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殿军 《求知》2022,(5):56-58
<正>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坚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之一。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形成和发展,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不断探索的结果,也是对《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统一战线思想继承和创新性发展的产物。因此,认真探究《宣言》中蕴含的统一战线思想,对正确开展新时代的统战工作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向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成功转变,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正确制定和运用了统一战线的转变理论的策略;这一转变理论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具有独创性,并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为核心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这一转变理论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成熟与完善的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形成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一整套理论思想和政策,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宏观上,对毛泽东统一战线观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创立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毛泽东同志的统战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的,是他的光辉哲学思想成功的、创造性的运用与发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探讨毛泽东同志在统战理论上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发展轨迹,对于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主》2015,(8)
<正>近期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史上的大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在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富有理论性、时代性和前瞻性,对新形势下需不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以及怎样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对统一战线地位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是指导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部党内法规,体现了中央加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的战略意图,对统一战线工作的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统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统一战线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人类政治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毛泽东开展统一战线的许多办法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其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不能离开统一战线,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是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农民是无产阶级最主要的同盟军,无产阶级必须积极主动地争取和坚持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革命和反革命的阵线是可以变动的,处理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尤其要谨慎,运用统一战线来监督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等等。总结毛泽东统一战线的宝贵经验,对搞好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团结,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谐社会阶层关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和多层次的协调与平衡。同心圆理论的提出,开拓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的同心圆理论是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的耦合,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指导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突破。同时,同心圆理论也伴随着实践的发展从价值视角向结构视角发生复构,圆心是中国共产党,同心圆的内圈是中国国内的统战对象,致力于民族复兴,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同心圆的外圈则是全球进步力量,致力于世界和谐,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心圆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当代投射,两个共同体的发展共同成为同心圆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场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董良保 《学理论》2011,(1):23-25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有关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发展规律、发展主体等重要的理论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作出了许多新的论断,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补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推动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吕连仁 《理论探讨》2006,1(1):49-51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农民问题理论,这一理论又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人民军队建设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统一战线理论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郑彦宏 《学理论》2012,(25):12-1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成功地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积累了极其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其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要素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动力机制是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原则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保证是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1.
高扩昌 《学理论》2014,(8):6-7,27
"什么是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永恒研究话题。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探索、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于这一主题进行了不同层面的诠释。因为所处的时代条件、国内外环境的不同,这些诠释在感性层面上存在着差异,但从理性角度讲,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利用集体智慧的结晶,丰富、完善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历程中形成和完善的,应对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进行历史的三时态分析.从历时态的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逻辑,从共时态的视角总结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从现时态分析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思路和原则,实现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所谓“政党制度”,就是政党从政模式,即政党政治的实现方式,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相似文献   

14.
卷首     
《民主》2003,(7)
长期以来,统一战线各界人士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亲密合作,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统一战线不愧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这个论断既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 15 0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又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 ,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一江泽民同志这一论断 ,第一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 ,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去世以后 ,世界工人运动和社…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立并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构成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中包括完整的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一、邓小平同志新时期统战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邓小平同志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是理论  相似文献   

17.
《民主》2001,(4)
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是指引统一战线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功与挫折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对象和范围,并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和依靠知识分子、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扩大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重要  相似文献   

18.
杨仕斗  於红 《理论导刊》2005,4(1):52-54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未提及自己思想理论的精髓,列宁虽曾说过“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但未成理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作出了前无古人的伟大贡献。从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到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江泽民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创立、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周铁农 《团结》2006,(5):4-6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具有极为丰富、深刻的内容,不但是研究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发展和自身建设规律的科学,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无产阶级在争取自身解放以至全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中,一定要尽可能争取联合其他可能联合的阶级、阶层和民主政党,团结一切有利于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力量,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就是这个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各代领导集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积…  相似文献   

20.
张美娥 《理论导刊》2006,1(7):53-5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世纪、新阶段,研究、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政党理论,发挥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优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也是抵御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