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政企分开何时到位——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献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锡秋 《中国律师》2002,(11):27-30
国务院是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代表吗国有资产是指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的财产,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收益、接受馈赠形成的,或者凭借国家权力取得的,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有形和无形财产及财产权利。根据这个定义,国有资产可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国有产权是指国家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经营权、使用权等财产权,不包括债权。而一般所说的或目前所遇到的紧迫的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均是指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也可以说是国有产权的管理和实现方式的问题。我国目前国有资产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资源性国有资产是其他国有资产的基础,却长时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制定一部资源性国有资产法是完善我国国有资产法律体系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所有权,为民所有;实现其合理经济价值,最终为民所用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论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原有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问题与成因 我国原有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国有资产的所有人缺位现象,即国有资产产权缺乏人格化的具体代表者,从而导致国有资产在具体的管理与运营中一旦受到严重损失时,一切损失自然要由国家来承担;其次,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与市场经济自主经营不相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必须有自主经营权,而我国原有的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合一,企业不可能有自主经营权;冉次,国有资产大最流失较为普遍,甚至很严重,并且屡禁不止。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国有资…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下.由于不承认商品经济的存在,因此过去的40年中一直有“国家财产”或“全民所有制财产”之称。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有资产”这一概念逐步被确定下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多年的经济建设,我国已积累了数以万亿元的国有资产。这些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产,也是国家的命根子。为了遏制蚕食、豪吞、侵占国有资产的犯罪,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致流失,我国新刑法明确将严重侵犯国有资产的一系列行为规定为犯罪并…  相似文献   

5.
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最根本的就是要依法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法制建设。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膛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一要求深刻说明了加强国有资产相关法制建设对于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重要性,同时也进一步强调了在法制轨道上加强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已迫在眉睫,本文拟就如何建立国有资产法律法规,加强国有资产法制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国有资产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国家依照法律取得和认定的资产,包括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的投资和收益,以及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和国有银行发放的发展资金贷款等形式发放的资产。国有资产也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以各种方式包括货币投资、实物投资、技术成果投资和投资效益形成的资产,以及由国家法律确认的各类资产。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是全体劳动人民的血汗。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可是,近十多年来,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严重,流失的形式也日见多样化。尤其是近几年笔者在司法实践当中,还发现特殊形式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即企业在依法解决经济纠纷的法律诉讼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这种情况下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以其自身的方式特…  相似文献   

8.
国家所有权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所有权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谢次昌国家所有权是全民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的财产在我国的实践中称为国有资产。到1995年底,我国国有资产的帐面价值(清产核资后的现值)已达51920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41320亿元,非经营性资产10...  相似文献   

9.
一、原有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问题与成因 我国原有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国有资产的所有人缺位现象,从而导致国有资产在具体的管理与运营中一旦受到严重损失时,一切损失自然要由国家来承担,其次,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与市场经济自主经营不相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必须有自主经营权,而我国原有的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合一,企业不可能有自主经营权,再次,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并且屡禁不止。 在国有资产监管中出现上述问题,其原因是很复杂的,总的来说,有两方面原因. (一)客观原因 1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  相似文献   

10.
由于国有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起决定作用,使国有经济的改革必然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而国有企业的转制是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命运取决于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命运。但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建立在国有资产不受侵害的基础上,不能以损害国有资产为代价。因为“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产,国家的命根子,如果我们……的国有资产都流失了,就谈不上搞社会主义了。”  相似文献   

11.
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局专职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把国家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权与国家行政管理权相分离,使分散在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职权调整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这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同时也是一项崭新而又伟大的事业,开了社会主义国家国有资产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万江 《政法学刊》2008,25(5):31-36
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代表与授权行使是我国国有资产法立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关键问题在于“代表”与“授权”所具有的法律意义。国有资产所有权代表和授权行使的法律架构应为:国务院及地方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国家所有权即对国家出资企业的出资人权利: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国有资监督管理机构依法代表本级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  相似文献   

13.
论国有资产的不同性质与制度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国家都存在着数量不等、规模各异、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资产,即国有资产。但是,国有资产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和发挥的功用并不完全相同。法律上之所以将国有资产划分为公产与私产,是因为两类国有资产在取得、占有、使用、处分、管理、保护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不同,需要不同的制度安排。我国是国有资产庞大的国家,对国有资产的不同性质进行划分,并对不同性质的国有资产进行相应的立法与制度设定是完善我国国有资产法律制度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有资产刑法特别保护的思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蔚  任志中 《河北法学》2002,20(5):97-98
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国有资产刑法特别保护的利弊得失,发现刑法对国有资产特别保护弊多利少。作者认为,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应及时对我国刑法进行修定以消除国有资产刑法特别保护的弊端,并提出了修订宪法、刑法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我国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近年来成为国内外舆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十分重视。为此,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已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流失的法规和政级,特别是国务院有关《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对于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今年将采取有效措施,严肃查处国有资产流失巨大类件及其有关责任者。本刊发表此文,抛砖引玉,欢迎广大读者、作者对此深入研讨,并赐佳作。党的十四大提出,要搞现代化企业制度,就是提出了对现有的企业制度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特别是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发展,国家正在抓紧《国有资产法》的起草工作,本文拟就制定《国有资产法》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法律在着重保护私有财产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国有财产.如《刑法》新增了关于非法出售赠送馆藏文物罪,签订、履行合同失职罪,徇私舞弊致国有公司、企业破产、亏损罪,抵价折股、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罪,征税舞弊罪等,从《刑法》角度较完善地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的保护,但此次立法在某些方面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一)国有资产渎职犯罪中关于“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规定难以操作《刑法》所规定的国有资产读职犯罪,均为结果犯,即对读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必须是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才构成犯罪,没有“重大损失”则不构成…  相似文献   

18.
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的设立,从理论上讲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起着积极作用,但从司法实践来看却并不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司法机关对本罪存在认识上的不一致,从而导致对本罪打击不力,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以下几个在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的总量有了大幅度增长,截止到2001年底,国有资产总量已达109316.4亿元,近10年来,年递增率达17.9%。但与此同时,国有资产的流失也很惊人。据有关部门的保守估计,国有资产的流失每年大约有1000亿元。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不能不说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严重问题。如不加以遏制,必将影响国家的稳定和改革的成效。这一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报  相似文献   

20.
遏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以各种方式——货币投资、实物投资、技术成果投资和投资效益形成的资产,以及由国家法律确认的各类资产。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可是,近十多年来,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严重,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的统计和测算:从1982年到1992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失高达5000多亿元,平均每天流失1.3亿元;①近两年,每天有1个亿的国有资产在流失。②触目惊心的事实表明,遏止国有资产流失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