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操鉴于东汉王朝豪族政治的弊端,采取一系列措施致力于建立新的政治秩序,破旧立新,在拉拢世家大族的同时,提出"唯才是举""求才三令",提拔新的庶族地主;以及在魏王储位问题上的犹豫不决,都可以看成是曹操有意维持世族儒门和庶族新官僚二者的平衡。曹丕继位后重用儒学世族,使二者势力失衡,直至魏晋鼎革,司马氏禅代,政权又向儒学世族回归,曹操的政治蓝图破产,此后中国历史走向长达几个世纪之久的世族门阀时代。  相似文献   

2.
曹操墓公布之初,美国探索发现频道以《说曹操,1700多年后,曹操到了》为题,报道了高陵考古挖掘成果,文章标题作得令人佩服,一句话带了好几层意思。说曹操当然是曹操到,如果不是曹操到,就不会说这句话。所以,撇去这句成语的  相似文献   

3.
<正>非我能用之才非才,这话实在是太功利,但的确是事实。三国时代曹操爱才,但也因爱才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曹操居然因为关羽是人才就这么放过了他。赵云七进七出长坂坡,杀了不少人,居然也因为曹操爱才让他走了。此二人是刘备的左膀右臂,一生都在威胁着曹操的势力。曹操没有认识到,才不能为我所用,即不为才。我们很多企业在用人的时候往往注重人的能力,而忽略了与企业的匹配度。很多领导求贤若  相似文献   

4.
赤壁之战后,曹孙刘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三大势力,曹操虽败,但依然占领着原东汉13州中的8个州,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远远强大于孙刘;而孙权则在赤壁之战中让曹操见识了自己的水军的强大,使曹操认识到一时难以消灭孙刘。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了。  相似文献   

5.
陆士华 《民主》2010,(3):52-52
曹操墓公布之初,美国探索发现频道以《说曹操,1700多年后,曹操到了》为题,报道了高陵考古挖掘成果,文章标题作得令人佩服,一句话带了好几层意思。“说曹操”当然是“曹操到”,如果不是“曹操到”,就不会说这句话。  相似文献   

6.
正"时间可以治愈伤口",我觉得把这句话用在"东干人"身上无比贴切。在过去的150年里,这句话其实就是东干人的生活写照,也是他们的人生信念,陪伴他们度过漫长而艰难的岁月。不堪回首的往事东干人,是生活在中亚各国的华人穆斯林的统称,如今大约有12万人左右,他们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这四个从前  相似文献   

7.
最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了我驻南联盟使馆,造成人员死伤和馆舍毁坏。这种违反国际法起码准则的行径令世人震惊,这副以“人权卫士”自居而肆意践踏人权的无耻嘴脸,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同时也使很多人从“美国梦”中清醒过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进行西化的图谋由来已久、尽人皆知,国内外的民运势力就是他们的应声虫。一些去过美国的或没去过美国的人对美国的印象好像也不讲,人们对西化似乎已不以为意,可谓“好花渐欲达人眼”。恰在此时,美国把五枚导弹投向了我驻南使馆,实际是投在了中国人的心上。这就使中国人不得不思…  相似文献   

8.
莫以恶对恶     
《党政论坛》2009,(18):18-18
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是好的,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是好的,而这个世界要恶才能成功。“为什么我挣不到钱?因为我心不黑。”这句话被太多人说过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7年写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马恩选集》第一卷285页)长期以来,不少文章和著作都把这句话中的“暴力”概念理解为暴力革命,所以都把这句话作为马、恩的暴力革命思  相似文献   

10.
日本右翼势力人数不多但能量不小,这有其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今天的读者对此了解不多。此文意在提醒人们,不怕右翼势力捣乱,但切莫上这些人的当,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相似文献   

11.
曹操哭郭嘉     
三国时期,曹操兵败赤壁,险些命丧华容道,只剩27骑逃回南郡。脱险之后,曹操突然放声大哭。众人不解其意,问道,丞相在兵败危难之时,毫无惧色,现已离险境,为何反而大哭?曹操说,我哭奉孝耳!倘使奉孝在,决不会使我有此大失.一句话说得众谋士低头不  相似文献   

12.
诚成 《党政论坛》2012,(6):38-38
世界500强中的每家公司,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和追求。他们的经营理念大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作为公司的座右铭。每个员工都牢记这句话,并将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带入到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初起时,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虽不赞成,但在表面上采取了既不称赞也不批评的态度。随着中国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断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影响,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开始担忧起来。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不得不站出来讲话——不是反对中国和‘大跃进’本身(这是他们自己的内部问题,和我们无关),而是反对把他们的座右铭照搬到我们苏联自己的条件中来。"  相似文献   

14.
日本右翼势力1月23日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演出了一幕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反华闹剧。他们举办所谓的“20世纪最大的谎言─—南京大屠杀彻底验证集会”,企图彻底否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恶历史,并且反诬受害的中国人民制造了人类20世纪最大的谎言。这是日本右翼势力又一次跳出来兴风作浪,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向历史事实、人类良知和世界和平挑战,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高度警惕。谎言制造者正是日本右翼势力自己 究竟是谁制造了“20世纪最大的谎言”?请看看日本右翼势力围绕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胡言乱…  相似文献   

15.
阮籍在竹林七贤中要算长者了,比山涛大五岁,比嵇康大十三岁。他同曹家、司马家都不沾亲带故,但他父亲阮瑀却是曹操身边的大笔杆子,建安七子之一,许多军国书檄都出自他的手笔,也算是曹魏已故大臣。 因着毛泽东在“文革”初期的一封信里,引用了阮籍的一句话来比况自己——“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阮籍的知名度曾一度提高。但时过境迁,连“文革”都淡化得快要忘却了,何况毛泽东的信,更何况那信中曾引用过的一句话以及说这句话的人。 在知道竹林七贤、知道阮籍的人中,大抵也都只注意到他的狂放。许多画家画过竹林七贤,几乎无例外的都把他们画成一群世外高人,悠闲自得。诚然,他们的狂放载诸史籍,即以阮籍论,都说他“傲然独得,任性不羁”,“倜傥放荡,行己  相似文献   

16.
编者寄语     
《瞭望》1989,(4)
人们说:“成绩不讲跑不掉、缺点不讲不得了。”这句话作为一种严格要求自己、严格审视自己的工作,永不满足、励志进取的精神,是可称道的。但若真的以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切进展,都可以、或是应该不赞一辞、漠然视之,而把眼光只盯在问题、缺点和失误上,那就大谬不然了。  相似文献   

17.
人生的藩篱     
有位朋友大约是觉得我的人生态度至少不似他那么积极,特地给我发来一位成功者感悟人生的格言集萃。那集萃中的头一句是: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这句话显然是对涉世之初者的激励,希望他们勇敢面对社会,面对现实,面对自己将要开始漫长跋涉的人生道路,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然  相似文献   

18.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是个宁愿担风险促进改革、而不愿守摊子做平庸之辈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讲,他是下决心和改革同沉浮的,是决心要改革的.为什么他会有如此强烈的改革意识和改革的紧迫感?这是有其背景的,涉及到一个对苏联总的基本的看法问题.今天对苏联怎么看?我个人的看法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第一句话,苏联是一个有实力的国家;第二句话,它又是一个严重缺乏活力的国家.先说实力.从纵的方面比较,七十年来,苏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一生功勋卓著,但在用人用将的决策上也有过重大失误,主要表现在用关羽守华容而放曹操,用马谡守街亭而失要塞。 这两次用将失误,都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也给了我们很大警示: 一是不能用靠不住的人。“靠不住”有两层含义,一是政治  相似文献   

20.
徐锋 《瞭望》2005,(32)
8月2日的日本国内可以用浊流滚滚来形容。在这一天,日本政府通过了2005年版防卫白皮书,在毫无事实根据的情况下极力渲染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日本众议院以多数票通过了一项“战后60周年决议”,对历史反省的态度又倒退了一大步;355名日本议员怂恿小泉首相在8月15日“用一种庄重的方式”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企图给历史翻案早不是新闻,右翼势力为军国主义招魂聒噪声之大前所未有,而防卫白皮书之险恶用心就更让人不得不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