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喂鼠     
翁和老伴各有爱好。他爱书,藏书如命;老伴爱宠物,养了两只大花猫。然赵翁家的鼠害却尤甚。大白天,阳光透过门窗,赵家窗明几净,老鼠深藏不露。可一到夜晚,众鼠齐出,无有不到之处。那两只大花猫却懒洋洋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旁若无鼠。老鼠在赵家翻箱倒柜,偷吃偷喝,这于赵翁而言,并算不了什么,惟老鼠进了书橱,咬文嚼字,啃得他心疼。为了灭鼠,赵翁想去买几包鼠药,可老妻不准,怕万一药死了猫。为这事,老妻骂过他:“你这老不死的只疼书,就不顾我疼猫。”所以,买鼠药的事就只好一票否决。猫不捕鼠,为了猫之苟安又不便以药…  相似文献   

2.
鼠猫交易     
花猫吃老鼠吃腻了,想换换口味。一日,它寻见一棵大树枝上挂着一条鱼,垂涎三尺,但又懒得爬上树偷食。怎么办呢?逮老鼠是它的看家本领,它终于在老鼠身上想到了办法。 天黑时分,花猫隐藏在暗处,见到有两只大老鼠探头探脑地出了洞,于是冷不防扑了上去,将它们逮获。两只老鼠“吱吱”直叫,花猫不耐烦地训斥道:“叫什么?今天我还不想吃你们呢!”老鼠一听连忙求饶:“猫大爷,那你就放了我们吧?”“放你们  相似文献   

3.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是当今最受年轻人宠爱的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的歌词。据报道,这首歌一问世,“一夜之间传遍大街小巷,红遍大中小学校园”,“种种迹象显示,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很难有一首歌能越过《老鼠爱大米》的‘霸主’地位”。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最近的统计资料显示,《老鼠爱大米》成为点击率最高的搜索词。  相似文献   

4.
吱吱吱……伴随着刺耳的切割机声,牧民沙来仔细打量着刚安好的壁柜,并不时和工人交流."再过几天就要搬进来了,急需的东西都要准备齐."前段时间,位于壤塘县吾伊乡章腊沟深处的西西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从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到定居并乐业,通过近3年的齐心努力,全村99户牧民在国庆节前实现了"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5.
鼠猫之间     
鼠猫之间田原鼠猫交易一日,花猫见树顶上挂着一条鱼,垂涎三尺,但又懒得爬上树去。思谋了半天,它终于想到了老鼠。天黑时分,花猫隐藏在暗处,见有一只大老鼠探头探脑地出了洞,于是冷不防扑了上去。将它逮获。老鼠“吱吱”直叫,花猫不耐烦地训斥道:“叫什么?今天我...  相似文献   

6.
有感于“狗咬耗子”杨帆有这样一幅漫画:成群结队的耗子公然当着猫的面行窃,有的甚至站在猫的肩上盗取墙上挂着猪肉。而猫却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这时,若从旁边猛地钻出一只狗来,将老鼠一一逮住,该多解恨!看了漫画,我这样想.多少年来,“狗咬耗子”这句歇后语使狗...  相似文献   

7.
我父亲是名军人、老党员,从我懂事的那一刻起,就常对我讲;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共产党给的,是革命先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用鲜血换来的,你要争取早日成为党的人。虽然那时我还很小,在对问题的理解上还仅凭着朴素的阶级感情,但环境的熏陶、电影里共产党人的风采却时时刻刻激励着我,深深印入我的心灵。对党组织的向往和渴望,伴随我成长的脚步与日俱增。 1976年9月,我满怀“一颗红心永向党、扎根农村六十年”的革命激情,同千千万万名知识青年一道从城里来到了农村的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快,火热的激情就被现实的艰苦生活所湮灭。每日望着那一条条一望无际的垄沟,肩出血、手起泡、披星戴月的劳动,仅仅是为了挣够自己的口粮钱,累得我疲惫不堪。一到夜晚,我眼望天空的星星,和我的战友们就唱起了“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我一度悲观和失望,感觉我的理想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精神变得恍恍惚惚。  相似文献   

8.
“学生见了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马上静悄悄。”这是一个传统的经典比喻。而如今,不少“老鼠”不怕“猫”——上课看杂书、听音乐、讲话,甚至拍摄侮辱老师的视频在网上“发表”……  相似文献   

9.
鼠年闲话鼠     
孙丽丽 《党课》2020,(1):102-103
记忆里小时候,母亲最先教我的歌谣是: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唯临临,猫来了,叽哩咕噜滚下来……那时候觉得小老鼠特别有趣可爱。那时我们还喜欢猜一个谜语:本来很小,偏偏说老。白天不见,晚上偷盗。谜底就是老鼠。2020年为庚子鼠年。“一日时辰子为首,十二生肖鼠占头”。鼠虽口碑不佳,相貌也不讨人喜欢,还落得个“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千古骂名。  相似文献   

10.
贪兽     
明弘治年间,姑苏城内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鼠灾,历史上称做“百万老鼠闹东吴”。这次鼠灾就连长洲县公堂里挂的“明镜高悬”匾、摆的“日出东海”屏,也被撕嚼得一塌糊涂。鼠灾过后,长洲知县深怕老鼠再次杀回,便请文徽明画了幅画。画上怪物体态臃肿,绿毛莲蓬,一掌握着玉如意,一爪托着金元宝,一蹄蹬动摇钱树,一脚踩着灵芝草。画好后,知县连说“妙哉”,然后问道:“文公,此物何名?”文徵明“吞儿”地一笑,比比画画地说:“想吞天地日月,欲括万贯钱财,狮虎望尘莫及,县公自悟芳名!”……  相似文献   

11.
正《燕书》中记载了一则越人溺鼠的寓言故事,讲的是老鼠喜欢夜间出来偷吃粮食,有个越国人把粮食装在一个肚大口小的盎里,任凭老鼠去吃,不理睬它。老鼠便"呼群鼠入焉",和同伴们吃得饱饱的才回去。第二天,这个越人把盎里的粮食倒出来,装上水,然后在水上撒了一层糠。老鼠不知道,到了晚上,又呼唤同伴"群次第入",结果"咸溺死"。在这则寓言故事中,这群老鼠贪婪的本性和形象在我们面前暴露  相似文献   

12.
风雪无情     
赵永亮 《正气》2000,(1):54-54
雪 ,还在不知疲倦地下着……风 ,还在呼呼地刮着……耿师傅顶着寒风和大雪朝厂部走去。“金……金厂长!”耿师傅胆怯地走进了厂长办公室 ,差点叫出“金发达”这三个字。几年前 ,在车间里他常常叫这个名字。“噢 ,耿师傅 ,真是稀客 ,您请坐!”年轻的厂长惊喜地从转椅上站起来 ,腆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将军肚 ,招呼着他 :“一年多了 ,一直想去看看师母 ,可工作太忙 ,实在没空!”不等耿师傅开口 ,厂长又说 :“好像……您是第一次到我办公室吧?”厂长拍了拍脑门 ,露出了惋惜之情。耿师傅拘谨地边坐边说 :“一个组十几个人就忙得我不可开交 ,全厂…  相似文献   

13.
老鼠夹效应     
《党课》2014,(19):123-123
有这么一个故事:庄园里出现了一个老鼠夹,老鼠看到后很担心,慌忙去向庄园里其他动物发出警告:“小心老鼠夹,小心老鼠夹!”可母鸡、胖猪和母牛却很不以为然,它们都说:“亲爱的老鼠,我知道那对你来说是个问题,但是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老鼠只好返回庄园主的房子,胆战心惊地藏在它的洞穴里。  相似文献   

14.
老鼠,人之所恶。因为它偷吃粮食,咬坏器物,还传染鼠疫。《诗经》中有一篇《硕鼠》,讲的是一种大老鼠。这种大老鼠盗食粮食更凶,老百姓更恨。多少世纪以来,人们都在尽力灭鼠,养猫、下夹子,配制各种毒饵,等等。近年,据说有些地方的灭鼠工作颇见成效,在报端常可见到某某城市已是无鼠害城市、某某港口已是无鼠害港口、某某仓库已是无鼠害仓库的报道。但是,就全国来说,鼠患仍然猖獗。  相似文献   

15.
灯的记忆     
正人一生有半辈子都在夜里度过。人与灯真是缘分多多,故事多多,情结多多。记得20世纪50年代初,我家用的是油灯盏。一种瓦坯烧制的,上面是个盛油的小灯碗,中间一根带把的轴柱连着灯座,以桐油或菜油作燃料,用1至2根灯草作灯芯,燃起豆大的火苗幽幽发黄。那时,我婆婆还为油灯的使用作了许多不成文的规定。比如:灯油只用桐油不用菜油,说是菜油老鼠要偷吃,桐油有臭味老鼠不会偷吃;又如:不到天黑尽不准点灯,人离开便熄灯;还  相似文献   

16.
《学习导报》2010,(22):42-42
老鼠夹效应 有这么一个故事:庄园里出现了一个老鼠夹,老鼠看到后很担心,它慌忙地去向庄园里其他动物发出警告:“小心老鼠夹!”可母鸡、猪和牛却很不以为然,它们都说:“亲爱的老鼠,我知道那对你来说是个问题,但是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老鼠只好返回庄园主的房子,胆战心惊地藏在洞穴里。  相似文献   

17.
66岁的江志祥是昆明市林科所的高级工程师,他研究了一辈子的树,堪称云南林业资源的一部“活字典”,就凭这,他被请进了世博园。为了来世博园,他谢绝了别人的高薪聘请。他觉得,把世博会办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作为共产党员,更应该讲奉献精神。于是被世博园里所有人尊称为江老师的江志祥,就成了世博园里的一道风景,每天都会看到这个身材高瘦、面庞黑红的老者手里拎着锯子、剪刀健步如飞的身影。江老师说他自己就是一棵树,见别人砍树就像砍他自己的胳膊腿一样心痛得会发抖。他曾闭着眼睛咧着嘴一脸痛苦地说:“吱吱吱,几秒钟一…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下乡调查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党员干部打着“先让党员干部带头富,然后带领群众共同富”的旗号,只顾自己发家,等自己“带头富”目标实现了,“然后”就不见下文了。难怪农民群众会发出如此感慨:现在有的党员干部越来越像拉二胡——自顾自(吱咕吱)了。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上,在势如破竹的解放战争中,在新中国建设的峥嵘岁月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这首雄浑嘹亮、振奋人心的歌曲始终与中国人民一起,伴随着变迁的时代,唱响最激动人心的乐章。这首歌的曲作者,就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聂耳。 聂耳,原名聂守信,号子义,1912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祖籍云  相似文献   

20.
去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我们无意中听到两个大学生一段有趣的对话:甲:“××,你们班报名去边疆的有几个了?”乙:“你问唱高调的么,有的是,我可没心思去替他们当统计员……”甲:“是啊,人家都唱高调,可你老兄志愿表上一连来了五个上海,备考栏里还大书而特书:‘本人志在上海,无心边疆’,留恋舒适生活,不愿到艰苦地方去,这算是什么调调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