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贵州省唯一一个"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县",息烽通过一系列措施,为留守儿童筑起了健康成长的港湾。避免留守儿童被标签化,倡导"隐性关爱"留守儿童;保障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使其快乐成长;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使其不再孤单……2013年4月,息烽被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综治办、国家卫计委5部委列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县"。2014年,息烽县农村留守儿童较2013年同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到城市务工,使得大批的孩子脱离父母亲的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而随着"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现象的日益凸显,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最近,笔者通过走访、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江西省全南县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3.
徐元芳 《当代贵州》2014,(17):52-52
正春节后,黔东南州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又踏上行程,开始新一年的工作,很多孩子又开始与父母分别,成为留守儿童。为进一步关爱留守儿童,贵州移动黔东南分公司经过对全州留守儿童现状进行广泛调查后,在全州启动"留守儿童亲情关爱室"建设。5月1 5日,记者走进"留守儿童亲情关爱室"示范点的丹寨县扬武民族小学,探访这里的"留守儿童之家"。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造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教育问题尤为突出。本研究通过对陕南某县"留守儿童"的实地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其成绩方面的劣势非常显著,而且初中留守儿童相对于小学期间成绩有下滑的显著趋势,其成绩劣势更为凸显。进一步通过深入访谈总结出,学习难度加大、情感和思想需求增多、经济条件、抗挫折能力弱等四大因素是当前出现留守儿童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杨彦荣 《当代贵州》2014,(15):42-43
正201 3年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约为240万人,在校生留守儿童为98万人,学龄前留守儿童约150万人。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是我省"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发力,留守儿童的明天才会更美好。高尔基曾说:"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全社会只有用心去关爱留守儿童,他们才能感受到温暖,并融入到社会爱心大家庭中去。留守中的亲情"失联"息烽县黑神庙中学图书阅览室里,张欣正聚精会神地读《汤姆叔叔的小屋》。九年级的张欣家住息烽县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我国从"旧三农"向"新三农"转换的衍生品,亦是与城镇化相伴生出现的、跨越城乡空间的一类特殊社会现象。近年来,留守儿童年龄结构分化、安全自护、心理健康等问题频频发生、层出不穷。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观中有两个核心的概念范畴,一个是"公平",另一个是"城乡融合"。将留守儿童治理体系的构建置于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观的视域下,对于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失情与失教是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显著特征。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治理体系应进一步整合"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种资源,进一步有效提升关爱质量和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暑期刚至,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的10多名大学生来到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与该村暑期留守在家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开展"大手牵小手,快乐过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这10多名"90后"曾经也是留守儿童,他们用自己留守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影响和带动村里的留守孩子健康生活,共同度过一个快乐暑期。容。  相似文献   

8.
正贵州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健康、教育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生存、发展和受保护的权利得到有力保障。数据显示,全省留守儿童数量从2015年的109.6万名减少到如今的52.4万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许多农村青壮年选择到城镇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只能把孩子留在家里,从而产生了许多留守儿童。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的贵州,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曾经令人担忧。近几年来,经过多方努力,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健康、教育水平得  相似文献   

9.
在位于皖南山区的泾县,提到“王直助教中心”几乎无人不知。这是一个奇特的中心,与其说是助教中心,倒不如说是个家,一个由一位74岁的爷爷和74个留守儿童组成的大家。2002年,泾县文化馆退休干部王直,利用原孤峰乡文化站下属的一个废弃工厂房舍,在大山环抱之中,办起了留守儿童助教中心,为农村留守儿童当“家长”,孤峰、昌桥、田坊等乡镇农村的留守儿童纷纷来这里生活。5年来,在这个大家庭生活过的留守儿童达428人。比起其他很多放任自流、封闭孤寂的留守儿童来,他们是幸运的,在“家”里浓浓的亲情中,留守的童年也像花儿一样渐渐绽放。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生理或心理的不良习惯与行为。为更正他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和疏缓他们的心理压力,有必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本文提出了六项情感教育策略,营造良好情感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开展实践活动培育学生高尚情感、在班级生活中强化学生集体意识、有效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以爱心滋养学生情感和运用"共享式"教学模式。学校精心营造的情感环境与教师的真情奉献将帮助留守儿童培养起健全的心理品质与正确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21,(8)
正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创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留守儿童群体,深入推进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帮助和服务留守儿童学习知识、强壮身体、砥砺心智,为孩子们的童年留下美好回忆。共青团丰镇市委员会联合市教体局、红十字会、关工委等相关单位,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之"童心向党"研学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二师三十团中学工会(妇委会)坚持开展"大手牵小手"关爱弱势群体活动,建立了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的档案,学校工会委员、女工委员与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学生结成"大手牵小手"帮扶对子,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经商的党员群众不断增多,留守儿童数量也随之增多。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的健康成长受到一定的影响,面临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优化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广西百色市右江区“百色驿站”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14.
<正>如何保障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吃、住、学、乐",巩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成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上,黔西南探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留守儿童精准关爱新模式,让大山里的孩子们沐浴阳光雨露,健康快乐成长。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是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目标。为此,黔西南州人民政府成立了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出台切实  相似文献   

15.
谢密蜂 《理论导报》2012,(12):22-22
留守儿童是城镇化和工业化初期的必然结果。宜丰县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留守儿童基本形成了生活有着落、学习有人管、思想有人教、心理有人疏导的格局,建立了“党政主导、部门参与、学校为主、家庭尽责、社会联动”的留守儿童教育管护长效机制。4700名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占义务教育阶段3.18万学生总数的15%左右)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7,(5)
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但这6000万的留守儿童存在着普遍"污名化"的现象,在公众的认知里"留守儿童"就等于"问题儿童",在这样的"刻板印象"之下,他们不仅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还要受到社会看法带给他们的压力。致使他们一方面不被教育者所重视;另一方面,他们在这一压力之下变得更加自卑敏感、自我效能减弱甚至内化"污名化"标签。帮助他们去"污名化",并依据留守儿童的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他们的教育发展,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剩余劳动力富集大省,我省常年外出务工人员保持在1900万人左右。据统计,我省双亲在外务工的留守学生有300余万名,单亲在外务工的留守学生500余万名。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已经引发了公众的高度关注。时值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采访了蓬安县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代理检察官妈妈",记录下"妈妈"和"孩子们"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和现代远程教育,两个看起来似乎并不关联的名词,却因为一根细细的电线,结成了一个温馨的"亲情网".近年来,合江县积极拓展远程教育站点功能,通过开展"亲情视频"、"代理妈妈"等活动,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有效地解决了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8月25日,我们来到泸州市江阳区蓝田镇东风村,看到村办公地的会议室俨然成了20多个农家孩子的乐园.只见一个40开外的妇女不时在指导孩子们绘画、练习书法、做暑假作业……初以为这是私人开办的暑期业余培训班.然而了解才知是东风村党支部书记黄启蒙开办的"留守儿童之家",其目的就是为了丰富"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让孩子们在假期收获更多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省大地公益基金会贵州省大地公益基金会是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贵州中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建良先生以及贵州省商贸流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们发起成立的非公募公益组织,于3月25日在贵州省全力启动多个集中帮助留守儿童和贫困教师的爱心项目。兴建"留守儿童幸福之家"基金会将从2014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兴建"留守儿童之家",年内计划启动50所,共200所。并从2014年起,每年组织一次亲子活动,组织一定数量的留守儿童与在外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