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世界上各国均进行了关于危害环境行为的刑事立法。我国虽在1997年刑法中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节,但由于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理念陈旧、罪名体系设置不合理、刑法规制的范围较窄及惩罚力度较轻等问题,导致刑法在惩治危害环境行为时没有发挥出足够的作用,部分危害环境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刑罚处罚。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的现状,研究我国环境犯罪立法的不足,鉴于环境的重要性及其他国家环境立法的可借鉴性,提出应确立环境犯罪在刑法典中的重要地位,并应从立法模式、罪名体系、刑罚适用原则及种类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严重性和行为的恶劣性已经不是民事法律、行政法律所能解决的了.网络商业秘密在需由民法、行政法、经济法调整的同时,将日益需要刑法的调整。在网络环境下,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均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现行刑事立法的规制已明显不足,建议尽快修定相关法律法规或对现有规范进行有权解释、加大对网络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3.
由于网络犯罪的隐蔽性、远程性、无地域性等特点,致使传统刑法在规制网络犯罪之时往往举步维艰。本文从网络犯罪的刑法界定引出,通过有针对性地考察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网络犯罪刑事立法和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公约,归纳域外刑法规制网络犯罪的有效经验,通过比较和借鉴,分析我国现行刑法在规制网络犯罪方面的诸多缺陷。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现行刑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8年4月22-24日,"全球化时代的知识产权犯罪及其防治"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义乌市召开,参会论文50余篇,百余名代表参会.会议分"知识产权犯罪的犯罪学研究","知识产权犯罪的实体法研究","知识产权犯罪的程序法研究及外国刑事法对中国的借鉴","知识产权犯罪的司法实务研究","全球化时代与中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立法与司法完善"五个单元展开学术研讨,与会者不仅坚守对刑法基础理论的分析,亦对刑法适用层面予以关注,学术研讨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现实性和前沿性.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上某一端专利权的运用可能侵犯到另一端所在国家中的专利权,也可能一项发明创造在网络某一端受到专利法的保护,而在网络另一端则该发明创造早已经进入了公有领域。网络专利权在需要由民法、行政法、经济法调整的同时,将日益需求刑法的调整。在网络环境下,侵犯专利权犯罪的犯罪对象、犯罪客观方面均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现行刑事立法的规制已明显不足,笔者建议尽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或对现有规范进行有权解释,加大对网络专利权的刑法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研究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内容及意义为基本切入点,主要阐述了世界主要国家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内容和范围以及我国刑法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内容和范围。并根据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犯罪态势变迁的现状,总结归纳了目前知识产权刑法保护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网络知识产权犯罪近年来日趋严重,特别是通过"私服"、"外挂"等方式侵犯著作权、牟取暴利的案件呈上升趋势。我国应加快网络游戏立法步伐,尽快制定并完善网络游戏的法律法规,明确"私服"、"外挂"等不法行为的性质、认定、法律责任,提供打击这些违法行为的直接依据;应当增加《刑法》与《著作权法》之间的协调性,弥合各种法律之间的内在冲突。网络环境下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立法、执法、司法多方面的力量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8.
环境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刑法是社会秩序维护的最后防线,对于规制环境犯罪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应从完善环境犯罪刑法规制机制、加强培训提升环境犯罪办案水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等方面,提高环境犯罪防控质量。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犯罪常用的手段有黑客攻击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利用计算机网络侵财、侵犯知识产权、传播淫秽物品等。技术性与智能性、迅速性与隐蔽性、犯罪“暗数”大、社会危害严重等是计算机犯罪的特点。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缺陷、犯罪方式使罪恶感淡化、计算机犯罪的隐蔽性使犯罪人心存侥幸、立法相对滞后等原因促使计算机犯罪增长。必须完善计算机运用的立法 ,加强法制教育 ,加大依法管理的力度 ,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技术防范以遏制计算机犯罪  相似文献   

10.
持枪抢劫是抢劫罪的法定加重情节。持假枪抢劫是否应当归属于持枪抢劫的范畴?对此,学界争议颇多。在刑法合目的性视角下,持假枪抢劫应当属于抢劫罪的加重情节。刑法解释应当遵循合目的性的原则,持枪抢劫的立法目的在于遏制持枪这一行为对受害人精神上造成的高度恐惧以及由此恐惧导致的犯罪目的的轻易达成,而非遏制开枪之后造成的危害。在这一视角下,真枪与假枪造成的后果并无二致,持枪抢劫不应排除持假枪抢劫。  相似文献   

11.
97年《刑法》在环境犯罪的立法体例、犯罪主体、定罪处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刑法》在立法模式结构、犯罪客观要件、处罚和可操作性以及与环境资源法规中的刑法性规定相协调等问题上还存有诸多缺陷。有必要采用特别立法模式,扩大刑罚范围和刑事责任形式,调整个别罪的法定刑,增强条款规定的可操作性,并协调环境资源保护法中的刑法性规范与《刑法》的关系,以完善环境犯罪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网络犯罪是以计算机网络处理的信息为犯罪对象,或以计算机网络作为攻击目标和犯罪工具的高科技犯罪,具有广地域性、隐蔽性、智能性、连续性等特征,其危害后果之大和侦查难度之高超过常规犯罪。为确保信息安全与社会稳定,必须通过改进管理、完善法律、强化国际合作的方式对网络犯罪实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网络环境下,实施侵犯著作权行为的目的呈现多元化趋势,固守"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观要素已很难实现对著作权的充分有效保护。因此,有必要对侵犯著作权犯罪之主观要件的设置进行反思,进而提出"传统—网络"二分法,即对传统侵犯著作权犯罪行为要保留营利目的要件,但应取消数字网络环境下的目的犯设置,实现数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刑法保护的有限扩张,以适应网络技术发展背景下著作权刑事立法保护之需。并在扩大犯罪圈的同时,通过完善刑罚体系,以实现刑罚轻缓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大数据技术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新型的金融诈骗犯罪。大数据时代下,金融诈骗犯罪存在着假借金融平台外衣、利用随机数据团组、责任影响因素多元、社会危害组成复杂等特点。当下金融诈骗犯罪唯数额论的单一构罪标准存在着无法全面反映金融诈骗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无法应对风险社会下的新型风险、刑法条文内部规定欠体系化等明显缺陷。基于此,对大数据时代下金融诈骗犯罪的构罪标准进行修正、构建金融诈骗犯罪多元化构罪标准迫在眉睫。具体而言,在修正金融诈骗犯罪的构罪标准时,除了数额因素外,还应当关注金融诈骗行为的影响范围,以及加重情节中的其他认定因素。同时,以大数据时代下金融诈骗犯罪构罪标准的修正为切入点,刑法应当对大数据时代新的犯罪形式、态势进行充分的回应,从改变金融刑法的立法范式、注重对涉数据犯罪链的整体打击、提倡"软法"之治与刑法谦抑性的坚守这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修正,以达到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传统刑罚理念应对新型犯罪存在缺陷。针对环境犯罪,在传统的报应和矫治模式之外,应兼采赔偿式、修复式正义模式来作为保护环境的手段,真正达到保护环境的功效。建议设置责令补救、限期治理等非刑罚处置措施,以弥补已有的刑罚方法在遏制环境犯罪后果持续危害方面的不足,以收标本兼治之效。针对环境犯罪,加害者与被害者可透过协商机制达成损害赔偿及关系的修复,使环境刑罚对犯罪行为的处理及反应更具灵活性和弹性,并促使行为人改过迁善,达到犯罪预防之功能及刑罚的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前的理论和实务中,存在难以去除的刑法主观主义思想,即将犯罪的本质定位为行为人的主观犯罪意图,因而即便行为永远不可能产生危害后果,也必须定罪处罚,结果因素无关紧要。这种主观归罪的逻辑生成于中国儒家法律传统之中,因而根深蒂固:"以礼入刑"导致刑法适用的伦理化倾向,与主观主义息息相通;"明刑弼教"使得刑罚成为人性教化的重要手段,刑法更加关注主观方面的改造。因此,中国刑法现代化的"去主观主义"应当强化人权保障,改造刑法主观主义背后的社会统治思想,促进中国刑法的去伦理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呈现出高技术性、危害严重性及行为便利性等特征,但是现有的刑法规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应对网络犯罪这些新特征。因此,需要加强技术规制、提高量刑幅度以及扩大规制范围。  相似文献   

18.
2010年7月中旬,在全国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从犯罪主体、犯罪性质、犯罪手段、危害后果和发案领域等方面,对反贪工作作出了新部署。做好新时期的反贪工作,  相似文献   

19.
97年《刑法》在环境犯罪的立法体例、犯罪主体、定罪处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刑法》在立法模式结构、犯罪客观要件、处罚和可操作性以及与环境资源法规中的刑法性规定相协调等问题上还存有诸多缺陷。有必要采用特别环境资源法规中的刑法性规定相协调等问题上还存在诸多缺陷。有必要采用特别立法模式,扩大刑罚范围和刑事责任形式,调整个别罪的法定刑,增强条款规定的可操作性,并协调环境资源保护法中的刑法性规范与《刑  相似文献   

20.
犯罪成本属于犯罪经济学的基本范畴,通常在犯罪预防和刑事政策语境下被使用,其自身的刑法评价问题很少提及。但该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引发争议,有必要加以梳理和澄清。犯罪成本是否需要刑法评价,这属于超规范判断,判断标准是刑法的目的。犯罪成本如何进行刑法评价,这属于规范分析,分析方法是刑法的解释。犯罪成本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风险成本,直接成本可分为积极成本和消极成本。通过双层递进式探讨,三种消极的直接成本需要刑法评价,应将其作为他罪的危害结果予以另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