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案例资料2000年元月20日上午11时,一农民在管城区刘庄村麦田间的土路边发现两编织袋可疑物品,遂打110报警。经现场勘查认定为一起杀人碎尸案的抛尸现场。经勘验:查明,第一编织袋内装有人的四肢,左脚自踝部离断,剩余自髋关节、肩关节处肢解;第二编织袋内装有人的躯干,自颈第六颈椎离断,缺失头颅。经对尸块仔细检验,在右腿膝关节处发现一面积为3.5cm×1.9cm的乳胶手套碎片(见第56页彩图)。同日下午4时许,二七区一居民报案称:在其家中的一户租赁房门口的楼梯上发现有多处血迹,且户主不知去向,感觉可疑,…  相似文献   

2.
据6月5日《新安晚报》报道,现年45岁的浙江省绍兴轻纺 科技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平在与妻子丁遐发生争吵时, 一手拿起茶杯击打丁遐的头部,一手使劲按住丁遐的后颈, 导致丁遐窒息死亡。徐建平为掩盖其罪恶行为,竞将妻子的 尸体肢解,抛尸灭迹后潜逃外地。最近,因杀妻分尸,徐建平 被法院一审判处死刑。 这本来是一件并不复杂的案件,徐建平杀死妻子并残忍 地分尸抛尸灭迹,依法被判处死刑完全是  相似文献   

3.
杀人抛尸现场的关联物品是指在抛尸现场与尸体有直接关联的物品,如凶手杀人所用的凶器、绳索及尸体上沾附的泥土、柴草和尸体包裹物(如麻袋、床单)或VI腔堵塞物等。由于抛尸现场不是杀人第一现场,多为偏僻的沟、井及庄稼田里等,故现场的发现较晚,甚至发现时尸体已高度腐败、腐烂,损伤特征及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已不存在,失去了鉴定的意义;或遇  相似文献   

4.
1案件简介 某年4月,某区发生一起杀人抛尸案件,犯罪分子将被害人杀害后分尸抛入湖中。尸体打捞上来后,需捺印尸体指纹查找尸源。该尸体手指皮肤经过长时间水泡,表皮层已腐烂脱落,呈真皮层状态,已发白起皱。笔者首先按常规方法处理,酒精浸泡后注入生理盐水令指头饱满,采用油墨捺印,但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15年2月3日,我市某公路旁发现一棉被包裹的男性尸体,四肢被绳索捆绑。1.2法医学检验死者颈部有勒痕,体内检出药物"氯氮平"但未达致死量,分析为死者生前患有精神类疾病。推断死因为机械性窒息,认为系他杀。根据死者被包裹、捆绑及抛尸等特点,考虑与其共宿者作案可能性大。遂提取包裹所用的棉被、床单、绳索及受害人血样送检。1.3 DNA检验及比对  相似文献   

6.
<正> 两个塑料包裹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下午,在重庆市郊区观音桥公社一水塘里,发现两个塑料布包裹,外用铅丝各捆一块石头,重量分别为24斤和48斤。解开检查,一包为男性躯干,一包是一颗人头和四肢,共计六段。尸体已高度腐败,全身赤裸,头部有多处钝器伤,尸块断端整齐,现场及附近未发现血迹和衣裤。显然这是一起杀人碎尸、沉尸灭迹的恶性案件。  相似文献   

7.
<正> 在杀人分尸案件中,杀人和分尸几乎都是同一人或同一伙人实施。本文作者遇一例杀人分尸分别为互无关联的人所为,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 骆某,女,23岁。某年1月,在京广铁路某路段旁干枯的排水沟内,发现骆某被肢解的尸体。现场勘验见尸体被旧家俱、杂草、树叶、树枝等覆盖,呈仰卧状躺在排水沟中(照片1),两下肢在髋关节处  相似文献   

8.
<正>水中尸体的检验是法医工作中的常见情形,也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实践中在颈项部有索沟的水中尸体往往多被考虑为他杀后抛尸入水。但也有例外,笔者现报告一例颈部有索沟的水中尸体死亡方式被确定为自杀的案例。1案例资料某日在汉水某段的浅水区域发现一具女尸,发  相似文献   

9.
正1案例资料1.1案例1简要案情2014年7月19日18时许,在竹林内发现一具未知名男性尸体。尸体检验尸体高度腐败,部分白骨化。颈椎暴露,舌骨及甲状软骨位于颈部左侧,附有腐败软组织。左舌骨大角内2/3处外向骨折,甲状软骨左上角向下分离骨折、甲状软骨体纵向骨折甲状软骨  相似文献   

10.
1案例资料案例1某年2月3日,本市一青年男子被杀害后抛尸于池塘内。尸体检验发现:胸骨处有4处半月形、新月形皮下出血,其弧形边缘比较清楚;右季肋部第6肋间有1处类圆形皮下出血,弧形边缘也比较清楚;在右上腹部肋弓第7肋缘有一长圆形皮下出血,其形状完整,圆形中间偏上侧有一苍白区,皮下出血边缘界限明显,其长径为2.8cm,短径为2.5cm。分析该处损伤为中空性皮下出血(照片1),根据其形态特征,推断致伤工具为直径2.5~2.8cm的锤类工具。后证实为锤击面直径2.8cm的奶头铁锤。案例2某年4月2日,一年青女子被他人杀害在公路边。尸体检验发现:右上臂中外…  相似文献   

11.
正1简要案情死者李某,女性,41岁。某年5月25日晚,因情感纠纷被他人用菜刀砍切颈部致死。2尸体检验案发后12h,行尸体检验。尸表检验:左侧颈项部17.5cm×13.5cm范围内见多个砍切创口,创口互相交叉、重叠;局部肌肉挫碎;创口处颅骨外板骨折;第1颈椎及颈髓横断、第4、5颈椎椎体可见砍痕(图1)。解剖检验:头部创口对应处见头皮下出血,颅骨外板骨折。右侧大脑蛛网膜下腔广泛性出血,全脑蛛网膜下腔见大量小气泡,部分气泡呈串珠样(图2),颅底未见骨折。  相似文献   

12.
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已知死因的尸体标本105例,其中水中尸体85例(生前溺死70例,死后抛尸入水15例),陆地自然死亡尸体20例。水中死亡案例同时收集落水处水样。分别用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方法 A)和硝酸破机-光镜联用法(方法 B)对上述尸体的离体肺、肝、肾、骨髓组织及水样进行硅藻定性、定量检测。结果①溺死尸体的肺、肝、肾、骨髓中及落水处水样硅藻检出率:A法分别为100%、94.3%、92.9%、82.9%、100%,硅藻检验阳性率为100%;B法分别为90%、62.9%、51.4%、28.6%、92.9%,硅藻检验阳性率为65.7%。②两种方法检出的硅藻种类与落水处水样中硅藻的种类均一致。③两种方法在死后入水尸体离体的肺中也检出少量硅藻(<3个/2g肺组织),但在死后入水尸体的其它脏器及陆地自然死亡尸体脏器中均未检出硅藻。结论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较硝酸破机-光镜联用法对尸体离体组织脏器中的硅藻检出率高,方法灵敏,定性准确。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2004~2006年间,湖北省杀人抛尸案破案率79.4%,低于同期命案破案率91.7%。抛尸案现场多为野外现场,现场遗留痕迹物证少,加之抛尸案尸体隐匿,发现时尸体腐败较为严重,给尸源认定造成难度,使得杀人抛尸案破案率较低。鉴于此,笔者收集了52起湖北已破杀人抛尸案件资料,对杀人抛尸案件的作案人、作案地、作案时间指向性进行归纳,提出了杀人抛尸案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4.
1 案情及尸体检验某日 15时某住宅楼 3楼平台发现一具女尸。经调查 ,死者系申某 ,2 4岁 ,既往有精神病史。尸体位于一直径约 5 0cm的钢管旁 ,钢管上方灰尘有大片新鲜擦拭痕 ,一双黑色皮鞋散落于尸体旁。尸体北侧墙壁上沾有大量飞溅的黑色污泥点 ,与尸体下地面污泥一致 ,尸体坠落点正上方第 2 3层楼窗台内侧墙面有鞋蹬踏痕迹。死者上着红色高领毛衣 ,完整无破损 ,下身内外裤的裆部及右裤腿缝线处撕裂。尸体颈前有一处 15cm横行裂创 ,创缘较齐 ,其上、下方皮肤有数十条长短不一、横行排列的浅表裂伤 ;颈前肌多发性断裂 ,断端参差不齐 ,气…  相似文献   

15.
水中尸体的检验是法医工作中的常见情形,也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实践中在颈项部有索沟的水中尸体往往多被考虑为他杀后抛尸入水。但也有例外,笔者现报告一例颈部有索沟的水中尸体死亡方式被确定为自杀的案例。  相似文献   

16.
判断水中尸体是生前溺水或是死后抛尸,以及高度腐败尸体的死因鉴定是法医学实践中的难点问题,硅藻检验是鉴定溺水死亡的重要辅助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硅藻检验技术的发展情况,阐述了法医学硅藻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法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判断水中尸体是生前溺水或是死后抛尸,以及高度腐败尸体的死因鉴定是法医学实践中的难点问题,硅藻检验是鉴定溺水死亡的重要辅助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硅藻检验技术的发展情况,阐述了法医学硅藻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法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12年2月6日在某城中村一垃圾堆中发现一具被毛毡包裹的男性尸体。经调查,死者为蒋某,25岁;生前暂住城中村招待所内,7天前其家人报案称与其失联。蒋某生前曾与一开私人诊所的李姓女子联系密切。1.2尸体检验尸表检验:尸体腐败呈巨人观。体表未见明显损伤;四肢长骨、颅骨无骨折;颈部皮肤未见索沟、扼痕等。左手背皮肤有一处注射针眼。  相似文献   

19.
冲击性脑底挫伤检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底结构重要巨复杂血部受伤易引起脑子或脑干腹侧面的颅伸经、血管的损伤,作者曾遇一例,现报告如下。案例资料简要案情男,26岁驾驶两轮降托车因避让行人,意外撞击路旁树木,当即地亡。尸体检验死者面部对有月前皮肤有3:<20cm挫裂创.右颧骨与上颌骨骨折,骨折延伸到煤骨岩部。颈椎于第三、四椎间盘处折断.胸腹部无损伤。硬脑膜内外无血肿,脑底从双侧嗅球到桥脑中段有8X4cm薄层蛛网膜F胶出血(照片1),血液经大脑外侧裂向两侧额下回延伸,双侧中脑脚间窝处血凝块厚达0.scm。血液向下经桥臂延伸到小脑半月叶,延髓脑桥沟的双侧外…  相似文献   

20.
1简要案情2000年3月1日下午2时许,我市胡乐镇一农民在挖地时挖出一具尸体,即报案。经现场勘查及尸体初步检验认定为一起杀人分尸案。尸体分割为头、躯干、骨盆和下肢三大块,分别用两个麻袋包装,放在一个洞穴内,重叠堆放。尸体呈尸蜡化。经检验分析认为:死者为不知名女性,年龄推断为45岁左右;确定了一些个体特征;死亡时间为二年以上;死因系遭受钝器打击头部致颅脑损伤;致伤工具系棍棒类;分尸工具系菜刀类。为确定尸源,首先围绕全市几年来失踪妇女逐一排查,但没有进展;后我们借助X线片进行比对,从而确定了尸源,一举破获此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