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部制改革之后,大部制内部治理体系中的整合与协调问题凸显。其中,主管部委与国家局的职责关系松散并时常发生冲突,即是一个重要表现。学术界时常将中国"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和美国"部内半独立机构"相提并论,本文以交通运输大部制为案例,以组织对应性、相似性、可比性为前提,将二者置于大部制内部治理结构框架中进行比较研究。美国部内半独立机构往往处于"事业部型治理结构"中,中国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处于"组织联结式治理结构"中。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清晰看到,中国主管部委与国家局职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结构、机制、环境等方面成因,但二者关系具有中国自身特殊的逻辑自洽性。主管部委与国家局的职责关系创新,应在遵循中国大部制内部治理结构特殊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吸收美国经验。  相似文献   

2.
在2008年度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央提出地方机构改革“7+1”的指导思路,首次将“大部制”视域下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与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相联系。这种联系表现在,一方面,“大部制”视域下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相配套;另一方面,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内部亦有存在着“大部制”思维改革的必要性。以“大部制”视域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要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内部形成职能清晰、分工合理、关系理顺、结构优化、效能提高的新型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学者们普遍认为.大部制是指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  相似文献   

4.
以大部制改革为龙头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已正式启动。大部制改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切人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大部制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大部制改革应慎重推进,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浅议大部制     
大部制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施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中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选择以推行大部制为突破口,有其深刻的动因并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也存在一些阻滞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探索实行大部制进程中,选择正确的路径,科学推进。  相似文献   

6.
建立有机统一的政府:大部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部制产生的背景是:应对专业分工与整体协调之问的冲突;缓解权力分散与统一领导之间的矛盾;化解部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谋求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平衡;当代公共事务本身的复杂化趋势和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有力支持.大部制具有职能整合、统一领导、运转协调、资源共享、结构优化等特征.大部制的建立,应适应国家发展战略,提升国家战略管理能力;应突出政府管理的重点,强化政府的核心职能;应依事权统一,指挥统一,权责相称,决策与执行分工的原则进行;应明确划分部门权限;应重视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应强化部委机构政策制定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部制:缘起、挑战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制是一种新的政府架构,旨在发展市场经济、梳理职能、调整利益、理顺关系。建立大部制,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横向改革,既是对已有经验的总结,也是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应对。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大部制必定在权力整合、部门利益、人员分流等方面存在一些暂时磨合,为此,我国大部制的建构,需要找准切入点,培育制度条件,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监管机构,从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8.
浅析大部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制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施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中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之所以选择以推行大部制为突破口,有其深刻的动因并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也内存一些阻滞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探索实行大部制进程中,要选择正确的路径,科学推进。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大部制改革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笔者认为,大部制改革是政府改革的重头戏,必须稳妥推进,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部制改革     
所谓"大部制"即大部门体制,是指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大部制,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比如"大运输"、"大农业"等。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如决策权与执行  相似文献   

11.
盛刚 《当代党员》2013,(4):75-75
3月10日,国务院公布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此次改革的重点是围绕转交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2.
“大部制”改革基本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雷振 《唯实》2008,(7):79-81
“大部制”改革是下一轮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新起点。通过理论分析,合理界定“大部制’’改革内涵与范畴,为“大部制”改革奠定理论基础,探索新的改革路径,达到以电子政务为手段,以“大部制”为目标,使“大部制”改革跳出历史的拘囿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里程碑,实现我国新一轮机构改革在实践中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政府大部制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机构整合明显,职能整合初显成效,地方特色开始显现。但大部制改革是一次复杂、深刻的行政体制改革,在改革的进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合理配置政府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理顺部门利益关系,创新组织协调机制,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大部制”改革是当前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这将对于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促进部门间机构整合与协调水平产生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行政机关的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的弊端铺平道路。与此同时,对“大部制”改革进程中某些根深蒂固的制约因素也不能掉以轻心,其中尤以条块关系的牵制、部门间权力分配与制约机制不健全、部门利益与行业垄断的加剧三大现象为最。因此改革应坚持渐进式模式,把握最佳改革时机。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3,(9):7
大部制改革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为总体思路。改革内容为对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加强依法行政等作出重大部署。具体要求是要深刻认识深化行政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  相似文献   

16.
大部制     
喻朝芬 《当代贵州》2008,(17):51-51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相似文献   

17.
大部制建设中的十大误区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年多来,我国积极稳妥地进行大部制改革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观念误区和实践问题.主要有五种观念误区:一是认为大部必然比以前的部门"大",二是把大部制改革等同于机构重组,三是认为大部制改革应一步到位,四是认为部门机构设置应整齐划一,五是认为地方应与上级完全对接.实践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职能未有机整合,二是部门内部运转不协调,三是职能未彻底转变,四是改革未突出战略和重点,五是大部门决策协调能力亟待提升.显然,厘清这些观念上的误区,有效地解决这些实践中的问题,是建设有机统一的大部制,从而继续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决定用3至5年时间完成《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对比5年前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此次大部制改革不是单纯的机构改革,这次改革与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明确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1]随后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对我国新时期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新的部署,在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2008年3月15日,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高票通过,中国新一轮政府机构大部制的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随州市委对纪检监察机构大胆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行纪检大部制。变内部监督为外部监督传统的模式中,派驻纪检干部业务上受纪委监察局领导,但作为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工资、福利待遇、人员编制都在所驻单位,纪检干部难以发挥监督职能。2008年底,随州市开始探索纪委监察工作大部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