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毛泽东高度重视道德建设,提出了以"五爱"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主张加强舆论宣传与教育、发挥模范人物的激励作用、以党风建设促进社会道德建设.这些道德建设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白毅 《传承》2012,(12):10-11
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并以此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在此过程中,深入研究毛泽东科技思想精髓,挖掘其当代价值,并从中汲取营养,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即社会思潮的交汇与碰撞、信息化新媒体的繁荣发展等社会文化发展所带来的现实挑战,以及理论创新乏力和实践探索滞后的自身发展困境。在此理念和价值导向的启示下,应尝试从多元主体和管理模式多样化两个方面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理论创新路径;从高校与中小学、高校与社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衔接两个维度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践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江海英 《前沿》2007,(2):5-8
毛泽东的创新思想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他的一生都以创新为主线,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正是在毛泽东的创新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新民主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初见成效。本文对近年来学术界对毛泽东创新思想的研究进行理论综述,从毛泽东创新思想产生的背景、特征、内容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社会治理思想是以党和政府、社会团体、人民群众为多元治理主体,在遵循实事求是、统筹兼顾和与时俱进治理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协调利益关系、推进法制建设、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解决人民生活的各种问题,从而实现社会稳定与平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思想奠定理论基础,有利于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认为学习是发扬党的先锋队作用、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要途径。他主张理论联系实际,有目的地学习;既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群众学习;虚心学习不能自满;从经验教训中学习;发扬“挤”和“钻”的学习精神等。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始终不渝的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目标。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于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这个重大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成为我党和谐社会探索的先驱者。他在青年时期就已经有了和谐社会理想,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形成并实践了他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又形成了新的独创性理论成果。虽然在晚年社会建设实践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对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仍然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俞剑英 《传承》2010,(24):18-19
毛泽东、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深入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对于我们党迎接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且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执政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是马克思所处时代孕育的伟大思想,是马克思基于无产阶级立场,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劳动关系分析、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主要包括社会治理合力论、社会治理主体论、社会自治重要途径论、社会治理公平正义价值目标、社会治理终极目标等思想认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经历了“政权下乡”“政社合一”“乡政村治”“多元共治”四个阶段。新时代我国农村社会治理面临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村组织自治能力较弱、基层政府职能越位错位、农村政府财力相对不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尚有差距等挑战。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对于新时代加强和创新我国农村社会治理,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论毛泽东的创新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创新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体现于毛泽东关心、思索、研究的各个领域 ,是贯穿始终 ,联系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主线。毛泽东创新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 ,本文仅就几个方面试作概述。毛泽东对理论创新必要性的论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但是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许多问题却没有现成具体的答案。人民革命的实践表明 ,任何照搬照抄经典著作和外国经验的做法 ,都有可能导致革命的失败。中共党内最具独立思考品质的领导人毛泽东 ,向当时盛行的教条主义进行了勇敢的挑战 ,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带领中华民族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得益于党的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其中,毛泽东领导思想及其实践,为党的领导事业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文章深入研究了毛泽东的领导路线、领导职责、领导作风及领导方法,这对于提高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关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斗争的一面,甚至认为毛泽东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其实,在斗争的背后,毛泽东所追求的是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毛泽东终其一生力求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一个生活富裕、人人平等、人人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进行了工读新村、根据地、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等建设和实践,但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和谐社会建设出现了偏差。  相似文献   

14.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治理创新的新时代。而推进治理创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公共权力与多元主体建设基于共建共治共享之上的政治共同体与社会治理共同体。改革开放既是社会结构深刻变迁的过程,也是新的社会力量分化产生的过程。治理创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既是其最大增量,也是其最大变量。团结凝聚新的社会阶层,是治理创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起来既是我们党的老传统,在新时代又被赋予新的使命,有其特定的内涵与功能。要做实做深新的社会阶层组织化,重在继续夯实党委+群团+社会组织+自组织多元协同的组织网络体系和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从社会理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构想三个层次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进行了理论解读和实践运用。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具体构想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有成效的、有创见的。但是,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毛泽东晚年在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具体构想"的认识和实践方面的确存在一些误区和偏差。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我们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庄严地提出了"两个务必"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将在执政条件下的政治宣言;大力发展生产力,彰显"两个务必"思想的经济基础;为人民服务是践行"两个务必"思想的核心要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是实现"两个务必"思想的价值诉求,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也为当前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现实启示,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全球范围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和持续的行政改革中可以看到,西方发达国家正处在一个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中,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建立一个能够适应后工业化要求的治理体系的问题。在中国社会双重转型的历史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是对政府管理模式和社会治理关系进行反思的一个结果,是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新阶段的一个重要内容。正视理论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契机,构建新型的、合作型信任关系达致合作治理,使政府控制和管理社会的观念让位于调控、引导、服务和整合社会的观念,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20年的艰辛探索。在探索中,毛泽东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理论,在经济、政治和思想化方面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思想,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提供了丰富素材。毛泽东探索也存在着理论、历史和实践的局限性,是毛泽东最终没有成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早期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燕 《理论月刊》2001,(2):25-27
毛泽东在早期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中,把握了实事求是、眼睛向下、甘当群众小学生和科学分析的基本原则,这种科学的态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毛泽东方法论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法论是毛泽东哲学的核心,是解决矛盾的主体性辩证法。毛泽东方法论的基本问题是“任务”和“方法”的关系,包括任务和方法、认识和运用两个螺旋,而以一般和个别的结合为精髓。它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发展,同样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方法论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