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发展模式吸引力、机制规则的控制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实质就是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在促进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上,软实力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我们既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既有软实力资源的优势,又要积极推进改革,坚持创新,做大做强中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关“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北京共识”成为各国政治家和学者竞相谈论的话题。所谓“中国模式”,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国外政治家和学者视野中的另一种话语形式。“中国模式”造福于中国与世界,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明成果。本文将“中国模式”置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这段很不寻常的历史和当代世界的“天下大势”中作一审视与解读。  相似文献   

3.
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北京共识"是在"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国际理论氛围中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所作的评价中较为公正和客观的系统理论."北京共识"的提出,反映了中国软实力的提高.我们主张用"中国模式"而非"北京共识"来概括中国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中国模式"尽管存在诸多隐忧,但将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北京共识"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北京共识"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北京共识"是未竞的中国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必须走持续、协调的发展之路,必须建立一个充满关怀的宪政国家,让世界分享中国的增长带来的益处,走一条和平、共赢、开放和自由的发展道路,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全面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我们自己探索出来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是全球化的道路,是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道路,是科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李健 《国外理论动态》2012,(1):58-62,85
我们把共产党执政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以求发展的道路称为中国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以中国来命名,是因为中国既是这条道路的开辟者,又是这条道路最典型的实践者。这条道路从逻辑上来讲,会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市场复活阶段,民生危机阶段,以及和谐社会阶段。复活市场是为了  相似文献   

7.
叶檀 《南风窗》2007,(1):60-63
来自中央政府之于2007年8%的GDP预期增速,已经被更多的人理解为中央政府所发出的象征性信号,或者说是宏观调控的风向标。而且,我们看到了一条道:如果说改革是发展的硬道理,那么后面的故事,更多地体现为内需是发展的硬道理。  相似文献   

8.
<正>2004年,乔舒亚·库珀·雷默发表的《北京共识》研究报告开启了新世纪研究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的热潮。十多年过去,认真梳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解读中国现实国情和引领未来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一、从中国模式到中国道路基于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研究传统的差异,国外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概括以"中国模式"为主;而国内学术界则经历了有无中国模式,用中国经验、中国特色、中国案例、中国道路来取代中国模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丽 《当代世界》2009,(9):55-58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华民族以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谱写了快速发展的壮丽史诗,这个古老大国的迅速崛起引起了世界性的反响。近几年来,关于“中国奇迹”或“中国模式”的话题备受国内外舆论和学术界的关注。当前,在华尔街发生金融海啸、全世界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0.
邵慧翔 《当代世界》2008,(11):62-64
2008年恰逢改革开放30周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曾有人提出30年前如果不搞改革开放,中国会是什么样?这个问题引发国人深思。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体现在发展这个硬道理上。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端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伟大实践之中,是我们党带领人民通过长期政治实践找到的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尺度,明确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在政治发展的目的上,科学发展观主...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化解社会文明发展中的矛盾是我们党的职责所在。党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考察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阐释了丰富的“世界历史”思想,揭示了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性及实现的基本路径、现代化进程的矛盾性、现代化的根本目的、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和现代化的整体性等。立足这一视野,中国的现代化实际是由世界历史的深化所引发,其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受到这一发生机制的影响,自启动以来就处于困境之中。在当代,这一困境集中表现为共时态存在的三对历时性矛盾:先发与后发;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世界“一体化”与民族化。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具备世界视野,实现现代化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肖创东 《工会博览》2005,(19):34-36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早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就鲜明地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篇中国跨国公司在海外的拓荒传奇,它启示我们:中国的跨国经营需要独辟蹊径,走一条寻找相对优势和切入“薄弱环节”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政治发展问题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问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政治现象。一个国家的民主是发生于这个国家和民族所处历史环境的,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具有内生性。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世界上没有一条普适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依据国情,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政治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人民幸福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回望30余年波澜壮阔的变革历程,最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环节就是经济体制改革,最璀璨的光环就是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处的时代语境相结合,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不仅让中国找到了一条独特而正确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更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型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确立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开始积极探索中国发展的新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领导人提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突出了台湾问题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中国20多年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的高度关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了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发展战略。台湾问题与中国的和平发展紧密关联,它既不能影响、干扰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同时中国的和平发展又要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的统一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和中国的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20.
探索中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引起了世界性反响.讨论"中国模式",必须对其基本内涵进行明确的界定.作为一种正在构建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国模式"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只有对种种误解和担忧给予解释与辨析,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