法。社会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所应秉持的理念与法治的基本要义高度契合。社会管理体制法治化就是要使社会管理体系呈现法治化的形态,其主要内容应体现在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公民的有效参与和"第三部门"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黄伦宽 《人民论坛》2013,(8):136-138
要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化首先要清楚何为社会管理,以及社会管理的问题所在,认识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了解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应有之意,从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体系、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法和司法理念、完善社会管理的法律服务机制三个方面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化实践。  相似文献   

4.
从国家、精英和公众之间的社会资源不同配置方式来看,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经历了乡绅管理制、人民公社制到村民自治的演变。乡村社会结构中自发生成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兼具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双重属性,其职能也实现了从经济职能到兼顾社会管理职能的拓展,成为嵌入农村社会管理格局中的重要一极。要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必须从国家、社会、公众三个层面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环境,建设农村社会管理格局中社会协同、公共参与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倡导秩序的社会组织管理价值导向要求摒弃传统的政府主导模式,以政府供给法律秩序的法治化间接管理模式来替代。社会组织管理的法治化并非"政府依法管理社会组织",而是将政府及其公共权力与社会组织一并规范到法律框架中。创新的基本思路是由政府法治化来推动社会组织管理法治化,具体步骤是在统一的"社会组织管理法"的指引下建立政府监管社会组织的责任机制和政府、社会、市场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分析入手,在借鉴国外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科学探究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角色定位,即:农村社会组织应着重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农村社会组织应立足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农村社会组织应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农村社会组织应着眼于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农村社会组织应重视推进基层政治民主化。  相似文献   

7.
蔡清伟 《人民论坛》2013,(14):46-47
十六大以来,我国立足时代新特点,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村社会管理战略地位,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社会管理奋斗目标,明确了农村社会管理的四个维度,制定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四大举措,并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推动强农惠农富农的农村社会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8.
韩立红 《岭南学刊》2013,(3):14-17,35
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的重要标志,社会管理科学化就是要在社会管理中做到遵循规律、立足国情、把握趋势。实现社会管理人本化、社会管理法治化、社会管理信息化、社会管理民主化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路径,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姚迈新 《岭南学刊》2015,(1):109-113
以法治为保障,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已被视作和列为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开展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透视我国社会管理法治化政策所提出的背景,分析实现社会管理法治化所面临的困境,突破困境必须治理盛行的潜规则,保障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加强各类社会监督,促进社会管理依法运行;让政府职能正确归位,还社会管理权力于法治;加强社会管理领域立法,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会管理的误区、选择与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我国农村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机制,最为根本的是要创造与实现保障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一整套社会条件和社会机制。农村社会管理应以农村社会建设为工作轴心和基本内容。农村社会管理要有明确的顶层设计,以促进农村社会体制改革、确立良性社会机制、保障社会民生、规范社会事业建设、促成社会结构优化为目标,紧紧围绕社会建设进行制度上的整体安排。  相似文献   

11.
刘玮 《求索》2014,(3):114-117
农村社会治理的权力体制是当前各级政府日益关注的重要方面。由于传统的以政府责任为中心的社会管理体制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权力发挥作用,因此权力体制的创新就成为社会管理中的关键点。本文在分析了传统农村社会治理体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理论,阐述了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释放权力空间、培育权力主体和规范权力运行三个主要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周学馨 《重庆行政》2013,14(1):28-30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方面,提出"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在推进"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形成过程中,农村社会管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区建设:社会融合与治理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社区和社会两个层面阐述了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对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社区和社会整合机理及其变化以及新型社区建设的方向进行了讨论,强调农村社区建设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农村的一项重大的社会建设工程和制度创新,不仅旨在实现农村社区的整合和重建,也是旨在实现整个社会的融合和一体化;不仅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与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我国社区和社会整合机制及治理方式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4.
皖发 《小康》2006,(3):18-18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而农村社会发展这条腿更短。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严重不足,是农村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突出问题农村社会事业问题主要体现在责任主体严重缺位,基层政府没有承担起建设和管理的主体责任。另外,财政投入渠道不健全,投入严重不足。由于税费改革取消了乡统筹等,在国家因此补助地方的转移支付资金中,除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外,对其他社会事业的投入只是笼统性地规定纳入…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政策时代的农村社会政策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在进入社会政策时代,构建符合农村实际、维护农民利益、切合农民需要的农村社会政策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构建农村社会政策体系,必须承认和尊重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将长期存在的历史事实,重视农村社会问题的特殊性,坚持农村社会政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地位。农村社会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由十大政策单元构成,在构建过程中要确立"底线公平"的价值理念,遵循整体性、协调性、民主性和渐进性四大基本原则,促进农村社会政策体系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16.
管的越少的政府是越好的政府,政府应从不该管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凡是能由社会管的都由社会来管。社会管理法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要求,其实质是让社会管理回归社会。法治化是社会管理最好的形式,也只有在这种形式中,我们的社会才不仅会产生最强大最持久的生产力,而且会带来最辉煌最和谐的社会幸福。  相似文献   

17.
《公民导刊》2011,(10):3-3
社会管理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近日,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公布了《长沙市社会管理法治化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法律专家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是马克思所处时代孕育的伟大思想,是马克思基于无产阶级立场,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劳动关系分析、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主要包括社会治理合力论、社会治理主体论、社会自治重要途径论、社会治理公平正义价值目标、社会治理终极目标等思想认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经历了“政权下乡”“政社合一”“乡政村治”“多元共治”四个阶段。新时代我国农村社会治理面临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村组织自治能力较弱、基层政府职能越位错位、农村政府财力相对不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尚有差距等挑战。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对于新时代加强和创新我国农村社会治理,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从村民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型。公民社会本质上是走向平等、民主和法治的社会,推动村民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最为直接的力量是渗透着宪法精神的民主财政和法治财政。引导农村走向公民社会的财政对策是:推进农村财政改革,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推进乡村民主建设步伐;积极推行财政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管理法治化的总体思路(一)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制定实施国家社会管理法治化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管理法制体系,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社会管理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