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荫榆之出名,源于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曾提到过杨荫榆这位“广有羽翼的校长”。杨荫榆也就成了“反动军阀的帮凶、封建余孽的化身”。然而,掀开尘封往事,我们看到杨荫榆人生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
多数人在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读到过刘和珍,但对其个人生活所知者甚少。此文为方其道之女所撰,讲述了刘和珍与方其道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3.
<正>鲁迅的文章《纪念刘和珍君》中提到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对女师大风潮中刘和珍之死,杨荫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女师大风潮之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的杨荫榆在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鲁迅论坛上.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再次引起了争议——人们发现《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3篇(8月12日《钱江晚报》)。  相似文献   

5.
徐浩程 《廉政瞭望》2013,(21):58-59
“任何一种语文教材,要想不体现国家意志,不体现时代精神,不体现民族文化,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次是鲁迅的《风筝》。9月,新学期开学之际,众人发现人教版新编初一语文教材删除了《风筝》一文,舆论热议。早在几年前,《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多篇鲁迅的作品已被删除,被网友称之为“鲁迅大撤退”。  相似文献   

6.
德裔美籍人塞缪尔·厄尔曼曾写了一篇只有几百字的短文——《年轻》(又名《青春》)。这篇文章首次在美国发表时,引起全美轰动,许多中老年人把它作为安排后半生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7.
林森 《党史文苑》2009,(7):34-38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争前线救治八路军伤员时感染丹毒而光荣献身。当时,毛泽东专门为他撰写了一篇《纪念白求恩》的著名文章,白求恩的名字从此植根于几代中国人的心里。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场上的英勇事迹,人们都很熟悉了,但他光辉人生中的另一面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8.
盘点人生     
谁不想人生多一些瑰丽色彩?谁不想奏出人生的华美乐章?这就需要我们用真&#183;睛去感悟生命,同时也需要我们好好筹划人生,搏击人生。我们常把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比作驿站,把人生的每一个成就、荣誉比作加油站。毫无疑问.人生的确需要激励,但当我们在经历过一段艰辛的人生之旅后,恐怕最迫切的就是为疲惫的心灵寻找一块栖息地。以洗涤人世凡尘,治疗人生征战中的累累伤痕。这时静下心来盘点一下人生,也许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音乐与人生     
现代人提倡胎教,一个幼小的生命未出世前就会接受到音乐的熏陶。其实人的一生都离不开音乐,《摇篮曲》、《结婚进行曲》和《葬礼进行曲》可谓人生三部曲,因此,人的一生都有音乐相伴。  相似文献   

10.
音乐与人生     
现代人提倡胎教,一个幼小的生命未出世前就会接受到音乐的熏陶。其实人的一生都离不开音乐,《摇篮曲》、《结婚进行曲》和《葬礼进行曲》可谓人生三部曲,因此,人的一生都有音乐相伴。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13,(3):56-56
马德在2013年第一期(下)的《杂文选刊》上撰文说,有一个穷人,后来有了钱。有了钱之后,他就养狗,先是狼狗,后是藏獒。什么厉害,他就养什么,他要让它们看家护院,看守住他的钱财。后来有钱人当了官,他不养狗了,养人。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11,(15):23-23
汽车大王福特从小就在头脑中构想能够在路上行走的机器,用来代替牲口和人力,而全家人都要他在农场做助手,但福特坚信自己可以成为一名机械师。  相似文献   

13.
读《党员文摘》,经常被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高风亮节的事迹感动。例如今年第2期《周恩来与党外人士的交往》一文,再现了周总理生前为党的事业广交朋友.真诚地帮助党外人士的平凡生活事例。周总理的交友,不仅体现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更是自身优秀品德使然。  相似文献   

14.
严复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思想的贡献,其实在严复思想文化巨人光环的背后,却是另一番人生。  相似文献   

15.
本色人生     
70年前,他和战友们趴在帐篷里的石头上,点着油灯,一字一句抄写毛主席的《论持久战》。70年后,他仍半躺在病床上,右手打着点滴,左手拿着放大镜,阅读党的十七大报告。护士长禁不住说道:“您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还是要多休息、多调养呀!”  相似文献   

16.
孟盛 《廉政瞭望》2005,(12):50-53
撕下2005年最后一页日历,岁暮回首,《廉政瞭望》“人生”栏目默默陪伴着读者,又一个四季。  相似文献   

17.
人生的底线     
刘兴雨 《廉政瞭望》2005,(11):58-59
中国人,尤其是有些影响的中国人, 人们在回顾他的时候,常常只看一个点, 而不看一条线。比如,人们看袁世凯,就记住他当了83天皇帝,至于他其他种种好处或坏处就无暇顾及了。人常常在最关键的事上定格,那个造型将永不改变。 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侵入中国, 让中国人尝到了做亡国奴的滋味。他们采取“以华制华”的策略,也就  相似文献   

18.
悲剧是什么?西方著名思想家和作家有诸多见解和主张。中国女作家池莉更是提出了平民悲剧理论。最能体现她这种悲剧意识是其代表作《烦恼人生》.作品基于特定的时代和社会现状,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表现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悲剧意识:生活程序化与个体的无助感,他者的监视与个体的压迫感,伦理道德与个体的压抑感.  相似文献   

19.
茶里人生     
李光乾 《廉政瞭望》2006,(12):55-55
很喜欢这样一副对联:生为寻常草,死成玉茗香,死耶生耶?失去三闾位,得来九歌浩,失哉得哉?这是一副茶联,借助茶叶的经历,说明得失的辩证关系,读后发人深思。茶的一生耐人寻味。茶圣陆羽《茶经》有言:“茶者,南方之佳木也。”茶树生长在气候温和,莽莽苍苍的南方大山中,其生命特征独具一格。当茶芽离开枝头时,它的生命也就结束了,然而经过高火的烘烤,搓揉的磨炼,烈日的曝晒,沸水的浸泡,它的生命又焕发出绚丽的色彩。它失去了抽枝成杈的机会,却在茶杯中得到了永生。从中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原来得失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有的富家子弟,他们养尊处…  相似文献   

20.
读过斯诺《西行漫记》的人,一定会记得那个机灵可爱的小红军“山西娃娃”的照片,还有那段描写——“他是个圆滚滚的胖孩子,长着一张娃娃脸,只有十二岁,但他已经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了……我向他问为什么当红军,他回答说‘红军为穷人打仗,是抗日的,谁不想当一名红军战士’!”光阴荏苒,“山西娃娃”已成故人,但他走过的峥嵘岁月却令我们铭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