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3年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各地结合实际相继制定了一批地方性法规,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也单独或联合出台了一些规范性文件,对法律援助工作作了进一步完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刑事诉讼法》、《律师法》等法律为基础,以《法律援助条例》为核心的法律援助法律体系,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由于当前法律援助法律体系缺乏统一性,且有些环节出现立法空白,给法律援助实践工作带来  相似文献   

2.
赵宏伟 《中国司法》2013,(11):55-57
一、中国特色法律援助法基本内涵和立法的时代意义法律援助法作为一部社会基本法是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各国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前提是有一部完善的法律援助法,这已经是现代法律援助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世界上最早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英国,是目前法律援助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则方面最完善的国家。早在1949年就通过了《1949年法律援助与咨询法》,1998年又通过了《1988年法律援助法》,随着时势的发展,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规范法律服务,1999年又通过了《获得司法公正法》,  相似文献   

3.
2003年7月21日,国务院颁布《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时期。《条例》第三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了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又规定了律师承担法律援助的义务,“律师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尽职尽责,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务”(《律师法》第四十二条);“律师应当依照律师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条例》第六条)。“责任”与“义务”意思相近,通常可以替换使用。那么应当如何看待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与“律师义务”之间的关系?笔者试以抛砖之作,求教于大家,并期待引起社会对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法律援助制度作为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法律援助被正式写入了我国《刑事诉讼法》,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法律援助条例》,从而确立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框架,实现了法律援助工作的法制化,法律援助事业蓬勃发展。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相似文献   

5.
《司法业务文选》2012,(19):42-48
1.2012年4月9日司法部令第124号公布2.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保证法律援助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法律援助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法律援助机构、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其他社会组  相似文献   

6.
正2003年国务院颁布《法律援助条例》,为法律援助事业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法律援助条例》颁布实施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亟需制定专门的法律援助法,保障和促进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7.
新《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都确立了诉讼中的法律援助制度,为我国健全这一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建立较为科学和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国法律界面临的一个课题。香港的法律援助制度较为完善,值得借鉴,更何况香港回归指日可待,与香港的法律交往必将日益加强,所以在这里对香港的法律援助制度加以介绍,藉此抛砖引玉:在香港法律援助是指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松中为了保障社会正义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在当事人无法支付昂贵律师费用的情况下为其提供法律援助的制度。一、提供法律援助的机构。提供法律援助的机构主要有两个:l、法…  相似文献   

8.
孙建 《中国司法》2009,(5):104-105
2004年,台湾地区当局正式公布《法律扶助法》,建立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台湾称之为法律扶助。“法律扶助,乃是指对于需要专业性法律帮助而又无力负担诉讼费用及律师报酬之人民,予以制度性之援助,以维护其宪法所保障之诉讼权及平等权等基本人权。”根据《法律扶助法》,台湾法律援助包括诉讼或仲裁的代理或辩护,也包括法律咨询,调解、和解,法律文书撰拟,以及“其他法律事务上之必要之服务及费用之扶助”,“其他经基金会决议之事项”。  相似文献   

9.
法律援助(又称法律扶助),是对某些特殊案件以及经济贫穷的当事人确立的一项免费或减费获得律师帮助的制度。从国外的立法上看,法律援助主要是有关调整律师活动的法律规定,但在有的国家,如苏联,还将其确定为宪法中的一项内容。此外,英国在1949年施行了《法律援助及法律咨询法》,法国也在1972年颁布了统一的《审判援助法》。确立法律援助制度的国家,都是通过保障当事人获得法律帮助、尤其是诉讼法律扶助的权利,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证判决公正合理。我国对法律援助的适用,目前主要包括刑事诉讼中的部分指定辩护案件和《律师收费试行办法》中确  相似文献   

10.
法律援助的管理,是指国家通过设立法律援助制度,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提高法律援助实施质量和效率,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都能平等地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的行为过程。它包括对法律援助机构的管理、法律援助实施的管理和法律援助人员的管理三个方面。一、法律援助机构的管理法律援助机构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制定规范性文件和工作规章。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是中国管理全国法律援助工作的法规依据,各省、市、自治区还颁布的法律援助条例和政府令,是管理本区域法律援助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司法部、地方各…  相似文献   

11.
段伟  王潇 《中国公证》2012,(12):30-32
一、公证法律援助制度的初步建立1997年5月20日司法部发布《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通知上第一次明确了公证法律援助,将公证处作为提供法律援助的机构之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在本地区法律援助中心的统一协调下.实施法律援助”.并且明确了“公证证明”是法律援助的主要形式之一。2001年1月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云南省法律援助办法》,办法提到法律服务机构包括公证处,法律援助人员包括公证员.法律援助形式包含公证证明。2003年7月16日国务院公布的《法律援助条例》对我国法律援助的性质、任务、组织机构、范围、程序、实施和法律责任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具体的规定。《法律援助条例》的实施使得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但是该条例是以律师为出发点起草的.例如.第10条“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  相似文献   

12.
法律援助条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条例获得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 第三条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3年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 《法律援助条例》,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颁布 施行,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更好更全面的贯彻实施,有着巨大的 现实指导意义。它明确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积极推动这项工 作,为开展法律援助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包括机构和队伍保障) 和必要的经费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能否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援助?从当前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层面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法律援助条例》第1条规定:"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条例。"由此可见,我国法律援助的对象被严格限定为公民,法人、社会组织等被排除在法律援助对象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15.
关于法律援助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于1994年初萌芽,经过1996年的《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在法律上加以确认,至2003年9月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而正式建立。目前,这一新兴法律制度已成立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  相似文献   

16.
一、新西兰法律援助署及其职责新西兰的法律援助起源于1945年,当时法律援助限于刑事事务。从1969年开始,新西兰法律援助开始包括民事和家庭法律事务。1991年,新西兰根据立法创立了一个独立的国立机构即法律服务委员会(即法律援助委员会)监督和实施法律援助体系。2002年开始,新西兰法律服务委员会被一个新的国立机构即新西兰法律服务署(也即法律援助署)替代。根据2000年通过并于2006年修订的《法律服务法》(即《法律援助法》)第91条的规定,新西兰法律援助署是一个自愿性国立实体(Crown entity),根据2004年《国立实体法》第7条的规定,法律援…  相似文献   

17.
吴宏耀  王凯 《法学杂志》2022,43(2):49-64
2007年,随着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刑事法学界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讨论开始从死刑复核权的归属问题转向死刑复核程序的诉讼化改革。2012年《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辩护律师可以参与死刑复核程序并发表意见,但是,死刑复核案件的法律援助问题始终没有解决。2021年《法律援助法》正式确立了死刑复核案件的法律援助制度。就立法表述而言,有关“提出法律援助申请的死刑复核被告人”的规定是多方意见博弈的产物。这种立法妥协存在指向范围不明、条文界线模糊等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与现行相关司法解释的法律适用问题,亟需从法解释学立场予以回应。为确保死刑复核案件法律援助制度的有效实施,相关司法解释应从完善告知机制、构建法律援助工作服务机制、保障辩护权利等方面完善死刑复核案件法律援助的相关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离不开公安司法机关的支持与保障。鉴于此,《法律援助法》着力完善并强化了公安司法机关的法律援助保障职责。《法律援助法》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保障当事人依法获得法律援助,为法律援助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此外,在第四章"程序与实施"部分,进一步具体规定了公安司法机关的告知义务、通知义务、转交义务等。  相似文献   

19.
法律援助(又称法律扶助),是对某些特殊案件以及经济贫穷的当事人确立的一项免费或减费获得律师帮助的制度。从国外的立法看,法律援助主要规定于有关调整律师活动的法律中,但有的国家,如苏联,还将其确定为宪法中的一项内容。此外,英国在1949年施行了《法律援助及法律咨询法》,法国在1972年颁布了统一的《审判援助法》,对法律援助的内容做了重要的修改和补充。确立法律援助制度的国家,尽管有些是适应诉讼制度的特殊需要,如日本,除在简易、地方和家庭法院外,实行律师对辩护的垄断,法国的诉讼中也限定非律师人员一般不得担任辅佐人和代理人,但都反映了通过保障当事人获得法律帮助、尤其是诉讼法律扶助的  相似文献   

20.
《江淮法治》2014,(14):6-12
法律援助是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法律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论述中提出。“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大力发展法律援助事业.对于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权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