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转变政府职能和治理方式,提高政府能力,特别是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是建设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为公众和社会服务的思想观念,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紧跟时代步伐,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创新公共服务机制,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是推进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杨成  丁德昌 《行政论坛》2013,20(1):75-78
居住自由权本质上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范畴,西方一些国家明确将其载入宪法.由于居住自由权在我国当前宪法中的缺位以及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可以不顾农民的意愿,无视农民的居住自由权,强迫农民集中居住,导致农民“被上楼”、“被城市化”.将居住自由权载入宪法,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地方政府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行为受到了宪法上的约束,有利于农民集中居住的良性推进,从而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3.
何甜甜 《学理论》2012,(28):31-32
在全球公共部门改革的大背景下,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行政管理体制必须作出新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来总体规划行政体制改革。从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分析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如何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4.
何水 《行政论坛》2009,16(6):38-4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当前各地应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并从五个方面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即: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明晰地方政府职能总体构成;合理划分各级地方政府职能,完善地方政府分层管理体制;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地方政府组织;创新_政府管理方式,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公共财政制度,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财政保障。  相似文献   

5.
王志华 《行政论坛》2009,16(3):93-96
从传统行政模式、新公共管理模式到新公共服务理论,在西方行政模式的演变过程中,“公共服务”的理念始终贯穿于相关的理论、思想,或其暗含的行政价值之中。不同行政模式下与“公共服务”理念相适应的组织观在西方国家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的实践中得到了多方面的体现。既体现了“服务”内涵中效率与民主两种价值的统一与平衡,也融合了不同行政模式的“服务”理念。西方国家地方政府机构的发展趋势则是以官僚制为基础,走向结构扁平化和政府组织体系多元化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6.
中国服务型政府建构的路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是政治、经济和行政长期一体化的结果,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产生的。由于这种政府管理模式是以权力为中心的,因此,可称为“权力行政模式”。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内改革和参与解决全球问题的双重压力,给政府管理带来根本性的挑战。“权力行政模式”难以适应21世纪的政府管理要求。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是未来政府管理可选择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7.
日前,我国相当数量的社会矛盾是发生在地方和基层,地方利益矛盾已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日益频发的群体陛事件成因复杂,形式各异,但其最终的指向均为各级地方政府。作为社会管理任务的主要执行者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直接承担者,地方政府能否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8.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价值诉求在于,强调公共管理的本质是服务,政府和公职人员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公民明确表达并实现其公共利益,而不是试图去控制或驾驭社会,进而实现在民主对话、沟通协商基础上的政府与社区、民众的合作共治。借鉴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于仍具有浓厚传统管制色彩的我国各级政府而言,坚持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与政府施政理念,建立公民广泛参与和合作对话的共同治理机制,从而构建一个公民与政府之间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现代服务型政府是不二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农民集中居住的利益冲突与协调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集中居住是农村宅基地经济潜能释放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利益冲突.厘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被置换农户三大利益主体的利益边界,是分析和解决利益冲突的前提.农民集中居住的主要利益冲突是地方政府自利性与公共利益和被置换农户利益的冲突.应当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遏制地方"以地生财"的利益冲动,秉承农民自愿原则,防止强拆强建,并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共享与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因应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社会需要,社会治理将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向了前台,以行动者现身的行政人员人格的独立性诉求及其建构日益凸显。传统的人格研究主要从属于心理学和伦理学研究范式,在社会历史的意义上都是一种静态研究。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行政人格研究有必要在借鉴心理学和伦理学研究的基础上,突破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的具体推导,纳入历史和现实维度,动态地从制度、组织、文化等角度分析影响行政人格建构的主要社会因素。从现有研究文献来看,这些社会因素可进一步归纳为关系(人身、权力)、工作(规则、效率)和信仰(信任、服务)。在人类社会治理的不同历史阶段,这些因素在行政人格的建构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在制度化道德的社会整合下,关系、工作和信仰因素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行政人格建构也将实现从“制度→组织→个体”之单环建构向“个体?组织?制度”之双环建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相当数量的社会矛盾是发生在地方和基层,地方利益矛盾已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日益频发的群体性事件成因复杂,形式各异,但其最终的指向均为各级地方政府。作为社会管理任务的主要执行者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直接承担者,地方政府能否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不仅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事关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因此,建设好地方服务型政府,有效化解地方利益  相似文献   

12.
在对12个省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地方政府行政改革创新举措的现状,总结了其中的成绩,分析了出现的普遍性问题.问题主要为改革理论研究不足,改革系统化程度有限、透明度不高、创新空间不足、法制化程度低、没有触及政府职能的核心领域.针对这些问题,指出在宏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理论研究,进行系统的规划,中央政府在实践中应通过政策制定强化分类指导,激励地方政府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服务型政府的模式与建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巨变,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回顾前五次的政府机构改革,在精简机构、服务经济方面成绩显著,但却忽视了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大部制"改革意在推动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中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服务理念远未真正形成;政府公职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公民参与制度不完善,公民自觉参与意识不强;缺乏相应的制度、法律的保障,存在制度短缺问题;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不足。在加快中国特色服务型政府建设上,必须抓好以下工作要件,即:树立现代政府治理理念,提高政府公共管理的责任感;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机制,实行政务公开化;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行政责任制,以提高公务员公共服务的能力;建立广泛的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形成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逐步建立与服务型政府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创新的驱动模式——地方政府干部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由地方政府推动的创新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风向标,地方政府创新的发展特征可以展现出这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活力.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2007-2008"年度20个地方政府创新获奖项目为研究单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和分析地方政府干部对本地政府创新项目的认知和态度,从创新动因、创新动力和阻力、创新价值取向、创新的参与性和可持续性五个方面出发,得出研究结论:由地方政府推动的改革创新具有突出的"低风险取向",创新过程中公共参与不足,地方领导的"精英作用"和基层政策空间是推动地方政府创新的主体力量,创新的可持续性也主要取决于能否获得体制内的认可和支持.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为观察和判断中国政府改革和政治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信息.  相似文献   

15.
刘文萃 《党政论坛》2014,(15):24-27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新世纪中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战略定位。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近年来,伴随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普及以及公民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的不断提高,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基础上的网络问政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并日渐成为现实政治行政体制微观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6.
解艳苓 《学理论》2008,(22):15-16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人民群众日益迫切地需要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本文对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途径进行探讨和思考,期望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和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14)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部署。会议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此构建服务型政府是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必然选择。分析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论述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应然和实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服务型政府研究:十年历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倩 《行政论坛》2012,(1):33-39
从2000年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正式提出到2009年,服务型政府的研究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这10年中,服务型政府研究从热点议题成为中国行政学界最热门的常规主题,其理论成果向实践的投射,又使其成为中国行政学者最巨大的学术贡献和主流的学术话语。在理论研究的带动下,构建服务型政府也成为从地方到中央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目标。因此,关注服务型政府研究的头十年历程,既是对这一学术史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将服务型政府建设导向更辉煌未来必须经历的反思,还是服务型政府理论元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服务管理理论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全新课题。而树立“顾客至上”观、实践“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树立“顾客关系”观、遵循“协商互动”的服务过程,树立“顾客需求”观、界定公共服务产品的范围,树立“顾客满意”观、提升公共服务产品的质量,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公众导向理念源于顾客导向理念,体现"公民本位",追求"公众满意至上"。在我国,公众导向理念契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体现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要求,成为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价值和核心理念。福建省率先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模式,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即以绩效目标为导向,科学制定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绩效运行体系,确保行政权力高效、规范运行;建设绩效监控体系,确保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完善绩效评估体系,促进绩效水平提升;健全绩效制度体系,实现绩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和改进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思路是:树立和强化公众导向理念;构建整体性绩效管理框架;实现公众对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全程、深度参与;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地方先行先试,推动政府绩效管理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