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提出了符合自己利益的金融业发展蓝图,而具体落实的措施则集中反映在所谓的两次“金融改革”上,其背景与过程牵涉到岛内政治、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极其复杂的因素,在岛内引起广泛争议,遭遇重大困难。从目前形势看,民进党当局规划的金融蓝图只做了一半,并正日益暴露出严重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2.
公立医院改革待破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 《南风窗》2010,(3):12-14
<正>和中国所有有待推进的改革一样,公立医院改革难的不是合理方案的制定,而是利益的博弈和平衡。早在2009年9月初,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介绍新中国成立60年来卫生事业发展成就发布会上就表示,有关公立医院  相似文献   

3.
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用题词结束了关于特区的争论,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商品经济"第一次写进了中央文件。随后中国社会释放出的能量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它驱动中国在改革的大道上一路狂奔,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当所有增量改革都已完成,这一轮能量的释放才渐近尾声。  相似文献   

4.
改革再出发     
赵义 《南风窗》2012,(24):42-43
今天改革的再出发,起点就是建立体制改革协调机制,即对改革本身进行一次改革,挽回改革本身的信誉和公信力。在改革所涉利益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这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和最近几次党代会一样,改革同样是十八大政治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之一。执政党的十八大之所以举世瞩目,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人们希冀借此观察中国未来改革的走势。众所周知,因为社会利益、价值观的多元化,以及既得利益问题,中国的改革事业的确遭遇到了比较复杂的情况。其中,有的改革迟迟没有进展,引起了社会的不满;有的改革在方向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反腐”三部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已近尾声。 这是中国热点和难点最多、改革攻坚也较有成就的十年。国有企业改革、物价由高而低、宏观经济“软着陆”、职工下岗与再就业、终止福利分房、政府机构大改革……一个又一个与全民利益攸关的“大动作”,此起彼伏,牵动着人们的目光忽  相似文献   

6.
电价改革涉及的利益太多,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难题远远不是技术和模式的问题。中国的电力改革应该由更高的权力机构来协调不同的利益群体,坚持市场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费斯从 《南风窗》2010,(1):31-33
社会改革必然触及权贵利益,而利益问题必将引发各方博弈,最终还是政治问题。我们不能将艰巨任务留给下一代。若每一代领导人都能将政治改革向前推进一小步,将是中国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8.
政治改革的挑战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靖 《南风窗》2010,(6):54-57
古今中外,所有成功的政治改革或革命,从根本上说,皆因分配问题而起,并以创立新的政治体制而终。中国如果不能解决分配问题,不断坐大的特权利益和日益恶化的贫富差距,必将迅速侵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最终导致爆炸性的政治动荡。因此,通过政治改革在制度上确保分配的公正,从而完成中国社会的民主化转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林华 《当代世界》2013,(8):43-46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阿根廷经济一直在"改革-危机-改革"的循环中蹒跚前行。在经历了21世纪初那场史无前例的危机之后,阿根廷又进入到新一轮的经济调整过程中。本文将对30多年来阿根廷的经济改革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便找出改革的症结所在。一.新自由主义改革和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0.
李克诚 《南风窗》2013,(24):51-53
由于司法改革不仅涉及司法机关之间的权力配置,还涉及与其他党政机关和部门以及地方上的利益平衡,因此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新一轮司法改革祭出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让人们看到了最高决策层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1.
“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是中国现阶段均衡协调改革中各种利益关系.转换制度变迁方式,重构政府、社会和市场关系的必然选择。自2008年开始在全国全面推进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具有较为完善的系统结构,采取了强制性制度创新+渐进方式的模式,抓住了改革的核心产权问题,兼顾了多方利益,具有重要的政治、社会价值。优化...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启动经济转轨之后,由制度变迁所导致的利益分配关系调整对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不同社会集团力量均衡结果的利益结构与经济转轨的历程密切相关,在相当程度上,利益结构的变化反映着经济社会转型的绩效.本文从利益分配的角度,运用制度主义的相关理论工具,对俄经济转轨的运行机理和绩效特征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俄罗斯经济利益关系的协调是促进其经济社会转型,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内经济、政治改革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司龙  司虎 《南风窗》2008,(18):24-25
"垄断"本身即为改革之深水区,垄断利益怎能轻易触动,改革起来"难上加难"。这个意义上,改革往往意味着相互角力之后的相互妥协与相互制衡,直到这种相对稳定的格局再次被相互争利、博弈所打破。  相似文献   

14.
杨军 《南风窗》2007,(4):16-17
今年上半年,四级党委换届将全部完成。据统计和测算,此次换届将涉及十多万干部的进退流转。当中国改革走过最初所有人都获利的阶段,改革的每一步推进,都意味着可能带来某一群体的利益削减。社会诸多领域存在的新老问题,有待于在深化改革中获得解决或缓解。2006年伊始到2007年中结束的换届正在进行中,新一轮改革即将启动。那么,本轮改革将引发怎样的利益调整?  相似文献   

15.
企业改革中工人的自尊--对一种工人社会行动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证考察表明,在中国企业改革中,工人相对于其他阶层获得的利益相对下降,然而他们的社会行动(尤其是社会心理)在总体上却保持着自尊.与自身利益的刚性相比,自尊具有更大的张力.在这个意义上,自尊对利益的实现起着调节的作用.自尊可能成为改革的阻抗力,但在新体制不可逆转的情况下,也可能成为缓解与新体制阻抗的亲和力.工人的自尊使利益的实现有了调节的空间,工人的社会行动不是单向度的,是可以与社会之间相互协调的.而社会关系的协调,需要建立和健全经济民主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现在到了全民共享国有企业改革红利的时候了。为此必须进行公平有效的公共政策设计。在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框架中,国有企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有些人认为国有企业目前已经融入了改革的大潮,似乎没有进一步改革的必要,但是中国的历次改革成败的关键仍然是国有企业,十八大以来的这次改革仍然不会有例外。目前国企改革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时刻,虽然已经有财团化、高管持股、劳动者利益联合体等改革概念,但落地  相似文献   

17.
邢少文 《南风窗》2008,(19):43-45
中国公用事业改革,往往处于先摸索再规范的过程,法律的监管条文不统一,不细化,缺乏独立于条块利益的综合监管机构,使得改革的深化缺乏继续推动的足够动力,使得改革中的利益集团地位得以保持。  相似文献   

18.
李军鹏 《南风窗》2013,(1):22-23
未来的8年时间,中国全面推进体制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十分艰巨。未来的全面改革,涉及许多重大的权力结构调整与利益结构调整。笔者建议,设立独立的国家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共十八大后,中国又面临着一个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制度建设的机会之窗。新当选的中共领导人频频发出加快改革进程、改革不能停步的信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的时间表与路线图。社会各界特别是理论界对如何加快改革进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NGO作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利益多元化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变得错综复杂,有时甚至很尖锐.政府为了协调利益,化解矛盾而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政府对社会生活各领域"大包大揽"的治理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已难以继续下去.人们(包括政府自身)也越来越认识到政府需要更准确定位.以社会力量来处理社会事务也开始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共识.研究NGO,对于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变的国家来说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谭保罗 《南风窗》2014,(12):70-73
<正>单纯的分拆式改革,其实属于"避重就轻",它固然平衡了各方利益,但随着拆分后的利益主体不断"做大做强",利益纠葛将更加复杂,下一步的改革会更难。若非近期能源系统爆发的反腐风暴,电力体制改革几乎被人遗忘。2002年,国家正式启动了电力体制改革,但当年设定的"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四大任务在完成了第一步后,便不了了之。批评者认为,"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