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敏  蒋妤 《中国民政》2011,(9):60-61
自开通“慈善通-中国”网站(WWW.cst.gov.cn)以来,苏州市沧浪区大力提升慈善公信力、透明度和凝聚力,构建网络慈善新模式。具体内容:一是公开透明,提升慈善的公信度。通过“个案故事”、“圆梦行动”、“慈善广场”等形式,及时发布、更新救助需求信息,募集救助资金。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出台,明确了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属于慈善活动的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的出台,明确了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属于慈善活动的范畴。因此,以捐赠财产、提供服务等开展的救助自然灾害的公益活动,受到《慈善法》的规范。《慈善法》的突破创新,为灾害预防、应对处置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新的空间与可能。  相似文献   

3.
陈斌 《中国民政》2024,(5):40-41
<正>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慈善法的决定,其中亮点之一即增设应急慈善专章,系统规范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慈善活动。重大突发事件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要求包括慈善组织在内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而合作共治的前提是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边界。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我国慈善组织通过筹集慈善物资、开展慈善项目、传播慈善理念等方式,在教育、医疗、扶贫等领域积极开展社会救助活动,取得了很多成绩,也面临一些发展困境。应健全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协调机制,加强慈善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完善监督体系,促使其在社会救助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贫困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建立我市贫困家庭儿童重大疾病医保补偿、医疗救助、慈善资助为一体的保障机制,促进贫困家庭儿童健康成长,根据《江苏省贫困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实施细则》的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活动,保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进步,共享发展成果,制定本法。第二条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慈善活动以及与慈善有关的活动,适用本法。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三条本法所称慈善活动,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下列公益活动:(一)扶贫、济困;  相似文献   

7.
《天津人大》2011,(1):32-33
河西区天塔街道慈善分会自2007年10月成立以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发挥慈善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把慈善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抓。慈善分会以"倡导常怀慈善心,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为宗旨,扎实有效地开展了特色突出、形式多样的慈善募捐救助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广东民政》2010,(6):33-34
为了进一步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实现扶贫帮困活动的日常化、长期化,2009年,江门市新会慈善会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拓创新,努力探索符合本区实际的慈善工作的新路子,成功创立了江门市首家“社区慈善超市”和“慈善助学定点服务超市”,并在拓展社会救助工作、承接政府公共服务、普及公众慈善理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国红 《中国民政》2010,(11):55-55
今年以来,河南省安阳市建立健全了慈善组织网络,筹建了各县(市、区)的慈善超市,广泛开展了各项慈善宣传和慈善救助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慈善总会先后开展情暖万家、康复助医、朝阳助学、爱心助残、夕阳扶老等五大救助品牌工程和爱心授渔、慈心爱家、蒲公英爱心行动等特色品牌救助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2011年,全市募集善款1.1亿元,比2010年增幅高达179%,救助困难群众16.33万人次,充分发挥慈善救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有力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是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2023年9月,民政部发布《关于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提出了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这有助于拓展慈善力量进一步参与社会救助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发挥慈善帮扶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推动形成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协调配合、资源统筹、优势互补、融合高效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12)
正(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八十一条受益人接受慈善捐赠,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第八十二条慈善组织、捐赠人、受益人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第八十三条捐赠人向慈善组织捐赠实物、有价证券、股权和知识产权的,依法免征权利转让的相关行政事业性费用。第八十四条国家对开展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第八十五条慈善组织开展本法第三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慈善活动需要慈善服务设施用地的,可以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慈善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13.
正5月9日,农工党广东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刘启德带领农工党珠海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刘芳、广东省卓如医疗慈善救助基金会理事长肖海鸿和广东省同心圆慈善基金会领导,到水富县开展"健康中国基层行"百市千县精准健康扶贫系列慈善活动。本次活动以"精准健康扶贫"为主题,通过义诊巡诊、慈善募捐、慈善晚会、医疗帮扶救助  相似文献   

14.
慈善捐赠在应对突发事件、保障民生底线、彰显民族正能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频频曝光的慈善捐赠失信行为给慈善事业的稳健发展带来阻碍,影响了慈善捐赠行为的公信力。要通过健全慈善捐赠法治体系、优化慈善捐赠社会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慈善捐赠舆论导向等措施,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慈善捐赠失信行为治理机制,保障慈善捐赠活动更好开展。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黑龙江省同江市围绕推进共同富裕任务要求,积极探索、创新作为,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推动政府救助、慈善救助有效衔接,制度、资源、服务协同联动,兜准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打造了温情救助、闭环兜底“同江模式”。一是建制度,聚焦制度衔接闭环。完善了低保、特困供养、低保边缘救助、临时救助等4项基本社会救助制度及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9项政府专项救助制度,设立了助困、助医、助学等6项慈善救助项目,明确了慈善救助10类覆盖人群范围,形成了政府保基本、慈善提质效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刘乃山 《中国减灾》2005,(11):14-15
改革开放以来,慈善事业逐渐得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可,慈善(总、协)会、红十字会、基金会组织、志愿者协会或义工协会组织以及福利性民办非企业等组织机构都在各个领域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对推进我国灾害救助和慈善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慈善的力量     
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有关和谐社会的阐述中,提出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等。中国是一个社会保障体系还非常薄弱的国家。我国每年有近6000万以上的灾民需要救济,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的过程中,推进  相似文献   

18.
郑永寿 《中国减灾》2004,(11):17-18
“慈善超市”是扶贫帮困的一种新形式,它有效地将分散在社会上的资金和闲置物品集中起来,救助特困群众,增强了社会捐赠和社会救助工作的经常性、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但是从运行情况看,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问题:一是“慈善超市”物品来源依靠捐赠难以稳定保障;二是捐赠物品的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困难群众的需求;三是捐赠物品较旧,降低了救助标准,影响了超市形象。这些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慈善超市”将缺乏生命力。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慈善超市”有充足的、质量较高的物品供应?笔者以为必须采取行政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19.
乜琪 《学习与实践》2013,(3):101-107
慈善组织作为救助领域的重要主体,与政府救助的衔接与合作是必然趋势。发达国家已经从救助理念、救助主体、救助资源、救助机制、救助内容等各个救助环节和方面实现了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的衔接与合作。而我国当前还存在救助主体有待整合、救助资源尚未实现互补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的衔接与合作的建立。对此,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衔接的四条原则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并提出了“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