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莹 《理论视野》2010,(10):42-45
行政监察,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也是行政机关内部监督的重要形式。行政监察组织作为行政监察的监督主体,体现出行政监察应有的性质和作用。文章依据行政监察组织的双重特性,联系我国行政监察组织体系的设置现状,从行政监察组织的有效性问题和行政监察组织体系的运作问题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行政监察组织的功能困境,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梁欢 《学理论》2013,(14):254-255
在高职院校的师资培训过程中,高职院校和教师之间是一个标准的委托代理关系,其中学校是委托人,教师是代理人。由于学校与教师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培训出现供需矛盾,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有必要认真研究相关对策:收集教师的培训需求,结合地方的实际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的师资培训计划;建立明确具体的、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师资培训目标;拓宽培训渠道,创新高职院校师资培训模式;建立和健全师资培训效果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下,由于政事不分、管办不分,造成事业单位角色不明,效率低下,监督缺位等一系列问题.管办分离改革的目的是将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发展为以契约为基础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互动式的社会治理.我国地方公共事业管办分离改革尚存在新设事业单位管理机构权力不明、组织之间激励不相容和体制环境制约等问题.为此,推动管办分离改革的有效措施是:明晰政府管理部门与代理主体的权力边界;推动管办分离的制度化建设;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创新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4.
张青卫 《理论探索》2020,(2):110-119
作为委托—代理表现形式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劳动关系领域较为普遍。从委托—代理视角来看,《劳动合同法》存在如下不足:一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条件过于宽泛,难以规制劳动者的道德风险;二是试用期制度不尽完善,难以防范劳资双方在特殊情形下的逆向选择;三是裁员方面的"优先留用条款"福利性较强,不利于留用优秀的劳动者。建议立法机关在修改《劳动合同法》时,不再将"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条件。同时,将劳动者离职后再次被招用到原用人单位,且工作内容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形作为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的例外,并且规定试用期可以因劳动者停止工作进行医疗而中止。最后,赋予工作表现优异或者对用人单位的经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人员以优先留用资格,并在相关人员之间设定合理的顺序位阶。  相似文献   

5.
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审视我国的政府经济责任审计 ,分析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作用、缺陷 ,助于更为深入地理解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绩效、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政府采购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备性而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在政府采购中同样客观存在。在解决政府采购中的多重代理问题时,必须兼顾各方利益: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代理人的积极性,代理人在代理过程中通过实现委托人的利益目标来实现自身的效用目标;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不能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且要努力实现委托人的利益目标,否则代理人会受到严厉的制裁。  相似文献   

7.
委托—代理理论是近年来由契约经济学发展起来的分支理论,该理论对契约中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博弈关系做出了更为精深细致的解读。鉴于代议制民主的特点,委托—代理理论亦可移用于地方公共事务治理领域内地方社会与地方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中,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责任的生成与其部分缺损问题的探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有资产管理委托代理道德风险的博弈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托代理制是伴随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而出现的一种资产经营制度。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利益主体的不一致等,导致了在国有资产委托代理过程中产生道德风险。对道德风险进行博弈分析,其防范措施主要是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创新,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9.
养老基金运营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霞 《理论探索》2004,(4):73-74
养老基金运营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伴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尤其是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深入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从理论上分析 ,解决养老基金运营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关键是建立一种激励机制 ,使委托人和托管人的利益最大化。在实践中 ,我们防范委托代理问题 ,要从托管人的选择、激励机制的建立和政府的有效监督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知识型员工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与知识型员工之间存在代理成本高,委托与代理人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和劳动成果难以衡量等委托--代理特征.因此,企业管理者应通过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和风险共担利益分享机制,在团队管理中打破报酬预算平衡及重视知识型员工个体成长与自主工作的需要等方式取得员工与企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政策执行者机会主义行为对司法政策执行的干扰,是我国司法改革进程中一道挥之不去的噩梦,严重妨碍我国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以相关现象在民事"调解优先"司法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表现为考察面,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导致机会主义执行行为产生的主要制度缺陷及其作用方式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若干治理对策:构建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利益平衡机制;政策执行监控主体的合理扩容;政策质量的提高与宣传力度的强化。  相似文献   

12.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作为全球治理主干的众多国际组织面临着深度调整。在这一背景下,厘清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的互动机理,深入研究并思考中国应如何主动介入和引导国际组织的变革,已经成为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课题。与长期以来主导国际组织研究的主流国际政治理论不同,源于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为分析成员国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复杂关系和互动逻辑提供了启发性视角。在国家与国际组织复杂的“委托-代理”模型下,国际组织的行为与政策偏好将综合取决于成员国、成员国在国际组织内部的代表、国际组织的秘书处和行政首长等主要行为体在国际组织的决策过程中处于什么位置以及能够施加多大影响。这为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国际组织,提升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3.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区服务是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有力抓手。借助访谈、观察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单案例研究法呈现社区服务购买现状,并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社区服务的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之下,深入剖析社区服务购买的合同管理、监督评估、社工意愿、居民参与方面的堵点,提出疏解策略。研究发现,堵点表现为合同管理欠缺规范性,实际履行随意性强;全程性监督评估弱,信息公开程度低;社会组织缺乏自主性,激励机制滞后;居民参与程度不高,购买服务质量打折。针对上述问题,从提升政府合同管理能力、构建全程监督评估体系、培育社会组织服务意愿以及唤醒社区公众参与意识四个维度给出优化方案,以期为我国政府购买服务迈向新阶段提供具有启示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政府治理与公司治理中委托代理问题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公共管理改革主张公共管理借鉴工商企业管理理论与技术方法,用企业家精神重塑政府。这种借鉴是在对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之异同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的创造性借鉴。众所周知,缓解委托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与政府治理的核心问题。政府治理与公司治理中委托代理问题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我国政府委托代理问题更加严重,即没有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政府治理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监督体系整体上还比较低效等。缓解政府委托代理问题应当着重把握完善政府多元化指标体系的绩效衡量;减少政府的委托代理层次;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将重点置于监督上,而非激励;打破政府垄断,引入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5.
委托—代理关系一直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以此理论为基础和视角来分析在政府决策过程中一对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即公民与政府的角色互动,试图以全新的视角,实现公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以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16.
卢宗亮 《学理论》2014,(5):85-86
针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提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激励约束机制:减少委托代理关系的层次;引入监督组织;划分同质性工作区域;改变项目款项的支付方式;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事后评价体系,建立长期责任制;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委托代理理论下高管薪酬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典的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为了良好地控制代理人的行为,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应该将代理人的收入与其产出联系起来,并且当外界环境风险增大时,应该减小激励强度并采用相对绩效评估.这些结论被认为是现代股份制公司中高管人员薪酬设计的核心思想,然而大量实证研究并没有发现这些关系的存在.许多西方学者围绕这一悖论进行了探索,深刻剖析了股东和公司高管人员之间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揭示出凝聚在高管薪酬上的众多矛盾.  相似文献   

18.
论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理顺国有企业中委托代理关系 ,核心的问题是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而激励和约束的关键对象是经理层。  相似文献   

19.
自“非典”事件以来,中国不断加大行政问责的力度,行政问责制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行政问责制的完善首先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行政问责主体体系,形成以异体问责为主,同体问责为辅的行政问责制度。然而在实践中,信息不对称、媒体言论自由欠缺及权力机关薄弱等问题却阻碍了行政问责的效力,因此亟需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扩大大众媒体在行政问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陶有伦 《行政论坛》2004,(6):45-47,54
委托代理行政,由谁承担法律责任,无论是理论上还是法律规范上都较为笼统,这给实践带来了困难。委托代理行政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原则才能确定法律责任由谁来承担。依据主客观统一归责原则,在客观条件确定下,主观“过错”就成为了分析委托代理行政法律关系中法律责任主旨原则,并根据这一原则精神对委托代理行政法律关系中委托主体的责任、受委托主体的责任和行政相对人的责任进行分析,可以确认三方在委托代理行政中各承担什么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