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中国城市偏向政策的政治根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中外学界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偏向政策的成因有不同的解释.本文认为,当代中国城市偏向政策的形成有特殊的政治原因.在改革前的"全能主义决策模型"中,统治精英阶层对农民的意识形态偏见,促成了阻止农民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制度安排,为城市偏向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政治保障;在改革以来的"分裂式权威主义模型"中,中国城市偏向政策延续的动力主要不是来自普通市民对国家政治系统的压力,而是来自行政管理者阶层.中国的城市偏向政策将在城市-官僚主导的改革进程中,随着普通市民社会福利水平的相对下降而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2.
赵义 《南风窗》2010,(6):18-2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改革成为全国"两会"的双重奏,也构成了不同阶层代表、委员之间议政交锋的隐含的分界线。从"两会"前社会改革措施密集出台来看,还有3年任期的本届中央政府的紧迫感十分强烈。可以说,本次"两会"将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一个发展是第一要务下的社会改革为重心的改革阶段。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4,(18)
<正>构成庞大的下层社会,在制度和市场上都处于较低地位的各个阶层、群体,他们是这个社会创造财富的阶层,而非寄生阶层。当他们被整合进"上层-中层-下层"的阶层结构,进入主流社会空间,新的问题就来了。我们已经告别"摸着石头过河",正走在"中国道路"上。"中国梦"似乎在不太远的地方招手。这条路充满挑战,不安全感如影随形。对于官方来说,特别要防御一些可以想象到,或本来就在想象之中  相似文献   

4.
廉思 《南风窗》2014,(24):55-57
<正>正是中国相对畅通的"横向"人口流动,缓解了日趋固化的"纵向"阶层流动所带来的社会风险,有效减缓了纵向流动变慢对社会结构和政治稳定的冲击。阶层固化,向上流动的管道缺乏,导致社会活力下降,这是中国一个沉重的话题。还有阶层流动的可能吗?或者说,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吗?"洄游青年"们来了镜头回放一下:2014年春节的一个网帖引发了无数青年的关注和讨论。这个网帖来自著名网络论坛"知乎"上用户"王远成"的一篇文章——《背井离乡,为何仍要打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日前,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 (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橄榄型’分配结构逐步形成"等主要目标.专家认为,基于我国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应客观、理性地看待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今后,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李北方 《南风窗》2008,(7):44-45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被广泛关注的新阶层在人大政协上所占的人数有明显的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工农等"老阶级"在比例上的缩减。新阶层的崛起被寄予了推进政治生活进步的厚望,新阶层代表能否在为本阶层争取利益的同时,服务于推进全社会公平正义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07,(20):37-37
拥有"双十佳"称号的君越Ecotec D-VVT发动机在中国,高端商务车市场快速增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精英阶层对商务座驾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  相似文献   

8.
赵义 《南风窗》2014,(7):38-40
<正>从2014年"两会"后开始,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一个深度博弈的阶段。其中有利益之争,有价值观之争,有权力之争。一个政治、经济、社会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自从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之后,新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方略日渐清晰。因此之故,对于2014年,有的人称之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有人更加形象地称之为"历史开始了"。以2014年全国"两会"为标志,在经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背书"之后,这个社会的执政阶层和全体人民已经正式向改革的深水区走去。  相似文献   

9.
赵义 《南风窗》2013,(15):44-46
中国社会在演化上,正处于从失衡到解体之前的临界点,这个临界点是具有伸缩性的,到底在哪里,取决于诸多因素,比如经济的增长问题,比如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意愿和努力。情况正在起变化。这些年来,诸如"社会溃败"、"阶层固化"、"道德沦丧"、"贫富悬殊"、"相互投毒"等警示性十足的词语,一直被用来描述中国的社会问题。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10.
石勇 《南风窗》2011,(16):21-23
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发展到今天,一个由各界名流所组成的精英阶层已经发育。在早就存在的"政治吸纳"之外,如何让他们作为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实现一个稳定社会必不可少的"多元共治","贵阳模式"成为一个无法绕开的观察点。  相似文献   

11.
李北方 《南风窗》2012,(5):42-42
人民民主的历史实践使"主权在民"的理念深入社会,培育了中国社会的政治意识,也留下了让民众可以和国家对话的话语基础,一旦各阶层的代表在人大中获得相应的席位,其阶层利益就会通过人大机制得以体现,于是我们就有理由对人民代表抱有合理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韩冰 《法制博览》2015,(6):166-167,165
清末的士绅阶层是中国宪制发展初期的主力推动者,他们的利弊得失对当代中国的宪制进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传统士绅阶层的源起、中国士绅的社会作用和知识结构及中国士绅阶层不能推动中国宪制良性发展的原因三个方面入手,试图对清末中国士绅阶层作为中国宪制进程推动者的局限性这一问题做出简要的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国现代宪制发展阻力重重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而中国清末士绅作为中国宪制进程的首批推动者对中国的宪制发展施加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陆智忠  李旭锋 《法制博览》2013,(7):93-94,88
《大清民律草案》中引进意思表示符合社会历史的潮流,意思表示在中国社会的生根发芽,不仅不违背传统中国契约思想。而且意思表示突破中国传统相对平等,同阶层的平等,上下阶层不平等的状况,使得中国民众自由、平等的观念更为的深入人心,为中国经济生产力的解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学者对社会主义国家阶层或阶级关系的讨论,涉及到对过去的苏联社会主义体制时期、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以及市场经济转型时期阶级或阶层关系的观点与学说。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是一个阶级社会,以及当前在中国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又重构了怎样的阶级或阶层关系的问题,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具有争议的观点与学说。究其争论的根源,在于这些学说引...  相似文献   

15.
普京执政20年来,励精图治,在压力和挑战中积聚并提升了强劲的国家力量,获得了民众和精英阶层的持续支持。普京坚持保守主义政治路线,保障了国家统一与大国地位,并坚定不移地抵御霸权,为维护全球与地区稳定作出了贡献;与中国合作为构建睦邻友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推动国际秩序的完善与改革做出了努力。当今,俄罗斯对外政策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和定位。从"大欧洲"走向"大欧亚",表明俄罗斯对外战略发展重点在统筹兼顾中发生重大转移;从"大三角"转向寻求中、美、俄三方关系的新构架,以及在全球有所选择的拓展中发掘新机遇,说明俄罗斯正在力争实现"和平的支持者、自由选择发展道路的担保者、反对霸权与‘新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和地球环境的维护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包刚升 《南风窗》2012,(7):28-30
任何改革都会有阻力,而改革者的智慧体现在能否以恰当的方式启动改革,并逐步把改革导入一个不可逆转的政治经济过程。2012年3月,中国北京,"改革"再次成为"两会"关键词。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近70次出现"改革"两字。在最后一次全国"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也誓言:"为了中国的改茧开放事业,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奋斗一天。"全国"两会"期间,从政府到民间对改革的关注,恰恰说明改革出现了制度供给的不足。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领域从制度、结构到绩效都发生了重大的变  相似文献   

17.
警惕城市建设"国企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企,我们已见过太多所有者缺位的发展。那种发展,已被历史证明其往往是短期的、不稳定的、畸形的、虚假的和看不懂的,并最终只是使少数以"内部人"为主的"特殊阶层"受益的发展。国企的一切改革,也正是以促使所有者到位为根本。否则,一切的增长最终都会与所有者无关。  相似文献   

18.
石破 《南风窗》2013,(17):10-10
威胁感、困境感已成当今中国不分阶层、不分男女老幼的普遍感觉,我们每个人心里都积累和拥挤了太多的东西,每个人都陷于"无处可逃"的困境之中,而仇恨和暴力恰像是一帖原始的解毒剂,它激活了我们的初级神经系统,形成了强烈的动粗反应。  相似文献   

19.
韩戍 《南风窗》2012,(17):100-100
在现代中国的报刊史上,天津的《大公报》和上海的《申报》是一北一南的双峰。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两份大报,因地域、主事者理念、撰稿人阶层和阅读对象的不同,它们呈现出的舆论特征,以及对现代中国的舆论走向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大公报》地处北方,以平津的专家学者为依托,从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一种精英面相,带有京派的大气、深沉和厚重。《申报》地处上海,以一般绅士和市民阶层为读者,受西方文化熏染,在言说方式和气度方面体现出婉约、精致的海派风范。其中,《大公报》的"星期论文"和《申报》的"自由谈"版块是最能体现两家报纸风格特征的代表性版面。将两份版面抽离出来,放到现代中国舆论空间的语境之下,分析他们的作者群、言说内容和话语风格,可以看到,他们分别代表了近代中国两种不同的舆论面相。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改革以来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社会阶层现象 ,重点分析了新阶层的出现在经济、政治和其他社会方面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