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佩琪 《南风窗》2014,(5):67-67
生态破坏、资源桔竭伴随中国城市发展而来,在接下来如火如茶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选择发展生态城市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选择。从被动接受引导,到主动选择生态城市发展路径,社会环境、政策驭向的变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空城之殇     
梅新育 《南风窗》2013,(9):42-44
旧的房地产模式和旧的城镇化模式绑定,让中国在房地产的大发展中开始出现空城之忧。城镇化已经从物的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相应的,旧有的房地产政策也该转向了。中国"鬼城"初现静悄悄的大街,明媚的阳光投射在城市中心区一幢幢破败的高楼大厦上,绝大部分窗户的玻璃都已经打破,黑洞洞的窗口里不知道会有些什么,玻璃幕墙脱落,外墙在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下早已看不出原来的颜色,许多房屋门已被拆掉多年,内部金属结构全部洗劫一空,只能从外形上看出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中国城镇化道路是必然的选择。从发展方向看,中国特色城镇化应当从当代中国国情出发,是为社会发展提供巨大动力的城镇化,是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更应该是在利益合理分配基础上实现"以人为本"的质量型城镇化;从发展路径看,中国特色城镇化应以独特的产业支撑城镇化,以真正的市民化推进城镇化,以全面的制度创新保障城镇化,以城镇集群引领城镇化,最终走出一条"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城镇化之路。  相似文献   

4.
王小广 《南风窗》2012,(24):72-73
加快城镇化发展,不是继续搞以土地扩张为核心、"见房不见人"的旧式城镇化,而是必须走一条以资源节约、效率优先,"见房见人",加快人口城镇化、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出发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发展是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柱,加快实质性的城镇化发展是释放内需潜力、扩大就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关键。过去30年重在工业化,以工业化为核心,未来10~20年应重在城镇化,重在工业升级和城镇化发展的结合,通过大幅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来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但加快城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的话题非常热,但这个将影响中国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发展走向的政策究竟是什么含义?推进城镇化的具体路径是什么?在一片热闹之中,却难以找到这个基础性的问题的答案。高层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但如何落实这一原则,也还不能在政策层面上看到端倪。谈论这个问题的专家们多半继续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在于城镇的内涵建设,也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城乡统筹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集约集聚、环境宜居友好、人文优势凸显为指引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具有规划科学、特色鲜明、以人为本、集聚效应、产城互动、生态环保等特点。当前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存在城镇化水平偏低、城镇化发展质量偏低、城镇化发展缺乏产业支撑、城镇整体规划与管理水平滞后等问题,我们要在借鉴国外城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管理体制,更新思想观念,以大中小型城镇并行的道路推动城镇化发展,以"城镇经济区"规划引领城镇化发展,以产业集群化支撑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昊 《工会博览》2013,(12):36-37
"夏天绿树夹道,傍晚沿河遛弯,驱散一天的坏心情."这是市民眼中的北京河湖;"乘船从德胜门到达北京动物园、颐和园,可以沿河欣赏北京的另一种美."这是游客眼中的北京河湖;"紧急时刻马上到,春夏时节关注水中生物的繁衍程度,查找排污水源……"这是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处水政巡视员眼中的北京河湖.而今,正是有了这些水政巡视员的恪尽职守,北京河湖才愈见清澈.因此,很多人亲切地称他们为"城市河湖的守卫者".  相似文献   

8.
燎原 《南风窗》2013,(16):58-60
南海107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包括土地在内的集体资产规模上千亿,一旦制度关系理顺了,它所能激发的城镇化动力、取得的成就,将一点也不会逊色于过去的30年。7月10日的午后,《南风窗》记者来到北约村。这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的一个"村庄",但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村庄"了。村里的入口和出口,都有保安把守,俨然就是一个都市的小区。  相似文献   

9.
来信     
左凤荣 《南风窗》2013,(1):12-12
公众之所以对十八大报告关于"美丽中国"的论述产生了如此强烈的震撼与共鸣,在更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共和国的土地正在失去昔日的魅力、健康与安全。垃圾尤其是电子垃圾可以说集中代表了现代大众消费社会(世界)的反生态性质和社会非正义性。正因为如此,电子垃圾及其处置是我们开启"建设生态文明"讨论的一个合适入口。这是一场"绿色的革命":从执政党的发展理念与意识形态到每一个共和国公  相似文献   

10.
城乡统筹发展——基于“城市偏向”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偏向"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早期都曾采用过的发展战略。当前,我国"城市偏向"在多种城乡制度设计上的弊端日益显现,严重制约了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建设步伐。因此,必须对户籍制度、农地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逐步走向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财讯     
《南风窗》2013,(17):20-20
有些城市严格算已破产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日前在"2013年崇礼·中国城市发展夏季论坛"上指出,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短期行为值得反思,底特律破产对于中国地方政府是一个很大的教训。黄守宏表示,如果中小城市发展不注重产业的集聚,如果地方政府热衷于负债造城,底特律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黄守宏还进一步指出,事实上有一些地方的政  相似文献   

12.
李北方 《南风窗》2013,(23):8-8
历史地看,城镇化从来就是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而产生的聚集效应的自然结果,从未有靠运作土地而实现的城镇化。费孝通先生一生"志在富民",在新中国成立前就为实现这个目标勾画了他的"路线图"。在他看来,农民要富起来,要旨在"开源节流",即一边减轻负担,一边增加收入。在减负一边,他设想的是消灭地主阶级,减去压在农民身上的地租重  相似文献   

13.
"社区"是一个泊来品,20世纪两次落户中国。第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初,由有留学英美背景的社会学师生引进,主张改进中国社会结构要从社区研究入手;第二次是1986年国家民政部为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兴办社会福利事业,援引了"社区服务"的概念,1991年又提出"社区建设"任务,"社区建设"作为一种制度安排,遂在城乡陆续展开。具体言之,"社区建设"包括两方面的重点内容:一是构建领导核心;二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实现"就地城镇化"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4,(1)
<正>剥开许多似是而非的话语,认真分析可以发现,此轮城镇化仍有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结构性问题。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套开,将"新型城镇化"这一总理就任后就一直热倡的政策概念,正式带入了规划和落实层面。根据这次会议透露的信息,此轮城镇化政策的两大主要内容是,以解决目前半工半农的农民工市民化身份为主要对象的"人的城镇化",和以规划约束、平衡区域分布、集约、绿色等提高质量为目标,解决目前中国粗放式和不平衡的城镇化现状。  相似文献   

15.
政情     
《南风窗》2013,(1):18-18
发改委力争在重要领域的改革取得新突破国家发改委日前在会议上提出,2013年将"力争在重要领域的改革取得新突破"。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说,2013年我国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抓紧研究制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措施;同时还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  相似文献   

16.
曹海军 《南风窗》2013,(25):85-85
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方向,11月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划定生态红线,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建设美丽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城市化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道路选择和发展路径问题日益突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对新型城市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李远行 《南风窗》2013,(25):34-35
城市(镇)化作为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也是长期演化的结果。虽然人们可以在探索其内在机制的基础上预先做出规划和应对,但人为地强力推进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得到的可能是反效果。细数从上世纪末提出的小康社会,到新世纪的新农村、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和美好乡村,当下最流行的话语一定非城镇化莫属。概念翻新之快,让人感觉就像"猴子搬苞谷",摘一个,  相似文献   

18.
分化的村庄     
《南风窗》2014,(2)
<正>农业现代化是本届政府施政纲要中"新四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如何现代化,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中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政策的成败。但中国农村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径,合理的未来中国农村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图景,是当前各界争议颇大,讨论并不充分的问题。这组文章,是希望通过回归中国农村现实的方式,给这一讨论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当今世界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社会福利机制和统筹城乡发展等措施引导和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城镇化水平由1970年的5%提高到现在的80%。目前中国城镇化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美国促进城镇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非常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为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重大领域,勾画出广阔蓝图."十二五"规划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二五"规划,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通读全篇可以发现里面的"四种考量",一是关注民生的考量,二是科学发展的考量,三是改善生态的考量,四是与世界互动的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