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工会博览》2013,(6):14-14
李东晓,作为北京铁路局机务段的一名普通司机,却创造了中国高铁的众多"第一".他考下了中国高铁第0001号驾驶证,冲出了中国高铁第一个世界时速纪录,而且培养了中国第一批高铁司机,参与编写了中国第一本高铁操作教科书. 一切皆有可能 2008年3月16日,李东晓等10位北京铁路局机务段的司机,被选为共和国的首批高铁司机,奉命到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公司学习驾车.在当时,高铁对于中国人是个新鲜事物.时间不等人,8月1日,京津城际高铁要正式服务北京奥运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所里有一支年轻的团队——经济研究室工会小组。近年来.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高知团队.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世界银行科研项目近30项,涵盖铁路运价、装卸计费办法、货运电子商务、京沪高铁运营管理模式等诸多领域,为我国高速铁路运价形成机制、铁路货运运价形成机制、铁路装卸计费办法修订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以建设雅万高铁为标志,中国高铁正式落地印尼,实现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历史性突破。作为全产业链输出海外的中国高铁第一单,对雅万高铁项目的获得及其建设过程进行深入考察和研究,分析和评估中国高铁在印尼落地开辟的历史性机遇、产生的示范效应、创立的新型合作模式以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对中国高铁进一步开拓东南亚乃至世界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泰国总理英拉4月中旬访华时,中国铁道部与泰国交通部签署了关于铁路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这是此行的经济合作重头戏之一.如同邓小平1978年访日时两次乘坐新干线一样,这位因"华裔"和"美女"双重身份而在中国颇有些粉丝的泰国总理特意乘坐了京津城际高铁,称赞中国高铁乘坐非常舒适、快捷,表示她对中泰高铁合作项目的信心进一步增强.经过此次活动,中国铁路产业在开拓泰国市场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5.
张生 《南风窗》2013,(15):39-41
发改委把铁路建设方向从"长大高铁干线"转向速度较低偏重支线的城际铁路,某种程度上也有偿还旧债的意味。在铺就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铁网络之后,近期中国的铁路建设悄然转向。6月底,国家发改委在发布《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提到,"加快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城际铁路、市  相似文献   

6.
李盛  彭程 《工会博览》2023,(3):45-47
<正>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京广高铁已经安全运行十个年头。京广高铁北起华北平原,南至珠江岸边,车流疾驰、不舍昼夜,在“贴地飞行”的运行速度中与时代发展的脉动同频共振,守护着百姓出行的“诗与远方”,擘画出了一幅“人享其行、货畅其流”的美丽画卷。京广高铁全长2298千米,全程仅8小时左右。从北京到石家庄,从武汉到广州,从北向南,一路风景如画。而同样美丽的是守护这条高铁线路的铁路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展现了铁路人的服务本色、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7.
《工会博览》2013,(9):50-51
他们是老一代火车司机,他们被风趣的称为"大车".他们亲眼见证了铁路的发展,在窄小的倒后镜中映射着他们的平凡与艰辛.纵横交错的岔道是他们事业的记忆.如今火车在提速,但记忆却在提速中日渐清晰,就让我们随着铁轨的延伸,细数火车司机的光辉岁月. "万国机车博览会" 旧中国的铁路在黑暗中蹒跚爬行了近七十年,从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开始,中国共修建铁路两万六千多公里.然而到1949年,由于战争的破坏,中国只有一万一千公里的铁路能够勉强通车.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始终在高铁科技的自主研发与创新方面不懈努力,依靠强大的机车设备制造能力,依托铁路建设的综合优势,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同铁路车辆段修制车间开展了修旧利废活动。去年就完成了修旧利废10余项,1万多件,节约资金近200万元。 该车间根据检修新型车辆  相似文献   

10.
9月3至9月8日,北京铁路局640名劳模先进代表参加了铁道部党组举办的"乘高铁、看发展、迎国庆"主题参观活动。劳模先进代表先后参观了京津城际高速铁路、铁路博物馆、"鸟巢"、"水立方",  相似文献   

11.
车载中国     
<正>策划人语近10年,中国闯入了汽车化社会。发达国家几十年的汽车化进程让中国在几年间就完成了。刚刚过去的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毫无疑义地登上了全球汽车生产和销售第一大国的"宝座"。  相似文献   

12.
媒体     
《南风窗》2011,(22):19-19
1.待破的中国房地产泡沫【美】《时代》10月17日无论到中国何处走,都会看到建设中的新机场和高铁,夜晚没灯光的空置公寓楼,漂亮但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公路和桥梁,新建鬼城……为何中国要维持建筑繁荣呢?因为建筑业能制造就业机会并为那些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人带来财富。然而,过去30多年来起到很  相似文献   

13.
正从沟壑纵横的六潜高速,到空中飞驰的京沈高铁,再到茫茫戈壁的酒额铁路,艰苦的环境孕育了一位平凡勇毅的"砼"心人。他就是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京安铁路项目部试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史雨。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经常把混凝土三个字简写为砼。史雨介绍道:"混凝土质量对于建筑质量有着巨大影响,甚至决定了整个工程的‘成败’。"  相似文献   

14.
邢少文 《南风窗》2011,(8):71-73
高铁债务危机解决是一个顺序问题。首先,可以加快分段铁路IPO步伐,上市集资来解决债务问题。其次,在IPO不能及时通过时,银行提供的巨额贷款让高铁债务危机无限制延长。最后,在高铁债务危机无法避免时,政府会出面,以财政兜底形式解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高铁走出去的背景下,铁路合作逐渐成为中泰双边合作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美日等大国介入、泰方对互利共赢合作前景缺乏预期、泰国政治保守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中泰铁路合作遭遇结构性瓶颈,可谓一波三折。面对此种情形,中泰双方应加强高层沟通以及商界、学术界的交流互动,同时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向泰国民众宣传中泰铁路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形成自下而上的建设诉求。  相似文献   

16.
尹鸿伟  石破 《南风窗》2010,(26):58-60
高铁时代中国的发展似乎总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时代"所声明,最新的时代也许是"高铁时代"。中国仅用5年时间,就走完了国际上40年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而且已经拥有了最快速的列车。按照铁道部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2年建成"四纵四横"高速铁路专线网,  相似文献   

17.
李因才 《南风窗》2014,(18):77-78
<正>中国高铁海外所斩获的成果,多是政府竭力推动的结果。除了成本优势以及技术转让,外界青睐中国高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财政支撑下的超强融资能力。作为周边互联互通的一部分,中国极力推动的泛亚高铁计划最近在东南亚遭遇了不同命运。泰国军政府在做了降速等调整之后,重新"激活"了此前民选英拉政府签下的"大米换高铁"项目;而在缅甸,总统吴登盛领导的政府则搁置了此前军政府与中国达成的胶漂港至昆明的高铁协议。泛亚高铁计划在两个政局易变国家戏剧化的结果,其实正是近些年中国  相似文献   

18.
美国http://www.bu.edu/pardee/网站2010年10月8日刊登了科芬·P·盖拉格尔题为《中国与拉美工业化的未来》的文章,认为中国的崛起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出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市场需求,并帮助和促进了该地区近10年的经济增长。但是,这样的出口增长最终可能导致这些地区出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铁道事业的开端中国的铁道事业始19世纪末,1876 年英国怡和洋行在上海修筑吴淞铁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铁路,但仅运行一年即被官方收购拆除。真正由中国人自办的铁道事业,源于直隶(今河北省)的开平矿务局为运输开平矿区出产的原煤,在1880 年由唐延枢主持修筑的第一条标准化铁路——唐胥铁路,这条铁路从唐山矿区至胥各庄(今丰南县)河头,全长10.2公里,于 1881年6月9日建成通车(煤运到河头后经  相似文献   

20.
谢奕秋 《南风窗》2011,(16):60-63
这里是"世界屋脊",虽有雪域高原美景但人的生存条件恶劣,人口自9世纪吐蕃王朝灭亡后就开始减少,直到近数十年才进入快速增长期。最近的人口普查显示,其常住人口已超过300万,这个数字仅及全中国人口的1/450,但西藏的独特价值不在于人口多寡,而在于其传承千年的藏文化。藏文化兴盛于公元10到16世纪,后半期佛教(喇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