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宪法公共利益原则的实施路径与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江丽 《河北法学》2008,26(1):49-53
公共利益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其涵义和意义在宪法文本中以多种方式进行表达。公共利益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不是某一个国家机关独享的权力,需要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相互配合,因此,这一原则的实施路径应该与国家机关的权力分工相耦合。其中,公共利益类型化、利益衡量与司法审查分别是国家三机关适用公共利益原则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玉萍 《政法论丛》2005,3(1):92-96
公诉的性质、检察机关的职能决定了公共利益衡量是现代各国检察机关进行公诉裁量时应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公共利益衡量的适用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刑事诉讼中的公共利益包括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以及被害人和被告人利益等因素 ,在进行公诉裁量时应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对各种利益进行衡量。我国的公诉裁量应体现和遵守公共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3.
试析行政处罚法的立法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行政处罚法的立法精神王锡锌一行政处罚是我国行政法制系统中一项关系到行政权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一方面,作为社会公共利益之代表的行政机关(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下同)为了进行社会事务的管理,实现反映公共利益要求的行政...  相似文献   

4.
罗伟敏 《法制与社会》2010,(33):164-165,168
公共利益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本文通过考证公共利益的词源,回顾我国法律文本中对公共利益的表述,探索现阶段我们进行公共利益法律内涵界定的思想渊源;并引证法学家的观点,比较国内法学界对公共利益的相关表述,对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公共利益法律界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再立足于公共利益的基本属性和界定基本原则、标准,对公共利益法律界定中的几个核心问题予以了探讨,以期为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提供更为深刻和具体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5.
公共利益法律化:理论、路径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斐 《法律科学》2009,27(6):38-50
在多元社会背景下,为了整合各种形态的特殊利益,代表公共利益的国家借助法律的形式,建立起一种法律秩序,使其对社会的控制和管理合法化。公共利益也表现出从法律外的抽象政治理念到具有实质内容法律概念的现代转向,公共利益法律化的主要内容在于寻求公共利益的确定法律内涵。从实体和程序两个角度探讨公共利益的法律化忽视了公共利益作为法律概念与非法律概念的区分。将公共利益视为一个不确定法律概念,围绕着其规范目的进行具体化研究是公共利益法律化的有效路径。因而,公共利益的法律化不应停留在立法对公共利益概念的表述,更应当完善确定公共利益法律内涵的法律界定模式。  相似文献   

6.
戴琼 《政法学刊》2005,22(6):11-14
公共秩序保留作为国际私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直接功能是维护法院地的社会公共利益、法律的基本原则以及基本道德观念,而从法伦理的性质来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法律的实质正义,匡正形式正义的不妥当性。区际法律冲突是由于法域间存在不同法律制度、社会利益和道德观念而产生的,在运用冲突法解决区际法律冲突时,仍然遇到适用外域法的结果与法院地法的社会公共利益相违背,违反公平和正义的情形,因此,有必要运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来避免这种结果的出现,尤其是在我国,区际法律冲突与国际法律冲突十分接近,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运用显得更为重要。另外,在同一时空,在公共秩序的价值评判标准的运用上,区际冲突法应当与与国际私法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应当采用“完全适用论”。  相似文献   

7.
在实体法中,公共利益几乎成为一项基本原则,而将公共利益上升为基本原则,也是人类社会能够良好、有序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一直以来,对于公共利益的模糊界定,使得当前社会中出现很多假借维护公共利益之名侵害私人权利的情况。因此,对公共利益作出一定的确定性标准,当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时侯,通过对公共利益的准确界定来恰当地处理二者的纠纷,使其各得其所,便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本文试图从私权保护的视角来重新看待公共利益,并对其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8.
独立行使检察权是指检察机关或人员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行使检察权不受任何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只服从法律。独立行使检察权原则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检察机关或检察官的整体独立 ;二是检察机关内部或者检察官的个人独立 ;三是检察官的身份独立。上述三个方面相互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它们共同成为现代独立行使检察权原则不可分割的基本要求。在我国 ,独立行使检察权原则既是一项宪法原则 ,也是一项司法组织原则 ,并且被刑诉法确立为一项诉讼基本原则。根据法律规定 ,我国检察机关是司法机关 ,而西方国家的检察机关一般为行政机关或“…  相似文献   

9.
公共利益的法律解读与界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公共利益是一个使用频繁而意义重大的法律概念,其作用和意义在不同的法律中不完全相同,其内涵的不确定性给人们在实践中准确把握其范围带来了困难。国内外学者对如何界定公共利益的讨论,揭示了公共利益是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这一基本含义和内容的不确定性这一基本特征,并为合理界定公共利益指明了方向。在现代法治社会,公共利益在法律中的形成和界定,更多地应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法律程序确定。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息公开不得危及"公共利益"是各个国家确立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该原则的核心是公共利益与公民知情权的微妙平衡。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8条也是基于这一目的,强调政府信息的公开不得危及"三个安全一个稳定。"但在该条款具体应用时,行政机关应特别注意不应单独适用,而应该有效地结合第14条以及第23条的规定来具体实施,即审查后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11.
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是国家法治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监督纠正行政机关的行政违法行为,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促进社会公共治理,实现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构建行政执法检察监督体系是当前检察制度改革的热点,也是完善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重点.目前许多问题还处于探索阶段,根据检察权的定位,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应当遵循行政管理和司法的规律,尊重行政的能动性和行政裁量权,遵循职权法定原则、公益优先原则、事后监督原则、行政处理先行原则、必要原则五项基本原则,科学界定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公共利益的标准和范围,设置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其提起公益诉讼的最根本性职能自然是法律监督职能。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授权试点时明确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应具有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三项原则性职能。至于其他的具体职能,则应在此基础上设置、调整和完善,进而构建科学合理、全面准确、统一协调的职能体系,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法律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3.
刘伯建 《法制与社会》2013,(34):66-66,71
沉默权是一项有充分道德基础的个人权利,确立沉默权能够保障司法公正,是落实无罪推定原则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刑事被追诉人权利的机制.国家对沉默权的限制是必要的,但是必须保持沉默权的基本价值和精神,以期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中没有关于沉默权的规定,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沉默权原则的合理内核,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共利益是指以社会公众为利益主体的,涉及整个社会最根本的法律原则、道德的一般原则及隐藏于它们之后的与时代相适应的公平正义观念。经济法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经济法立法必须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重要内容,经济法中的公益诉讼应是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 行政立法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所谓行政立法,就是国家行政管理机关为适应行政管理需要,依据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并颁布行政管理规定性文件的活动。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标志。国家行政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法律管理,即是适用行政法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组织管理。在当代行政管理的实践中,为了使  相似文献   

16.
曹博 《法制与社会》2011,(23):21-22
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基本法律规则,同时也是我们贯彻党中央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一种具有道德内涵的法律规范。我国《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这就以法律的明文规定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行政机关欲公正行使权力在作出一项行政决定前,应吸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不能单方面认定事实,剥夺当事人的辩护权利,这是一项基本原则,体现在行政程序上就是听证。所以,听证亦称听证会,是行政机关在作出重大行政决定之前,听取有关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质证的一项法律制度。它作为一项程序,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最早在法律上确立听证制度的是美国1946年联邦行政程序法,这个法律的制定改变了传统行政法上以行政效率优先的行政法原则,而代之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对行政权行使加以控制的行政法原则。保障公民…  相似文献   

18.
何谓公共利益,如何理解和解释公共利益,不仅是法律解释的难题,而且在学理上亦不易把握。本文首先从个人、社会、国家三者关系的角度阐释了公共利益的实质,并就其概念的界定,以及操作原则做了探讨。文中认为公共利益是一切政府行为的出发点,是社会整体利益或道德取舍,是一种抽象的公共秩序,并且就公共利益界定的操作原则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稳妥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而依法行政则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保障。国家行政机关担负着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繁重任务,其行政权的运用最经常、最广泛、最密切地关系着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利益,体现国家政权的性质,影响党和政府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因此,坚持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在我国,依法行政作为一项行政原则,是依法治国原则在行政领域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0.
赵琦 《法制与社会》2012,(30):145+151
行政执法监督是检察机关立足宪法和法律定位,对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违法行为进行法律监督的一项探索性工作,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本文试从行政执法监督的原则、监督的方式及监督程序入手,结合文成县检察院实际操作及典型案例,以期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