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晓明  胡静华 《黄埔》2009,(1):24-26
彭猗兰老人1908年生于安徽芜湖,1925年进入广州中山大学学习,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彭老担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教导员。后随林伯渠同志至南昌,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后,彭老随领导同志转战广东,经香港、去上海、西安等地继续开展革命工作。解放后任国务院干部,现已离休,在家安度晚年。彭老是现在极为少数、依然健在的八一南昌起义亲历者,虽年逾百岁,但依然体格硬朗、精神矍铄。采访期间,彭老为我们讲述了自己在八一南昌起义前后的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2.
湘埔 《黄埔》2014,(3):70-70
王光亚,1914年2月出生,今年100岁,黄埔军校第十四期工兵科毕业。参加过昆仑关会战,之后又参加远征军进入野人山入印缅作战。抗战胜利后,携家眷回乡经营小商店,公私合营后入长沙饮料厂直至退休。  相似文献   

3.
陕埔 《黄埔》2013,(6):64-64
尹士悦,1913年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1936年.在山东齐鲁大学化学系就读的尹士悦得知黄埔军校招生。随即报名,通过考试后成为黄埔军校十期生。1938年开始,尹士悦先后在广西柳州和云南昆明学习飞行.两年后前方需要领航和轰炸员,尹士悦又被安排到“侦炸班”学习。1941年毕业时,成绩突出的他被分配留校,拟任教育副官。但尹士悦认为好男儿应该奔赴抗日最前线,于是主动请缨去空军部队.上抗日的第一线。得到批准后,他随后被分配到国民党空军第二大队第九中队担任轰炸员,实现了“奔赴抗日战场”的心愿。  相似文献   

4.
王丰艾 《黄埔》2010,(4):28-28
照片中这位老人叫王兆澍,黄埔军校二十二期一总队步科毕业,江苏镇江人,现居天津河西区。  相似文献   

5.
吴汝棣  朱春秀 《黄埔》2009,(5):29-29
吴乐忠老先生,虽年已94,但体格硬朗,思维清晰,风采飘逸,浓眉下一双有神的眼睛,时不时地望向远方,依然保持着军人的风度。他是黄埔军校第十七期毕业生,八年抗战时期,转战南北,险些丧生。叙及往事,时悲时喜,无限神往。  相似文献   

6.
《黄埔》2013,(1):45-45
黄静汶,1911年11月18日出生于湖南湘阴县高坊乡。父亲是老同盟会员,开明进步,具有强烈的民主爱国思想。二哥黄文闿,很早就从事革命活动。在革命氛围浓厚的家庭熏陶下,黄静汶从小就立志为争取人人平等的新社会而奋斗。1925年,她经过二哥的朋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随着北伐运动的发展,湘阴县成立了工会、  相似文献   

7.
周强 《黄埔》2011,(2):23
贺明哲,男,生于1909年1月16日,云南省昭通地区水富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八期。抗日战争中曾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南昌外围战等战役,后参加国民党在桂林举办的第一期参谋训练班,毕业后被派到四川中央军校军官高等教育班任参谋教官兼队长。抗战胜利后,贺明哲同学担任四川宜宾团区(军分区)参谋长,1949年9月任新一军少将副军长兼前进指挥部指挥官,1950年8月投诚。  相似文献   

8.
周强 《黄埔》2013,(5):71-71
李正义,湖南湘乡人,生于1911年11月,现年102岁,黄埔高教班十一期毕业。抗日战争中先后参加昆仑关战役、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远征军滇西反攻战役等。抗战胜利后在国民党第十六军官总队担任区队长、中队副、上校中队长,昆明市晋宁县副县长、警察局长等职。1949年参加卢汉将军领导的云南和平起义,1957年被错判,1980年平反,后退休,现居住在昆明市龙泉路文  相似文献   

9.
湘埔 《黄埔》2014,(2):53-53
正郑淼,又名郑慧庄,长沙县金井镇人,1914年4月出生,现年100岁。她毕业于黄埔军校,抗战时在衡阳战地医院救护伤员国民党撤退时拒绝赴台,解放后在家乡开办免费小学。忆起当年峥嵘岁月,一幕幕像电影一样浮现在老人的眼前。孩童时,她从一饶姓贫苦农家送至长沙金井镇一大户人家做丫鬟。户主之女郑业珍因参加革命工作,随时会有危险,所以交代母亲:"我靠不住,可将丫鬟当亲生女儿教育培养,日后也有个照  相似文献   

10.
孙宝礼 《黄埔》2008,(3):115-115
倪光先生和我是西安王曲黄埔第七分校十七期的同学。在抗日战争年代,倪光担任陆大参谋班的教育副官时,我们就有过交往,后来我们同时投考到七分校,他被分配到特科总队任通信兵,我和杨基庆同学被分配到十三总队。我们曾一起在学校大操场上练兵习武,一起修马路建营房,我们穿着草鞋、吃着扛子馍一起在黄埔军校中成长。抗战的后期我们又同在重庆大坪军委会干训团一起学习。抗战胜利后,我们又一起被分配到东北行营,还同在第四处当参谋。  相似文献   

11.
张扬 《黄埔》2009,(2):25-27
鲁整与“五四”运动同龄,孝感城关人,黄埔军校十期学员。戊子年春,笔者慕名走近这位精神矍烁的老人,感受他那惊人的记忆力,清晰的思维,文雅的谈吐,以及他的一颗拳拳赤子之心,记下了他人生中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12.
董入法 《黄埔》2014,(6):101-102
徐希善,1913年6月27日出生,今年101岁,江苏赣榆人,黄埔军校15期毕业。原民革连云港市委会副主委,连云港市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二至第七届常委(第七届兼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13.
苑生 《黄埔》2006,(5):63-63
2004年6月1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纪念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大会在此隆重举行。一位年近九旬的黄埔同学在会上发言,他高昂的精神、饱满的情绪、宏亮的嗓音,受到出席会议的中央领导的赞许。他就是黄埔十二期同学苗青圃。可就在那次盛会不久,恶病突降苗老身上,使他经受了一场生死考验  相似文献   

14.
赵国荣  李潭桂 《黄埔》2014,(1):75-75
正我叫李潭桂,1912年12月1日出生于广东龙川县,少年时入读佗城学校至高中毕业。为了生计,1931年春节过后,到上海一间洋行打工。我到上海的第二年,淞沪抗战爆发,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将士伤亡很大,军用卡车一车一车将尸体运走,大街上很多伤兵等待包扎,大量青年加入抢救伤兵的行列中,上海民众与各地民众包括外国友人一起以各种方式积极参加  相似文献   

15.
粤埔 《黄埔》2014,(5):70-71
正郑国雄,1912年农历4月出生于广州增城,黄埔军校四分校工兵科十四期毕业。9岁那年,郑国雄随父亲到马来西亚生活。那时的华侨都有个习惯,子女到一定年龄就要送回国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郑国雄也不例外。"18岁那年回到广州,在广州的上海复旦大学附中读高中,当时每周有4小时军训,用老师的话来说,学完后就可以上战场了。这也是我最期待的时刻。"毕业后,他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回马来西亚,而是报名参军,不久升任  相似文献   

16.
正徐希善,1913年6月27日出生,今年101岁,江苏赣榆人,黄埔军校15期毕业。原民革连云港市委会副主委,连云港市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二至第七届常委(第七届兼副秘书长)。徐希善出生于书香门第,9岁入私塾学习,高祖和曾祖分别是咸丰和同治时期的进士,祖上曾经商创下了徐和泰的万贯家业,但自祖父这辈开始未能遵守"创业维艰宜思勤俭,守成不易且戒奢华"的祖  相似文献   

17.
正王英泽,生于1914年12月,今年100岁,湖南澧县人,毕业于黄埔七分校十期。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正在读书的王英泽报国心切,毅然要求上前线打日本鬼子。但由于要把书读完才能走出去的父命难违,一直到1934年他才来到宋希濂的部队参加抗战。1937年淞沪会战时,他已经是一名少尉排长。面对侵略者,王英泽作战英勇,无所畏惧,后来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1938年他已升任上尉队长,受令在山西中条山区组织小股部队开展抗日游击战,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17,(2)
正梁汉周,1915年8月生于广东云浮新兴县太平镇江上村三多坊,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军官训练班学员。与绝大多数黄埔学生毕业后奔赴战场不同,作为学员的梁汉周是历经战火洗礼后才被上级送入军校受训而成为“黄埔系”的。衡阳会战中弹负伤1944年1月,从罗云师管区上等学兵队毕业的梁汉周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62军151师453团2营6连任排长。4月,随第62军乘火车前往湖南,参加了史上著名的衡阳会战。第一次上战场,  相似文献   

19.
贾晓明 《黄埔》2010,(3):14-16
胡公冕(1888—1979),浙江永嘉县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经党同意后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与廖仲恺等筹备建立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近日在养老机构广州寿星大厦获悉,寿星大厦现有健在百岁以上的老人13位,且全部为女性。根据健在的一百多名九十岁以上的老人现在的身体情况推测,预计以后平均每年至少将新增百岁寿星5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