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敏 《南风窗》2007,(24):30-33
郑永年,浙江人,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国》季刊主编,著有《中国人的民族主义》、《全球化与中国政府转型》等。在本刊专访中,郑永年教授着重阐述了2007年改革模式的变化。在他看来,中国需要确立面向国际社会的改革"话语"。这一改革话语的变化正在慢慢成型,目前已经包括人本社会主义、民生经济、社会民主、社会赋权、选择集权、社会改革、服务型政府等诸多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日前,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 (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橄榄型’分配结构逐步形成"等主要目标.专家认为,基于我国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应客观、理性地看待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今后,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加强顶层设计,为改革建“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表明,对改革的整体设计不足,已经使当前改革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在强调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时,提出了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理念。"顶层设计"这个概念,强烈表达了整体地、全方位地推进政治、经济、文  相似文献   

4.
英国"大社会"计划是英国首相卡梅伦提出的社会改革计划,该计划于2010年7月正式启动,是政府转变管理方式的全新尝试,目的是向当地社区、慈善机构和公众下放更多权力和资金,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从而建立一个更大、更好的社会. 2012年4月10日,英国上议院议员韦鸣恩爵士接受《当代世界》杂志社记者专访,围绕"大社会"的由来、主旨思想及推动进程,介绍了英国社会管理创新方式的基本做法,并对中国的社会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5.
谭保罗 《南风窗》2013,(24):54-56
垂直的一行三会监管体系固然维护了金融体系的稳定,但就要构建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滴灌"系统而言,适度的"放权"是完全必要的。而债市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枢纽,足以"一石多鸟"。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内容的阐述,可以归纳为一个关键词,即"开放":以开放做大中国金融市场的"盘子",以开放理顺金融要素的价格,以开放完善监管体系并降低体系风险。本质上讲,这是一种对国家"金融权力"的"适度"  相似文献   

6.
叶竹盛 《南风窗》2013,(7):53-55
从"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法制",到"用法治凝聚改革共识"和"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法治从改革的左膀右臂,变成了改革的主躯干。中国的法治历程伴随着改革深入崎岖前行。改革初期,《民法通则》、《破产法》等涉及基本经济制度的法律在巨大的争议中艰难出台。进入新世纪,共识逐渐累积,《物权法》等众多曾经难以想象的法律一一顺利诞生。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中,《资本论》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它"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今年是《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今天的时代与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时代已有很大不同,如何理解《资本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如何运用《资本论》中的重要原理来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资本论》中的研究方法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在方法论上有何启示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有哪些重要方向?如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为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本刊特约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逄锦聚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赵义 《南风窗》2014,(18):22-24
<正>纪念邓小平110周年诞辰之所以形成一股潮流,也正是因为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后,人们期望能从"总设计师"邓小平那里获得宝贵启迪。"改革"正是将一位大政治家的诞辰与当代中国联系在一起的关键词。2014年,是习近平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全面深化改革元年。2014年8月22日,又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此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部电视  相似文献   

9.
丁琴 《法制博览》2015,(1):100-101
作为审判机关,执法办案是第一要务。法官是司法运行的人力基础,人民法院应以审判为中心,确保法官在法院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保障法官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出发,全方位对司法制度作了谋划和部署,并提出了"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改革目标,建立分类科学、结构合理、分工明确、保障有力、符合司法职业特点的法院人员管理制度,让法官享有应有的职业尊荣,有助于法官回归职业本源,使我们可以站在新的起点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更加接近"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司法目标。本文主要从改革的意义、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的角度对此次改革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唐昊 《南风窗》2013,(2):22-24
所谓基层设计其实和顶层设计、地方突破等并不矛盾,有时甚至还可以相互合作。通过合力共推,打破目前的改革僵持。截至笔者写作本文时,《人民日报》已发表了6篇关于"深化改革方法论"的评论。其问题意识很明确,即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经济的发展步入不改不行的窗口期,中国的改革迈入不进则退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1.
石勇 《南风窗》2013,(3):4-4
"不改革死路一条"是中国改革的历史强音。今天,这一命题更为清晰。随着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书《旧制度与大革命》在官场、民间的火热,人们能够更加警醒到,不实质性地进行改革,改革在既得利益面前止步不前的一个后果,可能就是"革命"。中国的改革自有一个逻辑进路,应有序进行,如果被"革命"打断,将是公  相似文献   

12.
陈统壹 《南风窗》2011,(20):27-28
现在改革到了深化阶段,在宽松的政治社会氛围下,改革还是大有人在的。2011年9月8日,《朱镕基讲话实录》(四卷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朱镕基的讲话、谈话、文章、信件、批语300多篇。新书之出版,"改革"与中国社会矛盾的复杂纠葛,再次成为焦点。时至今日,对于当年的改革,人们仍议论纷纷。《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周瑞金就对本刊记者说:"尽管近年有些人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经济学差不多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显学,一系列影响巨大的改革举措,离不开主流经济学家的鼎力擎画。那么,作为很多重大改革措施的设计者、推动者和观察者,他们对自己、对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到底是如何认识和反思的?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中国改革目前这种进退失据、左右为难的尴尬?读罢《风雨兼程·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一书,  相似文献   

14.
李幸幸 《法制博览》2022,(10):113-115
作为2012年《民事诉讼法》新增的送达方式,电子送达具有传统的送达方式不可比拟的显著优势,能更好地顺应我国立案登记制度改革.但是由于立法本身的不完善、司法实践的不统一以及技术手段的不成熟,电子送达在实践中的司法效益大打折扣.因此,在当前"推行繁简分流改革、健全电子诉讼规则"的改革背景下,有必要对民事诉讼电子送达进行重新...  相似文献   

15.
储昭根 《南风窗》2010,(7):21-22
<正>民主是提前化解、消除社会冲突、避免走向极端,公开、公平、公正的博弈机制,却不是事后包治百病的灵药。"被动民主"需要应对社会动荡可能加剧的危险。在已经结束的全国人代会上高票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乌托邦》一书问世于五百年前,但至今仍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和时代意义。继与著名学者高放教授访谈过《从"乌托邦"到"科托邦"的飞跃》1、《乌托邦细节轶事考辨》2之后,此次访问主要谈《乌托邦》与当代世界和中国有关的五个宏观问题:第一,《乌托邦》对认清当代世界资本主义有什么意义;第二,《乌托邦》提出了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理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托邦"为何远超"优托邦";第三,"科托邦"理论为何难以实现,今后要如何实现;第四,《乌托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现实意义;第五,当前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未来前景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7.
陈中 《南风窗》2010,(10):2-2
<正>25年前,1985年4月,《南风窗》创刊。其时,中国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正在探索中试步前行,因"启思想之窗,搭沟通之桥,吹清新之风",《南风窗》被读者称之"华不失实,活而不邪","带来一股新闻改革、观念更新的清风"。创刊伊始,  相似文献   

18.
覃爱玲 《南风窗》2013,(18):86-87
在讨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时,首先要对"中国现在走到哪儿了"给出一个准确的时空定位。刘福垣已经从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一职退休,但仍未完全离开社会工作。和不少退休学者和官员一样他进入了协会工作,担任国家发改委下属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一职且仍然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外大事保持密切关注。当此经济形势复杂,宏观经济调控引人关注之时,他在国宏大厦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围绕当前中国发展阶段、宏观经济形势和政府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等问题直抒己见。"中国还没到谈经济周期的阶段"《南风窗》:您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处于  相似文献   

19.
谭保罗 《南风窗》2014,(25):62-64
<正>沪港通的价值并不局限在让A股得以对接资本市场的"国际标准"。一直以来,金融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中最艰难的板块。而改革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在于改革者能够在合适的时候,通过和国际的接轨来实现对内部改革的倒逼。纵观中国30多年的改革历程,不难发现两种颇有智慧的经验:一是基层和局部的试点,然后全面推广,二是以外部力量倒逼内部的改革。实际上,这两种经验的共同点都是试图寻找到克服阻力的杠杆,把阻力降到最小。改革的阻力之大,尤其以金融改革最为典型,其中,直接融资领域即资本  相似文献   

20.
石勇 《南风窗》2014,(2):2-2
<正>改革会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这早已是从上到下的基本认知。并且,时至今日,能否真的突破这种阻碍,让人深为焦虑。党的十八届三中会把"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的乃是执政高层的改革意志,并且是一项重构社会公平正义的国家战略。一直饱受民众不满的养老双轨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